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法的要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99964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法的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章--法的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章--法的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章--法的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章--法的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法的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法的要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法的要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 )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掌握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2了解法律规则的结构和分类、法律规则的功能; 3熟悉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一、法的要素的含义与特征(一)法的要素的 含义 研究法的要素问题, 实际上是深入到法的内部, 剖析法的微观结构, 使人们对法的认识 更清晰、更具体、更丰富。法的要素的研究是把法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 进行结构要素分析, 因此, 法的要素 是与法的系统或整体相对的一个概念。 即法的要素是指彼此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从而构成完 整的法的系统的各种元素。理解法的要素时

2、,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二)法的要素的 特征1 个别性或局部性:2 多样性或差别性:3 联系性或不可分割性。二、法的要素的学说(一)西方学者的认识 西方自十九世纪以来才有了法的要素的学说,各家各派观点也不尽一致,代表性的观点有: 1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2哈特的“法律规则说” 。 3庞德的“律令、技术、理想说” 。4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说” 。(二)中国学者的认识 我国学者的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在法理学教科书中最早阐述这一问题的是 1994 年出版的沈宗灵教授主编的法学基础理论 ,此后的法理学教科书均有此内容。 目前,一般认为法主

3、要包括以下三要素: 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 。第二节 法律概念一、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特征(一)法律概念的含义 法律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或现象进行概括, 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 威性范畴。简言之, 法律概念就是具有法律意义或法律属性的概念, 它有别于普通概念。 相对于普 通概念来讲,其特点是法律性。(二) 法律概念的特征 法律概念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法律概念具有主 观与客观两重性;从语言学角度看,法律概念具有精要、理性、中立等特点;从法学的角度 看,法律概念具有法律性。总的来讲, 法律概念相对于其他法律要素来讲, 它的基本特征在于精要性,

4、即法律概念 以精炼的概要的语词人们对有关事实(包括主观或客观的状态或过程)的定性和分类。 “定 性”即确定事实的自然的、社会的、法律的性质,并由此归并到一定的类别中。二、法律概念的地位和功能(一)法律概念的地位 法律概念是法的最基础的构成要素,是整个法的系统的建构基础。缺乏法律概念,法 律原则、法律规则乃至法或法律本身都无以建立和存在。法律概念凝聚了人类的法律智慧,体现了人类法律文明和法律科学发达的程度。(二) 法律概念的功能1归类、认定的功能2识别、评价、预测的功能3思维、表达的功能4建构的功能。三、法律概念的分类1内容不同分:涉人的概念、涉事的概念、涉物的概念。 有一种较细的分法:主体概念

5、、关系概念、客体概念、事实概念、其他概念(如时间概念、 空间概念、程序概念等) 。2 范围不同分:基础概念、共用概念、部门概念3 确定程度不同分:确定性概念、不确定性概念注意: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之间的区别。第三节 法律规则一、法律规范(一)规范与法律规范 “规范”的核心意义在于其是人们行为的指针和标准,对人们的行动起着一种指引作用。 规范有很多种,如社会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等,其中社会规范又包括道德规范、宗教 规范、 法律规范等。 这些不同的社会规范,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指引作用,从而使社会处 于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二)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辨析 在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法理学教材中, 法律规范与法

6、律规则也是互相通用的两个概念。 随着立 法技术的改进, 在现代成文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对主体行为进行指引 和规范的方式与法律规则相比, 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 有必要将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加以区 分,将法律规范作为上位概念, 法律规范包括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两种规范形式。 法律规则 和法律原则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和规范作用。我们尝试将法律规范定义为: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或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规则和法律 原则来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而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规定法律上的权利、 义务、 责任的 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 规定,法律规则是法

7、律规范的一种。 法律规范对主体行为的调整和规范主要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二、法律规则的结构 法律规则的结构是指一个法律规则由哪些要素构成, 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连接 结构。任何法律规则具有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三个要素构成。1、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1)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况 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 其内容有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生效, 在什么地域 生效以及对什么人生效等。(2) 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2、行为模式 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 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

8、际行为中概括 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a )可为模式,指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如何行为的模式”。(b )应为模式,指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c )勿为模式,指在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 可为模式亦可称为权利行为模式, 而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又可称为义 务行为模式。它们的内容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3、法律后果 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者不符合行为模式要求的行为时应承担相应的结 果的部分, 它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做出的 实

