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岛屿简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00964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地区岛屿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地区岛屿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地区岛屿简介大连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千山山脉余脉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自中轴向北方向的渤海和东南方向的黄海倾斜,大连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长约188公里,有岛礁71余个,长海县即由近00个岛礁组成。位于旅顺西北方向渤海的蛇岛,以盛产蝮蛇闻名中外,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瓦房店市长兴岛为全国第五大岛,面积240平方公里。沿岸有5余处港湾,著名的有大连湾和旅顺口。大连地区共有岛礁坨子0余个。一、群岛、列岛 (一)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南侧,黄海西北部海域.西北与大连市区、金州区、新金县和庄河县隔水相望,东与朝鲜半岛遥望,南濒黄海。由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石城岛,大王家岛等大

2、小122个岛和260个礁组成,以最大的岛屿大长山岛得名.其中,海洋岛距大陆最远,距离为2.公里;石城岛最近,为7公里。群岛按地理位置又分为里长山列岛、外长山列岛和石城列岛3个列岛群,东西走向,排列在长达百余公里的海面上,跨海面积约4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0余平方公里.岛屿断裂褶皱构造发育,海蚀和海积地貌非常显著。南部岛屿丘陵陡峭,重峦迭嶂,地势险峻;东南部哭娘顶海拔33米;北部岛屿均为200米以下丘陵漫岗。山丘约占陆地总面积的0%。海底地势由大陆岸向南、东南逐步变深,平均每公里下降0。7米,沉溺地形明显,为软泥底。靠近大陆水深在10米以内,中部水深在0米以内,南部水深在40米以内.属暖温带季

3、风气候,年均气温在9。80.8之间。海域水温最低在2月份为 0C,最高在月份为23。9。石城岛水域透明度平均3米,外长山列岛水域透明度平均0米。北部水域为低盐区,南部水域为高盐区。群岛均属规则半日潮,潮汐流速平均为1节,年平均降水量625664.毫米,7、月降水量集中。平均风速5.米/秒,最大风速2米/秒。、9月份为台风多发季节.6月多海雾.无霜期17天.岛上多种植松、槐,植被覆盖率较低。诸岛均有淡水源,水质良好,遇干旱之年,小岛淡水紧缺。群岛属长海县。其中大长山、獐子、王家岛镇以及广鹿、海洋、小长山、石城乡等地人口7万余人。通行北方胶辽官话.以渔业为主,耕地面积较少.水产品丰富,附近海洋岛渔

4、场产海参、鲍鱼、扇贝、鲐鱼、鲅鱼、牙鲆、石鲽、黄鱼、带鱼、大虾、鲸等0余种海产品。岸边海涂分布较广,产蚬子、牡蛎、蟹类。有大面积贻贝、海带养殖。长山群岛近岸海底投放了13座人工鱼礁.190年,东北电网敷设海底电缆向海岛供电。群岛海岸线回环曲折,有天然良港和众多的湾澳。各大岛有环岛公路,还有客、货运多功能码头和水产码头,可供一般船只、渔轮停泊。大连到各大岛有班轮.群岛为黄海北部前哨,是大连到丹东、朝鲜半岛的海上要冲,地理位置重要.有上马石、小珠山等古迹遗址。(二)里长山列岛 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海域,为著名的长山群岛的组成部分。北距大陆最近点1.5公里,西距大连59。4公里。因在长山列岛之内侧得名

5、。列岛由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和广鹿岛构成三岛鼎立之势,其他0余个小岛、140余个礁分布在其间0多公里长的海面上,呈东西走向。陆地总面积87.9平方公里。南太平洋山是列岛最高山,海拔251.7米.列岛为低山丘陵地,由片麻岩和石英岩构成,南部多悬崖峭壁,北部多沉积泥沙滩涂,小块平地分布在沿岸低缓地带。海底地势由北向南渐深。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1月均温1.C,7月均温22。年降水量65。1毫米。因受北部大陆的屏障作用,通常风和日丽,波平浪静,45级北风浪不明显,南风有轻浪,各月平均风速5.6米秒,最大风速25米/秒。6月多海雾。主要水道均经过15米水深扫海(清除航道障碍)。山峰多植黑

