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00540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不良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负面影响【摘要】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地方主推,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大量的农村学校遭到撤并,由此带来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规模效应”也有利于其均衡发展。但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其中就给农村的社区教育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副作用,以及对于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和文化氛围的破坏。【关键字】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整 农村社区教育 负面影响一、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定义对于社区的概念,有多种观点。在此笔者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铎的界定,认为“社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具体而言,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

2、内,聚合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特定的地域性”和“成员一致性”是构成社区的两大支柱。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空间以及特有的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共同的社会关系、文化特质、发展目标、心理归属,把社区成员凝结成社会群体。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18.由此看来农村社会中小到村庄,大到乡镇也都属于社区。具体来说农村社区是县(含县和县级市、区)一下的行政与村民自治的区域性小社会。 李少元.“全国农村(城郊)社区工作会议”上作的主报告: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实验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而奋斗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聚居的地方,

3、农村社区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同时进行政治、文教、风俗等社会活动。二、社区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何为社区教育,综合各方观点对于社区教育有以下共识: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社区教育是为社区内所有成员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为了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是学校和社区相互开放、沟通和结合的产物,需要社区内所有的教育机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功能之间的协同整合。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2224.笔者这里采用的是叶忠海教授对于社区教育的界定。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

4、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体。”概言之,社区教育是指以杜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震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助教育综合体。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24.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类别,具有与社区教育同样的内容、目标、功能等。农村社区教育在类别上包括该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教育对象则是从幼儿到老年的社区全体居民。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不能理解为农村各级各

5、类教育无序的总和,而是一个大教育系统概念。农村教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首先是社区与社区组织,如村委会,乡镇政府。社区与社区委员会能全面统筹规划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第二是学校,学校在社区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别于社区其它单位。农村社区教育从一产生就利用学校向社区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校的人力资源一一教师是社区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的设施等是社区教育的物质资源,社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第三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指社区各协作单位提供的可以作为教育基地的厂矿、科学实验站、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以及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

6、、历史纪念馆等。第四是参与者。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就是社区的全体人员,人人是受教育者,人人同时又是教育者。社区教育的开展的进程,主要取决于参与者的积极程度和态度。三、农村学校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社区教育是由社区成员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可指向社区服务和有利于社区发展,亦可指向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从开始出现就与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出现,缘于学校青少年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以及教育经费短缺,需要通过多渠道筹集。就是说,我国社区教育并非社区生活、社区发展的产物,而是原有教育体制发展的一种延伸。我国的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1993年前表现为,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向社区

7、的延伸,还未能从学校教育中分化出来;1993年以后,社区教育才逐渐地从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分化、独立出来。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这种互动,使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使社区教育更好地为社区服务。农村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学校教师一般具有较高文化,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平等方面在农村中都居于优势。农村学校这种人才优势,客观上决定了它是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思想中心、信息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承担着教育、科技咨询、建设文明等任务,起着教育、导向、激励和辐射的作用。社区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天然优势,增强其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功能,帮助社区成员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发挥信息

8、咨询的作用,通过学校向成员提供经济、科技、市场、社会生产等方面的服务,发挥农村各类成人学校的优势,为农村培养各种实用人才。从而带动整个社区教育的发展,促进社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 四、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说明20 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地方政府强力推动,我国进行了一轮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了大量农村村级小学。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学校撤并,有着复杂的背景。首先,由于农村生育水平不断降低和城镇化的加速,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部分农村学校适龄生源萎缩。其次,2001年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为“以县为主”的模式,义务教育主要县财政负担,在同时地方政府尤其是部分地区的县级政府在分税制

9、和农村税费改革后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为减轻面临的财政压力而追求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第三,随着教育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基本完成,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试图借助布局调整,整合公共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各学校的办学条件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8 年到 2006 年我国小学总数减少了26. 8 万所,减少43. 96%,减少部分主要在农村。具体见下表小学学校数变动情况简表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 .教育与经济,2006(1).年份小学学校总数( 万所)较上年减少(万所)在校小学生总数( 万人)199860.

