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刚 植物词.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0860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元刚 植物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杨元刚 植物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杨元刚 植物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杨元刚 植物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杨元刚 植物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元刚 植物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元刚 植物词.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浅析杨元刚 张安德 发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2002/4期【中文提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我们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对比分析,找出变化规律,即语义重合、语义碰撞、语义空缺,并揭示形成这三种语言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两种语言中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分析,我们力图归纳出其共性与个性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关 键 词】英汉植物词 语联想意义 国俗语义Abstract:Language is the vehicle by which culture is carriedA better command of a foreign la

2、nguage by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includes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native speech community. A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language, vocabulary items, especially the plant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eserve our special research In fact, the interpreta

3、tion of plant words suggested meanings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culture of the langtiage.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plant words suggested meanings,we try to discuss the lexical overlap,the lexical shock,and the lexical gap and reveal how these phenomena are formed sociolinguisti

4、cally. Key Words:P18llt W0tdS CllltUt6b0Urtd WOTdS SUgg6St6d inC8lllrtg一、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国俗语义的一种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植物的名词,如小草(grass)、松树(pine)、玫瑰(rose)、桃花(peach)、柳树(willow)等,这些植物词语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相通或不同的联想意义,这完全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使然。著名社会语言学家RA赫德森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许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植

5、物词的研究也必须同英汉两种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探究出同一个植物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意义的异同及其形成根源,即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把握其变化规律。 诚然,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植物词语多数没有文化上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就是词语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词语联想意义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联想,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了变异。因此,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不仅要掌握其字面意义,而且还要掌握其联想意义,不掌握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从而影响思想的理解与表达。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共

6、性与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具有联想或象征意义的植物词语属于国俗语义词的一种,英文中称之为culture-loaded words或culture-bound words。所谓“国俗语义词”,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指出,“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植物词的国俗语义便无法理解。下面我们将从语义共鸣、语义错位与语义空缺三个方面探讨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异同。二、语义重合: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共鸣 中华民族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虽属不同的文明体系,我们属于黄土文明,他们属于海洋

7、文明,我们尊孔子,他们拜上帝,但我们却并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生理结构也相同,同样面对着江河湖海等大自然的挑战,同样面对着日升日落和四季的更替,同样生活在红肥绿瘦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英汉两个相距万里的民族或多或少拥有了共同的感受。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形成人类文明共核的基础,也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种反映。语义共鸣就是指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重合,这种重合可能是全部重合,也可能是部分重合,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共鸣是建立在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基础之上的,是语言物质属性的一种反映。马克思说过,语言就其形态而言是意识的,而就其内容而言却是物质的,归根

8、结底,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相同的客观条件和认知结构,植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便无法形成联想上的共鸣。 例如桂树(laurel),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它和荣誉联系在一起。中国封建社会举人若考中了状元,人们便形容为“蟾宫折桂”,喻指夺得第一名。在现代汉语中,“折桂”一词仍在使用,表示在考试或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相当于英文中 gain ones laures。无独有偶,英美人也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laurel wreath)戴在勇士和诗人的头上,后来桂树渐渐成了荣誉和成功的象征,人们把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在英文中,gainwin ones la

9、urels表示赢得荣誉,look to ones laurels表示小心翼翼地保持荣誉,rest on ones laurels表示躺在过去的荣誉中睡大觉。 桃子(peach)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白里透红、肉嫩汁多、鲜美可口,人们由桃子很容易联想到桃腮的少女,于是英汉两个民族都用桃花(peach)来指代皮肤细洁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在英语中,“She is a peach”常常用来形容漂亮有吸引力的女子。在汉语文化中,桃花也用来指代青春妙龄女子,如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桃花喻指意外相逢的美貌女子。英国翻译家贾尔斯(HGi

