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009522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J006-1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 业 论 文题目: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研究二级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10贸Y2 学生姓名: 江燕 学号: 10121607 指导教师: 李亚卿 职称: 教授 评阅教师: 职称: 2014 年 5月摘 要常州楚头吴尾的文化空间,八邑名都的政治历史积淀了其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也孕育出了常州人的创新习惯。常州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江南、浙北的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引领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常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行为也不时被媒体冠以“

2、常州模型”。目前全国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如何打造创新型城市,培育城市的创新氛围,各地都在探索之中,本文在分析常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形成的背景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实用主义生活生产理念、倡导家学、保护名人故居,克服创新外部性等方面进行促进。关键词:常州 经世致用 产业升级 创新 IThe Research of Changzhou Pragmatism traditional culture Enlightenment on its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Abstract Changz

3、hou is at the place between Chu and wu,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 well-known ruler town in ancient China deposits Changzhou academic education, pragmatism in the residents life behaviour, also gave birth to the innovation of Changzhou peoples habits. As the Chinas modern industry, Changzhou is the

4、central city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and the northern of Zhejiang.Changzhou was not only led to the begi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private which was called Su Nan Model.People in Changzhou who always to be the first was called Changzhou Model.At present,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facing the ind

5、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ity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how to create the innovative city and cultivate its atmosphere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exploring, this paper is on

6、 the basis of analysising the background of pragmatism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 and then I propose the pragmatism philosophy of life and production ,advocate family education ,protect famous pepoles ancient residences and overcome the externalities of innovation.Key words: C

7、hangzhou Pragmatism industrial upgrading Innovation II目 录一、引言(1)(一)研究思路与方法(1)(二)相关概念(1)二、文献综述(3)(一)国外相关研究(3)(二)国内相关研究(4)三、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5)(一)经学研究中的学以致用(5)(二)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经世精神(6)(三)提倡白话的阳湖文派(6)(四)精减传统画法程序的常州画派(6)(五)超越形似、追求神似的乱针绣法(6)(六)强调阴阳转换医理的孟河医派(7)(七)不断变通突破体制障碍的盛氏洋务实践(7)四、常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形成的因素分析(8)(一)常州恶劣生存

8、环境的压力(8)(二)车站码头文化交流的平台(8)(三)北方汉族人民促进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8)(四)书香门第的家学传统(9)(五)崇文重教的地域传统(9)五、对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9)(一)树立一种实用主义的生活、生产理念(9)(二)传承家学,保护名人故居(10)(三)通过媒体引导创新风尚(10)六、创新机理分析(10)(一)家学传承能够克服创新的双外部性(10)(二)创新是人们的欲望选择(10)(三)创新的积聚效应(11)七、结论(11)(一)以创新为特征的常州模型是苏南模式活力(11)(二)优化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11)(三)创新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习(12)(四)通过保护历史文化维护多

9、元文化生态(12)参考文献(13)致谢一、引言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历史的文化名城,“八邑名都”的辉煌历史积淀了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也孕育了常州人的创新习惯。常州的文化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比如,在绘画方面有常州画派;在文学方面有阳湖文派和常州词派;在今文研究方面有今文经学派;在医学方面有孟河医派。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常州人长期以来创新习惯的一个凝结。直至今日,常州人敢为天下先的行为理念仍被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所认可,这种精神理念不仅成就了80年代常州产业的辉煌(80年代的常州GDP超过苏州,和湖北的沙市一起成为全国中等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支撑了90年代经济发展的“苏

10、南模式”,也催生了当今常州以研发为平台的常州科教城、“无中生有”的恐龙园项目,并被媒体概括为“常州模式”。诚然创新不是常州人的专利,但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基石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的出发点是,我们可否从辨析常州创新文化传统中理清其形成的机理,归纳出影响创新习惯培养的文化因素,以服务于今天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目前中国各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但还没有形成共识的话题。(一)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收集有关产业创新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常州产业发展现状与文化传统的资料;其次,在分析常州文化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其创新习惯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创新型文化传统对今天城市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启示与借

11、鉴。2.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常州人创新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关系,创新习惯与生活理念的关系,运用知识积累模型分析常州群体创新的积聚效应。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常州市文化传统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促进常州市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二)相关概念1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思想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其哲学基础就是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精神成就了美国在全球领先的科技经济地位。2布登洛克式动力

12、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在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家庭之所以会进步,这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它们会有着不同的追求,当一个家庭一无所有时,它首先会追求金钱,而当这个家庭富有之后,他们会让他们的儿子们去做官,追求社会权力。当这个家庭富贵之后,会让他们的孙子们去追求艺术。经济学家把激励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称为经济进步的“布登勃洛克动力”。这种动力推动一个人、一个家族和一个国家的进步。当这种动力失去时,衰亡就要开始了。3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之谜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里不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通过研究中

13、国获奖者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不难发现他们不仅接受中国的教育而且还有着美国的教育背景;1954年,李约瑟(Joseph Needham )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原因应归结为“制度”问题,西方国家重视以大规模实验为基础的科技创新,而中国在古代却不鼓励科技创新而是把重心放在科举制度上。4知识积累模型罗默(Paul Romer1957)的知识积累模型有一个基础的结论:知识积累越多,越会出现新的知识,或者说,知识积累越多,创新成果就会越多。5产业创新的双外部性创新有溢效应,创新成果也会被创新者之外的人免费使用,特别创

14、新者的竞争对手使用,这是不得于创新的第一个因素。另一个外部性,有关治理污染的创新,所支付的成本,会提升创新企业的成本,使其产品的价格优势下降,而不治理污染的企业,反倒是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这些都是不利创新的内在激励。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990) 最早明确提出“创新”概念,他提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非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他还提出了“供给推动说”,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因素的影响。1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hmer,2002)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增长理论”,他认为好的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后期他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创新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ne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