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99712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煮鸡蛋的真相.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机煮鸡蛋的真相! 近日,一则热门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站,讲述如何利用两只手机,在65分钟时间里将一只生鸡蛋“煮”成熟鸡蛋的过程。该帖被大量转载后,许多网民对手机辐射这个老话题又一次产生了恐惧。 就在前几天,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发布了全球手机辐射排行榜,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大脑患病,但手机辐射的危害不言而喻,至于手机的辐射到底有多厉害,平时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似乎很难感觉到,今天我们以国外网友的试验来了解一下手机辐射的利害。 俄罗斯KP网站做的“手机煮鸡蛋”实验,他们要做的是通过手机的通话来煮熟鸡蛋,首先选择了一个鸡蛋放置在陶瓷的杯子里(易导热),之后在鸡蛋的两侧分别

2、放置了两个手机,接着便进行了通话,在开始的15分钟里,鸡蛋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当通话进行到25分钟的时候,细微的变化产生了,鸡蛋壳开始发烫,进行到40分钟时鸡蛋表面开始变得更加脆硬,实验人员用手敲开之后发现里面的蛋白已经成固体状,但蛋黄还是呈稀松状,于是便继续进行到65分钟,就在这时整个实验结束,实验人员取下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 在没有烟火的情况下这种煮鸡蛋的方法的确是个不错的尝试,只是不知道用手机煮熟的鸡蛋味道是否依然鲜美。 那么,手机真能“煮熟”鸡蛋吗? 该帖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转述了俄罗斯一家名为KP的网站做的一个“手机煮鸡蛋”实验,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的杯子里(

3、发帖者注:陶瓷易导热),在鸡蛋两侧放置两部手机,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了另一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 据该帖描述,在实验开始的15分钟里,鸡蛋似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25分钟时,鸡蛋壳开始发烫;40分钟时,鸡蛋表面更加脆硬,里面的蛋白已呈固体状,但蛋黄还是呈稀松状;继续进行到65分钟时,实验人员取下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 帖子末尾以调侃的语气说,“在没有烟火的情况下,这种煮鸡蛋的方法的确是个不错的尝试,只是不知道用手机煮熟的鸡蛋味道是否依然鲜美?”该帖将煮熟鸡蛋的“功劳”归于手机辐射。 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手机煮鸡蛋”的原始出处来自于一家叫“boingboing”的国外网站。该网站还表示,有

4、的手机“煮熟”一个大鸡蛋只需要三分钟,但并没有相关图片。 网友热议煮鸡蛋实验 在网易论坛上,“手机煮熟鸡蛋”的跟帖数一天里达到了200多条,一些网友说,“怪不得每次煲完电话粥耳朵总会发烫”;有网友把手机辐射和微波炉相提并论,认为这两者工作原理相似,因而手机煮熟鸡蛋是有可能的;还有网友说,既然手机可以煮熟鸡蛋,岂不是也可以煮熟和鸡蛋差不多的人脑吗? 也有不少网友并不认同这些说法,“手机辐射和微波炉虽然存在相似性,但两者的功率和频率相差十万八千里,手机辐射不可能达到微波炉那样的加热效果”,有人列出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计算公式,证明“手机煮鸡蛋”的不可能性。还有一部分网友调侃说,有了这么强大的手机,买

5、微波炉的钱就可以省下来了。 围绕这个话题,两方面的意见争执不下。 实验显示鸡蛋煮不熟 记者决定做一个同样的实验,来验证手机是不是真的能把鸡蛋煮熟。 在一间关掉了冷空调的房间里,记者将一个常温的生鸡蛋放在一个倒扣的陶瓷杯上,然后将两只手机面对面竖立在鸡蛋两侧,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两厘米左右(这是俄罗斯实验提出的“最佳距离”,因为大部分手机的内置天线在听筒附近,理论上该处辐射最强),然后用其中一只手机拨通了另一只手机,让两部手机保持通话状态。 25分钟后,记者第一次用手触摸鸡蛋外壳,鸡蛋仍然是刚开始的温度,并没有发热的迹象;45分钟时,记者再次用手触摸鸡蛋外壳,温度未变;又过了20分钟,即在

