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0059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看清远古社会的真实面孔我们如何看待远古社会,远古社会在历史的沉淀当中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真实面孔?实际上,远古社会存在着两种载体的神话系统:一种是战国时期形成文献中的神话系统;一种是作为同代证据的考古文物记载的神话系统。倘若使用比喻的话,作为同代证据的考古文物记载的神话系统是源,战国时期形成文献中的神话系统是流。在作为同代证据的考古文物记载的神话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其中的源和流。即其源是经过年代鉴定之后时间最早出现的文物,一旦这些文物出现了与神话系统有联系的证据,则它就属于源头性的文物,反之,则属于在源头下游而流变的文物。只要我们作出这样的探索和研究,时间越往前推移,同源性的文物越多,内涵越是

2、接近,其证据链环环相扣,则我们距离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更加近。现在的神话系统研究,基本上以文献为主,那是在历史长河的中下游来搞研究。一般而言,源头开口都不是巨流。学术研究之所以形长长河,往往要穿越多少高山狭谷、崇山峻岭,经过了多少沟渠、河道最后才形成江河。把文献上出现神话人物的时间、地点和事迹作为历史真相的判断依据,把年代比文献还要晚的某些遗迹当成文物佐证材料,而把真正能够证实神话人物的时间、地点和事迹的考古文物另作他解,其根本危害性是导致学术研究进入误区。由于学术界在神话系统方面认识的错误,致使学术研究出现了偏差。如果我们不是似是而非地人云亦而是真的想探讨一些问题,从心底上确实是希望搞清楚我们既

3、往的历史,特别是搞好人类文明抑或中国文明起源历史的研究,就不能使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历史与文献同步,巫术与哲学分离,考古与民俗脱钩,学术与易学无关,远古等同于汉代和现代的错误认识水平上。既往的研究史,我们注重的是文献,但文献对最早历史的记载,都是神话。后世方家对历史神话的解释,都仅仅限于自己的理解,表达的都是他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观点,是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这点而言,他们和当代学者相比,听到神话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听到的是同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神话,然后他们把神话故事记录下来,并表达了自己对待神话故事的理解和看法。这个时候,神话故事传授的时间和空间便静止了。当代学者看到文献上的神话

4、故事时,大多引述的是古代记录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奉为经典而顶礼膜拜。其实,我们都犯了一个道听途说的错误。这些神话传说,都不是历史本原的同代记录,而是历史开始之后社会群体记忆丧失的一种朦胧性解释。由于社会集团聚居地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神话故事流传的内容便大同小异,经过代代文人的不同理解载之文献辗转流传到了今天。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展开人类文明抑或中国文明起源历史的研究,其依据的产物并不是来自历史的本原,而是建立在前人对远古社会口耳相传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换言之,我们只是在流的基础上来研究历史,而非站在历史之源头来研究历史。采取这样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历史,得出的只能算是一个似是而非的

5、结果。考古学引进中国之后,出土文物不少,学术界在文献指导下结合考古文物开展研究,其结果也不甚满意。原因在于遗址发掘出来,大量文物出土之后,文物的内涵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认定,基本是就事论事,在不清楚文物本义的基础上,学界便匆匆忙忙将文献和文物结合起来展开对远古历史社会的研究,其效果势必与文献一样,似是而非。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文物表达的内涵我们不清楚,只凭表面现象一个大概的意思就展开对文物地研究,结论能够准确么?考古学兴起百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展开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文物内涵甑别工作,基本上是各吹各打,对同一文物的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甚至是在诸多存疑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根本不能

6、服人。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对固有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和认识论产生警觉,重新梳理出一条新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路子。我们还在文明或文字起源错误的认识流程中沾沾自喜而不能自拔。对于文明或文字源头的认识,我们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认为中原才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当在一些偏远地区发现文明的火种时,便又认为中国文明满天星、遍地开花。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文明的发掘地在兴起的时间上大体是一致的,似乎这些文明发掘地的文明人类在同一时期忽然都具有了同一思维,一夜之间相约着举起了文明的旗帜,成为了文明发源地。在此之前,彼此是否有影响,有些什么影响,便很少有人去做比较鉴别的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上述五种不合时宜思想认识的