10、 961. 9213953. 80199958. 232. 7313547. 96200055. 362. 8713013. 25200149. 136. 2312543. 47200245. 693. 4412156. 71200342. 583. 1111689. 74200439. 473. 1711246. 23200536. 622. 810864. 07200634. 162. 4610711. 53 五、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农村社区教育的不利影响(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学校教育的不利影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学校数量的锐减,造成许多村庄失去了原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应

11、该是人本的,片面追求“规模”、“效率”的学校布局调整,却忽略了教育的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教育应为人之教育。由此对当地的社区教育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地受到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影响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由于大量农村村办小学撤并导致农村小学服务区域过大,不得不采用寄宿制。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更加依赖于父母,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比任何知识的获得都要重要得多。低龄儿童寄宿制带来的是同家庭的脱节,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虽然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手段得到现代化、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并可以配备良好的生活指导教师等。但这所有的一切措施

12、是无法替代父母和家庭的关爱,无法弥补儿童过早离开家庭所受的心理伤害,无法弥补儿童成长上缺失的宝贵的家庭关爱和教育。其次,教育内容同农村生活实际脱离。农村小学的大量撤并, 使得农村孩子过早地离开了其生养的乡土环境,从小就与乡村生活、乡村社会、与乡村文化形成隔离。这样的孩子不仅缺乏对农村的感情,而且也缺乏农村生活的能力。集中到中心村,或者中心城镇后的小学,在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越来越脱离农村生活实际,越来越像城市学校。这样教育下的孩子是缺少“根”的,是将农民的后代硬生生地同农民、农业、农村剥离。如果我们对农民的后代在教育上都是同“三农”撇清关系,那何求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呢? 第三,对

13、于教育内部公平的考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是以集中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达到教育质量公平的目的。然而,遗憾的是,在追求教育质量公平的同时,我们真的保证了教育内的公平了吗?没有的,我们只是过分地关注了硬件上和外部的公平,忽略了太多教育内部深层的公平。比如,同样的学校,有的孩子只需几分钟的路程到达,有的孩子却要翻山越岭、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有的孩子不需要额外的生活成本就可以到学校读书,有的孩子却要从家里抽出专门的生活费用。“只有当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的供给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成为有效供给时,我们才能说它实现了教育的质量公平,否则,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他们来讲就没有任何意义。周芬芬.农村中小学

14、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及补偿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7).(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农村社区的教育资源的破坏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较直接地是影响到农村的学校教育,同时对农村社区教育还会造成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破坏。社区教育资源指在社区范围内,所有能够维护、参与和服务于社区教育的一切资源,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和政策、制度、文化等非物质资源的总和。 王云飞.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是实施社区教育实践所需要教育资源的统称,既有有形的物质性教育资源,也有无形的非物质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是许多村庄学校的消失,这带来的是

15、当地学校教学设备、教育师资、教育课程等有形资源和教育经验、信息技术等无形资源的消失。对于社区教育资源本不丰富的农村社区而言,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对于失去学校的农村社区而言,剩下的只是校舍等简单的场地资源,更为关键的师资力量、教育课程的却流失了,造成农村社区教育缺乏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这样容易让农村的社区教育成为无源之水,难以得到发展。另外一个可怕的一个深层影响在于隐形的文化环境方面的破坏。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的核心,是新思想新知识输入乡村的窗口,更是改善和提升乡村文化品质的重要阵地。受过教育的乡村教师,乡村学校的图书资料、报纸杂志,乃至乡村小学的琅琅读书声都构成了乡村的文化氛围

16、。乡村学校可以作为城市知识分子进入农村的平台,通过对乡民开放图书馆、操场、举办技术培训、传播现代农业技术等方法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农村学校的大规模撤并, 使得乡村一个重要文化中心消失,这一损失是不能由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所能弥补的。一方面是由于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人与人的传播,另一方面是所谓的现代传播手段主要传播的是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品位,这对乡村是否是好事值得怀疑。 程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我想我们应该用更多的角度去全面看待和分析其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不否认通过农村学校的大规模的撤并校,带来了“规模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