6、松,道路两旁以槐、柳等为主,植被覆盖率较低。各岛都有淡水源。以渔业为主,水产品丰富,主要从事远海鱼虾捕捞。近海产海参、鲍鱼、海螺、虾、蟹和贝、藻类。耕地2228亩,主要种植玉米、甘薯等。大岛上有多处果园。184年海底电缆通入海岛,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很快。大长山岛镇坐落在列岛北部。列岛共有居民4.万人。岛际间已形成交通网络,大连至列岛有班轮。中长山海峡从列岛中间穿过,列岛沿岸曲折多港湾,水道纵横,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三)外长山列岛 在辽东半岛东南部黄海海域,属长海县.距大陆最近点0公里,西北距大连市区4公里。为长山群岛的构成部分。因位于群岛距陆最远的外缘故名.东起海洋岛,西有小耗子岛、大耗子岛、

7、褡裢岛和獐子岛等大小19个岛和6个主要礁,分布在约0公里长的海面上,陆地总面积3434平方公里.最大岛为海洋岛,次为獐子岛。列岛最高点为东部的哭娘顶,海拔373米;其次为青龙山,海拔302.2米。列岛地势高耸挺拔,沟谷交错,沿岸到处是悬崖绝壁。因大多山峰呈环状排列,自然构成中间凹入或陡峻倾斜的地形。列岛几乎无一块开阔平地,植被覆盖率较好。基岩多由云母片岩、石英岩构成。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年平均降水量63。6毫米。最大风速4米/秒,710月为台风多发季节。春夏交替时多雾.淡水源不足.列岛以渔业为主,周围海域广阔,水产品丰富,产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石鲽、牙鲆等。海珍品有海参、

8、鲍鱼、大虾等10余种,是黄海北部的重要渔场之一。獐子岛素有“海上明珠”之称。随着东北电网供电,地方小型企业发展较快。大岛上均有环岛公路,并筑有水泥码头,可停泊万吨以下船舶。岛岸曲折回环多海湾,岛际水道纵横相通,交通方便,有班轮定期通航大连。列岛多海蚀地貌,为游览胜地。列岛战略地位重要,是长山群岛的天然屏障。(四)石城列岛 位于长海县东北部海域,隔海离北部大陆的庄河县岸最近点7公里,西南距县城大长山岛镇35。3公里。取石城岛名为列岛名.列岛呈三角形排列,由石城岛、大王家岛、寿龙岛、小王家岛等大小70多个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石城岛为最大岛,面积为7.3平方公里,海拔224.72米.

9、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最高气温6.7,最低气温1。,年降水量62.毫米。通常风力45级,0月常遭受台风影响。37月多海雾。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海蚀地貌群,植被覆盖率较低。有淡水源。列岛以渔业为主,耕地面积157亩,主要种植玉米、甘薯,为长海县主要农业小区.因列岛靠北部大陆,水域较浅,一般水深在0米以内,水产资源有各种鱼类、虾、蟹、海参、海螺、牡蛎。海积滩涂分布较广,以产蚬子著称,是良好的贝类养殖区。东北电网向列岛供电后,地方小企业已经兴起。据19821986年岛礁地名普查(下同),列岛共有10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人口1。3万人.有定期班船通长海县城和庄河镇。 列岛处在长海县东北部

10、边陲,与鸭绿江口和西朝鲜湾对峙,为海上前沿。清光绪二十年(194年)中日甲午海战即在列岛东北部海域交战。石城岛上有“石城”古遗址。二、岛 (一)大长山岛在长海县北部,为县政府所在地,南与一水之隔的小长山岛、塞里岛为邻,北距新金县皮口镇13。3公里.因岛长且多山而得名。形似蚂蚁,东西走向,长17.13公里,宽1.59公里,最宽处2.5公里,最窄处.5公里,海岸线长59。64公里,陆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属大陆岛,岛体明显,分成东、西2个自然区域。西部山峦重叠,沟谷交错,海岸线曲折,海湾多,尤以南岸较为陡峭。西面有莲花泡泻湖,南东岸海蚀地貌非常发育,为游览佳处。岛上高山多集中于此,其中大顶山海拔1

11、25。米,二顶山122米。东部地势北倾南缓,散布着小块平地,南岸畔为开阔的滩涂。岛上多种植抗风强的松、槐、柞树等,覆盖率较低,有几处小果园。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年降水量65.毫米,春夏多雾.为县政府驻地,设大长山岛镇,辖7个行政村和11个自然村,分布在低丘盆地和沿岸狭窄平地,有居民1。万人。以渔业为主,除产鱼、虾类,还产蚬子等贝类,特产银针鱼,是长海县水产品集散地之一.耕地400亩,主要种植玉米、甘薯等。四块石港湾口东西两侧建有客货运多功能码头,设有防波堤坝,湾西侧建有一道长约6米的输油码头。有通往大连的班轮及通县内各岛交通船,有客运汽车通往全岛。187年4月始建民航机场,98