6、俄罗斯实验中鸡蛋被煮熟的时间,鸡蛋外壳依然冰凉。 记者换了一种拨号方式,用两只固定电话分别拨通两部手机。65分钟后,鸡蛋仍然是凉的。打开蛋壳,倒出来的蛋白和蛋黄的颜色和形态,与生鸡蛋一模一样。 手机煮鸡蛋是个笑话 记者联系了上海一家专业生产手机天线的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方听说记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顿时发出一阵大笑。他说这是几年前国外某个手机实验室里开的一个玩笑,据说当时用的就是熟鸡蛋,但因为创意好,就在网上流传开了,没想到传到国内后变了样。 这位技术人员介绍,手机辐射波和微波炉中的电磁波都是能发出能量的微波这一点没有错,但两者在工作原理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手机辐射频率一般是900-1800MH

7、z,而微波炉的频率是2.4GHz,其波长小于手机辐射。微波炉中的微波因为波长较小,一般穿不透鸡蛋,因此会引起鸡蛋中的分子高速运动,从而产生热量。而手机辐射因为波长较大,可以绕过鸡蛋,也就是说手机辐射所产生的能量不会聚集在鸡蛋中,鸡蛋也就没法加热了。” 此外,手机的功率一般是2瓦特,而微波炉的功率高达上千瓦特,二者相差几百倍。在这个实验中,两个手机工作65分钟,提供的能量是1800焦耳左右。以一个鸡蛋50克的重量计算,因为鸡蛋主要由水构成,所以比热和水差不多。以加热效率100%计算,加热一小时后鸡蛋温度提高不会超过9摄氏度,而煮熟鸡蛋的温度大约需要70摄氏度。 “况且辐射并不是只向一个方向发射,

8、加热时间虽长,散热也一定很快,这就更加不可能煮熟鸡蛋。而微波炉在开足功率的情况下,煮熟一个鸡蛋也需要3分钟左右,即使只计算简单的时间差,也能说明问题。” 不必过分惧怕手机辐射 网友们对“手机煮熟鸡蛋”如此关注,恐怕还是缘于对手机辐射的恐惧。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特/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特/千克(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量)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 国际上通用的手机辐射峰值标准为欧洲标准和美国标准,其中欧洲标准为2.0瓦特/千克,美国为1.6瓦特/千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近日列出了辐射最强的10款手机,其中辐射值最高的一款手机也只有1.58瓦特

9、/千克。据调查,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手机辐射值大多也在2.0瓦特/千克以下。 不过,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手机辐射不可能煮熟鸡蛋,但还是推荐人们尽量使用有线耳机。(记者/朱文科 戴树林) 手机煮鸡蛋后的灯炮门煮蛋事件 前一阵子闹的沸沸扬扬的手机煮机事件(手机门事件)刚谢幕不久,英国(Bournemouth University)的学生Simon Rhymes对于吃蛋又有新发现。(鸡蛋惹着谁了?)。这位学生本次主题是由“Bulbed Egg Maker”完成煮蛋任务。该煮蛋之灯炮利用四支特殊的、高瓦数的黄色灯管来发热,六分钟内完成一颗熟蛋的产生。(当世界失去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干煮蛋啦。)六百次的实验,

10、只为弄熟一颗蛋,Simon Rhymes的目标是,家家有个灯炮干烧蛋机的说!(呃,小编不稀饭吃蛋) “手机煮鸡蛋”假新闻促进真健康在没有火、没有微波炉的情况下,怎么把鸡蛋煮熟?答案是手机。文 肖周这个答案来源于早前国内各大网站论坛上广为流传的一则帖子。该帖子称用两部手机便可将一只鸡蛋“煮”熟,并配了现场实验图片。该帖转述了俄罗斯一家名为KP的网站早前做的一个“手机煮鸡蛋”实验,在该实验中,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鸡蛋两侧放置两部手机,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了另一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 在实验进行到65分钟时,实验人员取下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该帖子称,是手机辐射将鸡蛋“煮”熟的