7、羁绊。只有摆脱这些羁绊,我们才可能冷静地思考文明乃至文字起源的历史。既然如此,我们如何理解和看待五种不合时宜的认识的内涵呢?(一)怎么认识历史与文献同步?在很多学者的观念当中,素来把文献的记载当成既往的历史来看。诸如认为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就三皇之首伏羲而言,认为历史上不仅有伏羲其人,而且还有伏羲的母亲也是真的。拾遗记云:伏羲之母“华胥是九河神女。”尔雅释水载“九河”在今河南与山东交界的黄河段以南。华胥是氏族女首领。华胥氏族后发展为部落,支系庞大,迁徙地域广,遗迹多,传说也多。她是哪里人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而伏羲女娲的初兴地有六七种说法,主要有今山东、甘肃、陕西、江苏等四类说法。后来大家求大同存小

8、异,一般认为他的出生地在甘肃省天水县成纪,但也有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伏羲就出生在河南。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太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雷泽在何处?一般都认为是在太湖之滨。水经注瓠子河注曰:“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蔽在大城阳县故城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里,南北一十里,即舜所渔也。”据山海经,雷泽在吴西,即河南濮阳,今有遗迹。郭沫若等史学家则认为在山东南部的偏淮水流域(包括传说今河南东淮阳是伏羲的都城,伏羲死后又埋葬于此)。既然伏羲氏作为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他的出生地在哪里,一直为学术界所瞩目和争论。闻一多先生考证指出:伏羲并不是真实的人,伏羲与女娲的名

9、字,都是战国时才开始出现于文献记载中的。伏羲与女娲都是葫芦的化身(闻一多:伏羲考,第3-6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水经注所载古成纪之瓦亭水,即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流经静宁的葫芦河。葫芦河就是为了纪念伏羲出生而得名的。但是,认为真有伏羲其人的文献诸如易稽览图载:“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如此推算,伏羲至秦,就有了 63186年的历史。这样的推算有何依据,不得而知。就考古得知,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历史决没有

10、这么长。把伏羲看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都是距伏羲之前6万多年以后的文献记录,而并非与伏羲同代的记录,认为历史可能会与文献同步,本身就是一种谬误。(二)怎么认识巫术与哲学分离?在学术界,人类社会是由一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构成的整体。社会科学是研究这个整体的科学。在社会科学这个领域里,哲学是人类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在远古中国有没有哲学,什么是远古中国哲学的基本内涵,在1918年前后,学者们似乎是不清楚的。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哲学分为三大部:一是物理;二是伦理;三是论理。“1918,傅斯年给蔡元培写信反对哲学算是文科,理由是西洋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而中国哲学以历史为基础,那么中国哲学根本不算是

11、哲学。十年以后,他更是直接说古代中国本没有所谓哲学,只有方术,并且明确表示了对这种没有哲学的健康的欣喜。1922年,章太炎讲国学概论,也说今姑且用哲学二字罢,在姑且二字中,能看到他的一丝无奈。而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则把哲学史有意识的称为道术史。连1903年翻译过哲学要领的蔡元培,在1924年自己写简明哲学纲要的时候,也把哲学比做道学,但又无奈地强调我国的哲学没有科学作前提,永远以圣言量为标准。最明显的是胡适,他在1929年就明确地说到,他已经决定不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的名称了”。(葛兆元: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第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甲坤先生在中国哲学人类精神的起源