9、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可分为两种:( 1)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 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2)违法后果,又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 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否定的后果, 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 不予保护、撤销、 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4、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 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 也不是任何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的

10、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在立法实践中, 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明示人们的行为界限, 分别以不同的条文规 定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形:(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则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如下:(一)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按照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 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和权 义复合规则。授权性规则 是规定主体可为或可

11、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主体享有法定权利的依据, 而且该类规则具有可选择性, 主体可 以行使授权性规则所赋予的权利,也可以放弃行使该权利。义务性规则 是规定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义务规则以法定义务形式为 主体设定必要行为的尺度, 该类规则具有强制性而不具有可选择性, 主体对自己的法定义务 只能履行而不能拒绝。 义务性规则分为两类: 一类是命令性规则, 即规定主体应当履行当为 义务(亦称积极义务)的规则;另一类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主体不得作为的义务(亦称消 极义务)的规则。权义复合规则 是指兼具授予权利、 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

12、法律规则。 权义复合规则大多是有关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则。 这类规则的特点是, 一方面主体有权按照法律规则的规定做出 一定行为,另一方面做出这些行为又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案例 41 张某在路途中遭到流氓殴打,跑到附近的派出所向值班民警求救,民警要 求张某给“保护费” ,张某没有答应,于是民警拒绝给予保护,导致张某被打成残疾。事后 张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状告派出所民警行政不作为。 法院审理案件之后认为由于公安机 关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致使张某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依据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负有维持社会公共秩序、 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这种

13、 职责既是公安机关所享有的一种权力, 同时也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如果公安机关拒绝履 行这种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设定权利和义务, 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 为社会关系参加者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模式而不得自行变更其内容的规则。 据 此,行为主体必须遵守规则的规定, 不允许他们自行协议解决问题, 违反法定行为模式的协 议是无效的。一般说来,义务性的规则都是强行性规则。案例 4-2 王某与同村的张某因为琐事打架,王某不慎失手将张某打死。王某的父母向 张某的父母求情,并表示愿意赔偿张家 40 万,

14、希望张家不要向公安机关报案。考虑到两家 是世交,关系一直很好, 王家又愿意赔偿,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 张某的家人答应接受 赔偿,不向公安机关报案,两家“私了”此事。后来村里有人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介 入此案,在查明事实后, 移交给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经过审判之后,认为张某犯有过失 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3 年。在该案当中,王某犯有过失杀人罪, 按照刑法的规定,必须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由审 判机关判决此案。 刑法的有关规定是强行性规则, 必须依照这些强行性规则来处理此案。 张 家和王家并没有权利自行达成协议, “私了”此事。任意性规则 是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 也允许当事人在法

15、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 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 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 才适用法律规则的规定。 任 意性规则在民商法、 婚姻法等私法法律部门中比较常见。 例如在买卖合同关系中, 合同当事 人可以自行商定产品的质量标准, 如果他们没有约定, 当发生纠纷时, 则依有关产品质量检 验方面的法律规定中的质量标准处理。 但有的公法法律部门中也有任意性规则, 如刑法中的 “告诉才处理”的法律规则。案例 4-3 黄某(男) 1996 年经人介绍与陈某结婚。陈某系再婚,其前夫因病去世, 遗有一子刘某。 婚后,黄某经常对陈某带来的儿子进行虐待, 不让小孩吃饱饭,并对其拳打 脚踢, 造成孩子身上多处受

16、伤, 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 陈某稍加阻拦, 黄某即对 陈某拳脚相向。 无奈之下, 陈某作为刘某的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法院经过审理 之后,判决黄某犯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 1 年。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我国实行公诉主义, 对犯罪分子由国家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 提起公诉。但对于某些刑事案件,如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案件、虐待案件、侮辱、诽谤案 件等, 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就是说只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法院才受理, 而检察机关并不 主动对这些案件提起公诉。 对于黄某所犯的虐待罪, 检察机关并不提起公诉, 而由受害人自 主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 如果陈某不愿意向法院提起公诉, 则司法机关不会主动介入此案。 但是, 假如陈某所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