11、,而其原理也与微波炉相似。谁也不想因为打电话时间过长而使自己的脑子变成“熟鸡蛋”,所以该新闻一时间广受关注,一些不明里就的手机用户认为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发生”,更有相当数量的手机用户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纷纷购置了蓝牙、耳机。一时间,在街头巷尾把手机放在包里,戴着耳机对着空气说话的人增加不少。随后,为了一辨该新闻的真假,国内某专业通信媒体模拟帖子中“手机煮鸡蛋”的实验环境,再次进行了实验论证。为了精确地了解实验过程中鸡蛋的温度变化,该媒体甚至还在鸡蛋中插入了一只温度计。实验同样延续了65分钟,结果显示,鸡蛋外部和内部均没发现因为手机辐射产生的升温、凝结的现象。此后,有部分较真

12、的消费者在网上展开了搜索,最终得知所谓的“手机煮熟鸡蛋”是几年前国外某手机实验室工作人员开的一个玩笑,当时用的就是熟鸡蛋。因为有噱头,这一玩笑很快在网上流传,到后来便以假乱真了。玩笑至此算是结束了,但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的健康知识探求,却引发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公众在购买手机时,往往很少将手机辐射作为选购的参考标准,但倘若单独提出手机辐射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会认为手机辐射越小越好。由此可见,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十分关注手机使用对健康的危害。有害无害,是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无线电波就

13、是人们常说的手机辐射。手机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但至今尚没有人能给一个明确的科学说法。有媒体将手机和香烟的危害作了一番比较后称:香烟会产生尼古丁,手机会产生辐射,但区别在于,香烟的危害已广为人知,而手机的辐射危害所在还在业界争论中。持手机辐射无害论的一方称,公众使用的手机,工作频率主要为900兆和1800兆,手机辐射一般称为非离子辐射,不会像X射线那样产生离子辐射,更不像核辐射那样可怕。持该立场的专家往往援引美国癌症协会2001年的正式表态作为凭证:被人体组织吸收的手机电波因为没有电离辐射,且能量很低,不会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不可能导致癌症。无害论的一方认为

14、,任何无线发射装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人们生活的环境到处存在辐射。手机辐射的危害与否取决于辐射是否超过标准,只要不超过公认的安全标准,对人体的健康就没有影响。这个阵营的人坚持认为: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同于破坏人体细胞和DNA分子结构、破坏人体白细胞、诱发癌症的X光或核辐射产生的强电磁波,且手机在通话时由于电磁波产生共振而产生的发热升温现象对人体也是相当安全的。而持手机辐射有害论的一方的观点则针锋相对,认为使用手机辐射有害身体健康。他们的观点依据是,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不间断地与发射基站联系,因此一定需要接收和发送强力的通讯电波,而电波最强烈的地方就是手机天线的顶端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过

15、程中,天线恰恰处于离大脑最近的位置,并且使用时间很长,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的影响。有害论一方认为,长期使用手机会大大增加患脑瘤、眼癌的机会。作为有害论一方的代表之一,瑞典肿瘤专家哈戴尔对1617名脑瘤患者做了研究,发现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患脑瘤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80%。而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安德雷斯博士在对593位眼癌者研究后,得出了“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几率是较少使用手机人的3倍”的结论。此外,该方还认为,手机辐射将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引发不孕、性欲低下、孕育畸胎,如果将手机长期挂在胸前或腰间还会损伤人体的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我们的安全标准在哪里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手机辐射安全标准上有着不同的指标:欧洲规定允许手机辐射最大值2.0瓦/千克,美国则将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本国的设计辐射标准,但参与制订我国手机辐射标准的有关部门在关键部分辐射标准峰值上存在较大分歧: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国家电力公司支持采用2.0瓦/千克的标准,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则提出标准应为1.0瓦/千克。国内标准迟迟未能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