12、与归宿中深有感触地指出:世界观的学问就是“观世界”,“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把握以及实现这种把握的方法”。“中国哲学的精神它确实不是观,而是悟,是一种超验的、超时空的悟。”实际上,在抚仙湖水下石质建筑人工錾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没有发现之前,西方哲学同中国哲学一样,寻找不到自己的源头。“所以,西方哲学流派层出不穷,互相批驳,人们据此称西方哲学为批判的哲学,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哲学史上找不到也悟不出源头的那个质。找不到便互相批驳,找不到就拼命地向前奔跑,从苏格拉底跑到康德,从康德跑到现在”。(张甲坤:中国哲学人类精神的起源与归宿,第1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至于实际上起源于以自然科学

13、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早在夏商周三代末年的更新换代时期便发生了质的变化,诚如张甲坤所说:“其实,周代以后我们看到的哲学思想已经不是中国哲学的本质内容了。从孔子开始,中国哲学实际上进入了哲学认识和纠偏的时代,孔子说克己复礼,礼就是中国哲学本质的表现,他希望由浅入深地让人们通过习修周礼而达到对其本质即中国哲学的认识,就像中国的气功借形式(手势、姿态)的反复练习达到敛气成丹,返元归真的愿望一样”。(张甲坤:中国哲学人类精神的起源与归宿,第1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正因为人们都认识不到哲学的本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大家面对已经失去但还能感到的哲学本质的蓝本,都迫不及待的争相做出

14、各自的解释。”中国哲学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源头在哪里?张甲坤先生研究指出:“中国的哲学史,是一部由八卦、易开始的中国哲学史”。(张甲坤:中国哲学人类精神的起源与归宿,第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八卦与易本为一体。张甲坤先生关于哲学起源的观点除了把八卦与易一分为二理当纠正之外,无疑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个道理正确得难于寻找另外的理由进行分辩。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这个观点有抚仙湖水下石质建筑人工錾刻的“uv”符号作为考古的实物支撑。这个人工錾刻的 “uv”符号有着非同寻常的寓意,其本身就是哲学源于自然科学的证明;同时也说明了作为阴阳之学的易最早起源于科学,它是一切社会和自然科学发韧的基

15、础之学,后人不知,把易学归结为巫术之源,其实是一种误解。而把中国哲学本源于自然科学理解为源于“道术”或“方术”,更是因为先前的考古证据不足而产生的一种可以谅解的错误。抚仙湖底人工铸造石质建筑出现的太阳、月亮图案上的“uv”告诉我们,学术界应该为易学恢复名誉。当然,我们不排除易的科学原理之一部分被巫术所利用,但已经是易学诞生很久以后的事了。(三)怎么认识考古与民俗脱钩?迄今为止,我们有成千上*出土文物遗址,出土的文物够多的了。特别是其中一片具有深远意义的殷墟卜甲,上面既有易学数卦,还有两副鸡卦符号。由于之前有过易学数卦的讨论,尚能知道易学卦爻最早是由数字组合而成,再也不会闹出把数卦当成族徽的笑话

16、了。但是,学术界对于现在流传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当中还在使用的巫术缺乏研究,特别是对壮、傣、布依、白、纳西、哈尼、彝等民族还在使用的鸡卦巫术缺乏研究,殷墟出土卜甲上刻写着鸡卦符号,但我们没有民俗方面的知识,对于这种民间十分普遍的巫术没有引起重视,不知道鸡卦为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相关人员判断鸡卦符号可能是易学的重要符号,但就是不知道是鸡卦。在同一块卜甲上,同鸡卦出现的还有一个重卦的符号,本身也与鸡卦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考古人员竟然说这个重要的符号与易学无关,显然是缺乏相关的鸡卦知识,以致发现与考古材料有源流关系的鸡卦符号后而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实际上,鸡卦民俗源远流长,鸡卦与易学数卦之间存在着一个从卦象转换为数卦的源与流的关系,卜甲或卜骨上只留下了占卜的结果,这个结果乃是占卜的流,而非占卜之源鸡卦。当时,鸡卦是形成卦象、利于记数的筮数过程中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