10、les)将此诗译为A Retrospect; On this day last year what a party were we! pink cheeks and pink peach-blossoms smiled upon me; But alas the pink cheeks are now far away, Though the peach-blossoms smile as they smiled that day。 吕叔湘先生在书后赘言中评价说“这首诗通体自然流畅,和原诗对称”。这完全得益于译者贾尔斯对中英两种文化中桃花联想意义的深刻了解,在译文中 peachblossoms

11、使用了双关修辞手法,既指美人又指城南花园中盛开的桃花,桃花映美人,美人似桃花,崔护不知是美人笑还是桃花笑。译者在翻译中也使用了模糊语言,第二行 pink cheeks与 pink peachblossoms前均无定冠词the,二者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两件独立的事物,and表示like之意,即象桃花似的美人。 And的这种用法在英文中很常见,如 love and cough can not be hidden,表示“恋爱如同咳嗽,叫人无法掩藏”。如果译者直接用peach一词来译桃花,那么这种朦胧的意境美则更令人心旷神怡。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桃花(peach)除了用来指代美女外,还可以用来

12、形容女性白里透红的肤色,尤指少女双颊颜色。警世通言中描写杜十姐“两弯眉似远山青,一泓清潭秋水润,面似桃花,齿如排玉”,在汉语中人们把女子的脸庞称为桃腮,英文中对应的说法是 peachy cheeks桃腮)。例如,She may have contrived to keep her peaches。 and cream complexion意思是说“她也许已想出办法来保持自己白皙红润的肌肤”。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家刻画少女饮酒后睑上出现的红晕,常常说成“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脸上来”。正因为桃花在汉语中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故有爱情的联想,人们便把艳遇称为“桃花运”,把风流韵事称为“桃色事件”。

13、宋代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是恩爱夫妻,由于陆游母亲的干扰,这对情人被拆散,唐婉后来也迫于父命另嫁,数年后二人相遇于绍兴沈园,唐婉未忘前情,送黄滕酒给陆游。陆游思绪万千,在沈园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叙述自己心中的离愁别恨,词下阙云: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里,诗人用桃花象征他们过去的恩爱之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摧残,他们的爱情之花凋落了,正如俗谚所云,三月桃花满树红,风吹雨打一场空。遗憾地是,英文中peach却无这种对应的联想意义,英美人把桃色事件称为 love affair。所以,桃花与 peach在联想意义上只是部分对应。桃花在汉语文化中还有许多

14、其它的联想意义,如象征长寿(蟠桃会)、学生(桃李满门)、义气(桃园结义)、美好(世外桃园)、春天(桃花雪、桃花汛),而英美人看到桃花(peach却无法产生这些相似的联想。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玫瑰都象征爱情,英国诗人彭斯写过一首脸炙人口的名诗,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中国流行歌坛近年曾传唱一首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英语文化中,玫瑰还可用来指代“极其美丽可爱的女子”,如 She is a rose of loveliness.(她长得妩媚动人)。英国诗人 W布莱克(17571827)写过一首我可爱的玫瑰树,布莱克在此诗中把他的恋人比作玫瑰: 有人要拿一朵花给我

15、, 我到我可爱的玫瑰树那里, 五月的花从来没有这么美, 不分昼夜地殷勤服侍, 但我没有要这美丽的花, 但我的玫瑰嫉妒了,不理我, 我说,“我有一棵美丽的玫瑰”。 她的刺成为我唯一的欢娱。 此外,rose在英语文化中还代表“安乐的境地”,如 life is not all rose(或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表示人生并非事事称心如意,如果有人事事称心如意,英美人便说roses all the way玫瑰(rose)是一种美丽的花朵、常常在叶柄上长满刺藜,故英文中有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thorns的说法,形容“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欢乐”。在英文中,under the roses表示“秘密地”,例如:He told me the whole truth under roses,汉意是“他秘密地告诉我事情的全部真相。” (青)草(grass)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可引起众多、默默无闻的联想,如 grass roots表示基层,grass widow表了被遗弃的少妇(或情妇),a snake in the grass表了隐藏的敌人,send sb to grass表示“让退休(或赋闲)。”在汉语中,默默无闻的老百姓被称为“草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