12、8年1月通航,每日至大连往返2个航班.镇区建有电视塔和月牙状的海滨公园。有宾馆、旅社、电影院、医院和中小学,各种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地方工业有修造船厂、渔农业机械厂、综合厂等。水产罐头制品为国家出口创汇产品。岛上有新石器时期的“上马石古遗址.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跳板,人民惨遭蹂躏.(二)格仙岛在广鹿岛东北约52公里海域,属长海县广鹿乡。古名呵仙岛。岛名源于神话传说,“呵与“哈”对称,故演变为“格而得今名。明辽东志山川称葛藤岛。岛呈东西走向,长。35公里,宽0.38公里。由石英岩、板岩构成。地形东宽西窄,形似鲨鱼.地势平坦,海拔67。8米。沿岸海湾、海涂极少,南岸畔有冲积沙带

13、,西侧涨潮东北流,落潮西南流,流速115节。在东南方约18公里处有水深4。4米之浅水区.西南有一礁脉向南延伸约。4公里。岛上有居民800余人,主要从事渔业。除产鱼、虾类,还产海参、牡蛎,特产银针鱼.(三)乌蟒岛 为长海县长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西距小长山岛2。7公里,距大长山岛6.1公里。明辽东志称“吴忙岛”,俗称雾朦岛、龟岛。乌蟒之名始清末,据传以岛上发现黑色大蟒而得名。长约.5公里,宽0。公里,海岸线长8.22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海拔039米。由石英岩构成,峭立险峻,四周倾斜入海。岩礁遍及,无海湾、滩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年均降水量2毫米,春夏多雾.岛外三岔路口潮流湍

14、急,风大浪高。岛上平地少,草木翠绿,淡水源不充足。有6个居民点,集居在险峻的山腰间。人口5人(1984年岛礁普查数,下同).以渔业为主,远海捕捞渔、虾,近海产海参、鲍鱼、扇贝、海螺等享有盛名.在北部岸边建有一小型码头。(四)哈仙岛在长海县中长山海峡西口哈仙水道中部。岛名源于神话传说,史籍记载为“哈店岛”。长4.85公里,宽。03公里,海岸线12。31公里,陆地面积5。2平方公里。基石由片麻岩构成。岛形似元宝,东西长南北窄.海拔在百米以上的羊鼻山、大玉山分别峙立于东西两端,中部平坦。植被覆盖率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625.1毫米,春夏多雾。岛上设行政村,辖19个自然屯,

15、人口927人。以渔业为主,产鱼类、对虾、牡蛎、海参等,特产银针鱼。沿岸海湾滩涂面积较小.岛上有淡水源。有耕地14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甘薯,是长海县农业小区之一。每日有班船来往于大长山岛之间。(五)塞里岛在长海县大长山岛南3.7公里处。为大长山岛南部屏障,为海上要塞,故名。明辽东志载“涩梨岛”即此,疑是盛产“涩梨”,谐音而成今名。长2。35公里,宽0。6公里,海岸线长5.37公里,陆地面积1。49平方公里,基岩由片麻岩构成。岛形似金鱼,东南高,西北平缓.全岛地势在海拔100米以下。植被覆盖率较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625.1毫米,春夏多雾。设行政村,属大长山镇,辖5个自然屯,人口427人。以渔业为主。沿岸曲折,湾澳多,滩涂少。产海参、牡蛎。耕地0亩,种植玉米、甘薯及经济作物花花菜.有淡水源,水质良好。与大长山岛有班船往来.(六)小长山岛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东南1。公里,处在大长山、塞里、巴蛸三岛之间,北距大陆最近点25公里.以岛长多山小于大长山岛得名。形似鱼钩.东西走向,长0.75公里,宽1.7公里,海岸线长59公里,陆地面积8。27平方公里,海拔148。米。由石英岩组成基岩,海岸回环曲折,大小海湾众多,北部和南部岸边多处泥沙沉积带,滩涂分布较多。东西沿岸岩石陡峭多礁石.岛上山势耸峻,丘陵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东西较高,山高一般在海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