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0097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十分钟写话之初探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跨越式发展的教学思想是“以语言文字的使用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体现“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原则。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个教学模式,又将每一节课的40分钟细化为:20分钟由教师主导完成教学目标;10分钟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最后10分钟由学生来完成拓展写话。(简称211模式)在211模式下每一时课都有十分钟的拓展写话。第一课时写话设计要围绕字词教学的目标实行。第二课时的写话要围绕课文主题和方法实行。这些理论上叙述的老师们都能看懂,可一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大家的困惑还是很多的。一学期60几篇的写话,写什么?怎样写?成为老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作者以课文课型为

2、例,粗浅的谈谈在拓展写话方面的一些教学策略,只为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无论是任何一课的写话设计,它的前提都应该是遵循文本。首先要搞清楚写话练习的目的,写话是为了继续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题目的选择必须紧扣本课教学目标,这样,才能通过写话环节起到巩固、深化与拓展教学目标的目的。一、借助图片,巧设话题。通常第一课时的写话内容无非是组词造句、或者选词写一段话。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对老生常谈的写话内容提不起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直观教学更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第一课时的字词使用的写话,不防发挥图片的作用。例如在一年级课文阳光有“也、长、山、出”四个四会字。其中“长”是多音字。作者把字词应用的目

3、标定在多音字的应用上。先出示第一幅图(如左图)。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看图说一句话,必须用上今天学过的 “长”字。生1:山上有一条长长的路。师:用上了两个生字“山”和“长”,超额完成任务。师:想一想,哪里还有长长的什么? 出示( )有长长的( )。一会写一写。出示第二幅图片。(如右图)师: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能用上“长”生1:医生阿姨给小明量身高,发现小明长高了。师:谁能自己想一个句子,用上长。生2:哥哥长得比我高。师:除了人还有什能够长?生3:我们家的小猫长大了。师:大家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话中乐于使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这图片仅仅给学生一个

4、直观的刺激,其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学生的思维,尽量拓宽字词的应用范围。以此真正达到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又如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教科书中一首表现小朋友爱护鸟类的儿童诗。第二课时的写话,能够围绕主题,设计学生写爱护鸟类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未免会空洞失真。与其让孩子瞎编,还不如找一幅小朋友们为小鸟搭窝的图片 ,让他们发挥想象写一写呢。这样可谓一举两得,即让写话变得直观容易,又完成了考试看图写话的训练,岂不是事半功倍。二、创设情境,自主选择面对每天都要实行的写话练习,持续地变换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写话的机械和枯燥,有时就得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课

5、文小壁虎借尾巴有“借、姐、河、吗、呀、呢”这几个生字,教师就创设了以下两个情境,让学生主选择。情境一、我和姐姐借写清楚什么时间,我和姐姐到哪里借什么东西,结果如何。情境二、我去小河边对着自己的影子问三个问题写清楚什么时间,我向影子问了那三个问题,请用上“吗、呀、呢”这三个语气词,别忘了使用问号。雷雨一文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夏日雷阵雨这种自然现象。第二课时学完后能够让学生在写法上拓展写话。教师能够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情境一、师:同学们还记得前几天刮得那场大风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形?生1:风好大,我们都睁不开眼睛,脸上都是沙子。生2:

6、我闻到土味好呛人,天灰灰的,暗暗的。生3:风把我吹得都走不动了,树都刮断了。师:看来大家对那场风记得很清楚,我们能够按照风前、风中、风后的顺序写写这场风。情境二、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才上课前在干什么吗?生1:我们在打扫卫生、交作业、读书。(师提示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师:上课时大家都在听讲,发现有人不专心吗?生:2我发现于子豪低着头在玩玩具。师:上课这件事也能够按课前、课中、课后来写写同学们在干什么。现在大家选一选是想写风还是写上课,写的时候一定要按顺序写。三、搭建支架、模仿段落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阶梯。模仿能体现直接性和现实性,能让学生更直接感知所学内容,更好借鉴

7、、实践它。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准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模仿素材。尤其文中一些段落,通过仿写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其写法。例如最大的书,文中是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地质知识。第二课时的写话,就可以模仿课文采用对话的形,以我的口吻向川川提三个问题,接着以川川的口吻来回答。提示大家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通过这样的写话训练让学生明确,对话的写法和标点的使用。北京亮起来了的第一段也是让学生仿写好范例。教师先生读一读本段,再引导大家想一想,每当夜幕降临,哪里很亮,有数不清的灯。学生说龙山公园、库尔勒市、广场。接下来不用说什么,学生自然会把文中的“北京”换成自己想写的地方。总之,拓展写话的内容不是教师的信手拈来,也不是机械教条的重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目标,以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匠心独具、大胆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