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000238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届期末选修复习全覆盖【选修3-3】备考策略:复习中应注意抓好四大块知识:一是分子动理论;(特别是涉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的微观量估算)解决涉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估算类问题三点注意(一)固体、液体分子可认为紧靠在一起,可看成球体或立方体;气体分子只能按立方体模型计算所占的空间 (二)状态变化时分子总数不变(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桥梁,计算时要注意抓住与其有关的三个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三是气体实验三定律(内容、公式、图像);(一)气体的压强1、压强的计算:在开口容器中,不论温度如何变化,气体的压强总是等于外界大气压强如果气体被

2、液体或活塞封闭,计算密闭气体压强一般选择封闭或隔离气体的液体或活塞、气缸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得注意受力分析时,必须考虑液面或活塞上的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2、压强的微观解释:(1)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2)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对应的宏观物理量是气体的温度;是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对应的宏观物理量是气体的体积(二)气体(气体实验定律、气态方程及气体图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四是热力学定律。二理解训练:(一)、判断题:1、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种物质的分

3、子体积为 V=M/NA2、显微镜下看到墨水中的炭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热运动3、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VS 4、扩散现象不仅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同时还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有空隙5、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6、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7、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8、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9、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斥力在增大10、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

4、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1、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一定减小 12、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13、一定质量的氧气、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子的速度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对应的温度为t1和t2,则由图可得:t1t2(教材P28页)14、达到热平衡的系统内部各处都具有相同的温度15、1 Kg 0冰熔化为1 Kg 0的水时,其分子势能增加16、物体体积改变,内能可能不变17、只要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一定增大18、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

5、温度有关19、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20、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指向液体内部21、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分子势能22、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3、单晶体是科学技术上的重要原材料,例如,制造各种晶体管就要用纯度很高的单晶硅或单晶锗24、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25、液晶并不是晶体,但具有晶体一样的光学各向异性26、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来得紧密些27、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颜色的光吸收强度不同,就能显示各种颜

6、色28、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29、人类利用能源时,是将高品质的能量释放出来并最终转化为低品质的内能30、单晶体中的原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因而原子是固定不动的(二)、热点训练训练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第1种变化是从A到B,第2种变化是从A到C,比较两种变化过程( )AA到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BA到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C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一样 D两个过程气体内能增加相同(2)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Ah、L均变大 Bh、L均变小 C

7、h变大L变小 Dh变小L变大(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等温膨胀到状态B,然后经过绝热压缩过程到状态C,最后经过等压降温过程回到状态A,则状态A的体积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状态C的体积;A到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C到A过程中放出的热量(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如图所示,则对应的压强A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过程中气体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训练2(1)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B自行车

8、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而非分子间相互排斥的原因C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发生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温度都有关D在体积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C,增加的压强是原来压强的1/273E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小 (2)如图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图,气体从ABCDA完成一次循环,AB(图中实线)和CD为等温过程,温度分别为T1和T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CD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B若气体沿直线由AB,则气体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C从微观角度讲BC过程压强降低是由于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而引起的D若BC过程放热20

9、0 J,DA过程吸热300 J,则DA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100 J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能降到0 KB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C一定质量100 C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 C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必然增大 (4) 如图所示,一弹簧竖直悬挂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静止,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且不漏气,缸壁导热性能良好已知气缸重为G,活塞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活塞与缸底间的距离为d,当温度缓慢升高T时,求: 活塞与筒底间的距

10、离变化量; 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训练3(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其中属于单晶体的有 ,属于多晶体的有 。塑料;明矾;松香;玻璃;CuSO410H2O;冰糖;糖块;单晶硅;铝块;橡胶。(2)组成物质的微粒的空间点阵,可用来解释( )A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B晶体能溶于水,而非晶体不能;C晶体的导电性较非晶体强; D晶体的机械强度不如非晶体;E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F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方向上都相同。(3)将不同材料做成的两根管子A和B插入同一种液体中,A管内的液面比管外液面高,B管内的液面比管外液面低,那么( )ABA该液体对A管壁是浸润的,对B管壁是

11、不浸润的B该液体对B管壁是浸润的,对A管壁是不浸润的CA管内发生的是毛细现象,B管内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DA管和B管发生的都是毛细现象(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呈液晶态B.利用液晶在温度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可制作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E.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F.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所加电场、所加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G.液晶是一种晶体,具有流动性训练4(2014江苏高考)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图所示工作时

12、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驱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气室先后经历吸入、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电气室中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A)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B)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D)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2)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3.4104J,则该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活塞对该气体所做的功 (选填“大于”、

13、 “小于”或“等于”)3.4104J(3)上述过程中,气体刚被压缩时的温度为27,体积为0,224m3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已知1mol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0时的体积为22.4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计算此时气室中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考试热点:一、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二、量子论 光电效应 物质波公式三、玻尔理论 四、核反应方程书写 质能方程应用 重点关注:(1)P18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子的发现P20);(2)黑体P27、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图P28);(3)P31光电效应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截止频率、饱和电流、遏止电压、瞬时性光电流与电压的关

14、系(图P31);(4)P3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5)P35光电效应(光子的能量)和康普顿效应(光子有动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6)P37德布罗意波长、物质波的实验验证(电子束的实验验证P38)、显微镜的分辨本领(P39)、;(7)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粒子散射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是估计核半径的最简单的方法(P53);(8)经典理论解释核式结构的困难(P56);(9)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P58)、玻尔模型的局限性(P59)、从量子力学的诞生看科学技术与社会(P61);(10)碳13、14的应用(P7273);(1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相比天然的优势(P77顶)、辐射与安全(P78);(12)核力(P7980)、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比结合能与质量数之间的关系(P82)、P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