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00607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 父母离异极易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感。而且,在很多孩子身上,这些消极情感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消失,反而会愈积愈深。和成人应付离异创伤不同,孩子的创伤愈合期要比成人长得多。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家庭的突变他们无法预见,所以在事发后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父母的离异归结于自己,形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异后,1/3的孩

2、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而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认识,误以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的:“离婚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着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接手的几个班来看,每个班都有父母离异的现象,少则几对多则十几对,而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尽管从整体上讲小学中段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危机还处在

3、孕育和萌发期,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辅导,到了中学阶段,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开始,就完全可能过渡到明显表现和发展期,从而产生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还会走上犯罪道路。基于此,我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辅导对策的研究”的课题。 二、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不幸事件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在这种“残缺型”的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在

4、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1、自卑 自卑是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主要问题之一。有自卑感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都比自己聪明、能干,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胆怯、忧伤等。以前带的班中有一位学生小明,父母离异后他判给了妈妈。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当点名叫他发言时,他的声音也小的犹如蚊叫。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结束后,家长们都过来接小朋友们回家,当有一位小朋友无意中问他:“你爸爸怎么还没来?”时,小明脸一下子涨的通红,显出惶恐不安的表情,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让他完成一些班级的任务时,哪怕是一个小任务,像帮老师拿一下作业本或帮同学拿一拿书包等,他

5、也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 2、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性格。表现为胆小怕事,容易屈从别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在今年接手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男孩荣荣,在父母离异后,母亲怕他走上歪路,于是严加管教,他出了校门就是家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平日虽然乖巧、听话,但却表现得相当怯懦,当受到别的同学欺负时,他也不敢向老师汇报,以至于同学都叫他“胆小鬼”。 3、孤僻 离异家庭的孩子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于不能接受自己。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

6、恐被人轻视或排斥,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造成性格孤僻。在现在任教的班中学生佳佳就属于这种类型,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母的离异给他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他不愿与同学提起家里的事,课间他从不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在座位上。春游时,小朋友们都在一块尽情的玩耍,而他则远远的站在一边看小朋友们游戏。放学回家,他也是一个人走,小朋友叫他一块儿走,他也不愿意。 4、粗暴 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

7、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特别是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另有新欢后被虐待、遗弃的子女更是如此。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前年接手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孩子阿刚,他在父母离异后跟了爸爸,爸爸心情一不好就对他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在班里只要有同学提起父母不和的事,他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一顿拳打脚踢,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看到不顺眼的同学,他会不加思考就拎起拳头。 5、不能正常的学习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得较差,情绪受到挫折,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无人问津,学习成绩普遍受到影响。小江本来是个聪明向上的男生,后因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爸爸抚养,但整日思念母亲,同时又担心父亲再婚,心理过分压抑,精神上受到很大刺

8、激,上课不听讲,经常呆呆地望着窗外,甚至有时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作业不愿做,放学后也不按时回家,一个人在街上游荡,整天什么都无所谓。三、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不和睦 “家和万事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而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破镜重圆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易爆发,就像前面所讲的学生阿刚。 2、与父

9、母交往的缺乏 在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缺少,他们交谈的对象就少了一人,又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通常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他们除了工作之外,也懒得再与孩子交流情感,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像学生佳佳她平时只能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一个人出去吃肯德基。本来独生子女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而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行为发生率就可能更高了。 3、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 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来说,导致社会文化关系失调而引起心理健康危机的社会生活事件,便是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这种生活上的变故对他们来讲是始科不及的,也不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尤其是小学学生,由于他们还处

10、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前面所讲的小江更是父母离异后的直接受害者。 4、离异后父母教育方式的偏差 不少饱经离异痛苦的父母,为了弥补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决心把一切爱都献给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而不知道溺爱会严重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而冷淡、粗暴、放任不管与溺爱一样,同样会极大地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离异家庭子女

11、各种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荣荣和阿刚就是这样。 四、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有学识、有才能的人,也同样需要有道德、有良好个性、亲社会的人。对离异家庭孩子来说,教师更要重视他们,帮助他们。 1、用爱心抚慰创伤 爱心,是建立在责任心之上的。孔子言:“仁者爱人”。教师最无私,可称“大仁”,“爱心”自是最不能少。更何况教育是一种心灵、情感人格的交流活动,严肃有余,慈爱不够,交流难臻畅达,教育的效果自然好不了。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难以得到爱,此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爱无异于一剂良药,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到了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

12、、被遗忘,有人在关心自己,心灵的创痛就会减轻许多。 我班有一女生,父母离异后长期把她放在年迈的爷爷奶奶家里,她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就在日记里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看到这则日记后我在她的日记本里给她写了这几句话:“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什么烦恼和心里话尽管和我说好吗!”接着,在平日里我会经常主动找她谈心,问问她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她谈理想和未来,当知道她的理想是一名老师时,就特别安排她为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补课,培养她的兴趣,在主题班会我上一节课中,她的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鼓掌,在取得成功体验的喜悦和赞赏的同时,激发了她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她感到没有被老师

13、和同学们抛弃和遗忘,有很多人在关心她、爱护她。同时又想办法和她妈妈取得联系,跟她谈孩子的心事和平时的表现,让她妈妈尽量抽多一些时间给孩子,多跟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好了起来,人也活泼开朗了很多。 2、用友情弥补亲情 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而在学校里他们如果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援助和温暖,就会获得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逐步熨平心灵上的创伤。以前带的班里,有一位男孩子,父母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离异了,由于某种原因,他跟外公外婆住,由此他变得性格懦弱。一次他得了重病住了医院,我了解情况后,带领班里的同学去看望他,

14、并给他补课,跟他讲保尔、张海迪的故事,给他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感到缺了一份父亲的爱,多了老师的关爱和二十多个男同学的帮助;少了母亲的爱,多了老师的呵护,多了二十多个女同学的关心。老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得知他喜欢打乒乓球时,特意在班里组织了一次乒乓球友谊赛,通过比赛他获得了第三名,从而培养他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在他生日时,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向他祝贺,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小小的礼物,使他感到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集体里,生活充满生机,任何艰难险阻都毫无畏惧,增加了他的自爱和自信心。 3、用理解剔除顽劣 光有爱心,缺乏理解,心灵的沟通难臻完美。苏霍姆林斯基

15、说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现代的孩子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之下,一旦家庭变故,父母的关注发生偏离,他们在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难免失衡。在家庭得不到慰藉,人生的目标本来就模糊,难保不去找新的寄托。 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海跟母亲一块住,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更多的采取上网吧打游戏的方式打发时间。经常忘记老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了上学、回家的时间。知道情况后,主动找到他,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用一个朋友的语气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打游戏?”他支吾了半天回答:“不是”。“那你为什么经常会去网吧打游戏呢?”他回答:“我觉得没事情做。”“你可以看看课外书或一块儿跟小朋友们玩游戏吗!甚

16、至可以和老师谈心,你现在不交作业,不上课,而去玩游戏,就觉得是有事情做了吗?”在循循善诱和淳淳教导下,小海渐渐明白了玩游戏的危害,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平时多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安排其要好的同学和他同来同往,每日督促。并找到他母亲谈心,让她尽量从家里多关心一下孩子,老师和家长互通信息,相互配合,促进小海的健康成长。从此,小海再也没去过网吧,也能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了,更可喜的是有了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的意识,帮同学值日,帮老师拿实验物品、幻灯等。 4、用鼓励驱除自卑 离异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老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老师应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