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99693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车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兵车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车行》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兵车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导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索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简介背景(一)出示杜甫在长安十年所写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关诗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首诗。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2、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总结:(统治者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二)资料链接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这就是兵车行的写作背景,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兵车行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三、课文诵读:听录音。(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

3、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从朗诵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这是一首歌行体诗,长于叙事,寓情于事,且多含感叹之意,那么这篇课文叙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诵课文。齐读课文。四、文意理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那么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什么内容?又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场面描写。(齐读)送别场面:(问:首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呢?凄惨)(“爷娘妻子走相送”跑着去为“行人”送别,“尘埃不见咸阳桥”人马混乱,“牵衣”“顿足” “拦道”“哭”,表现出真切地表达了人们的眷念、悲怆、愤恨、绝望之情。这一送别场面是极

4、为凄惨的。)总结:在咸阳桥畔,军队即将出发,爷娘妻子儿女,不顾一切地奔跑着去为自己的亲人送行,人马混乱,人们拉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堵塞在咸阳桥上,放声痛苦,悲痛欲绝。齐读场面描写。、如此凄惨的场面,给我们读者带来了疑惑,也给“道旁过者”带来了疑惑(“道旁过者问行人”),怎么解开这个疑惑呢?(“行人但云点行频”诗人巧妙地以“行人”答问的方式,以展示内容的真实性,也体现杜甫诗歌“诗史”的特征。)这里“行人”只说是“点行频”,“点行频”表现在哪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长期服役的痛苦。(长期服役)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岁刚成年的孩子就被征入伍,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

5、;人过,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点行频”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农业生产的被破坏(田地荒芜)。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苛捐杂税的威逼(这也是因为田地荒芜,没有收成,“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社会反常的心理(心理反常)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心态是很严重的,而如今因为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了这种变化。)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白骨纵横)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沉的天色和

6、蒙蒙细雨中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叫人不寒而栗。)总结:诗歌通过“行人”的答问,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真实可靠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概念: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具有概括性,在结构上能起到贯穿全篇,上串下联的作用的词语。问题:请大家找出这首诗中的诗眼。明确:点行频。(分析:最初凄惨的场面描写,出现如此凄惨的送别场面,是因为出征,“点行频”,后面“行人”的答问,都是围绕“点行频”展开的,“点行频”的具体表现,“点行频”造成的后果。)(误例:“恨”长期服役,田地荒芜,心理反常,白骨纵横是因“恨”而起吗?“武皇开边意未已”前面的送别场面是由此直接引起的吗?“武皇”

7、有了“开边”的心意,又是如何付诸实施的呢?“点行频”。)、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本诗的“诗眼”“点行频”,出现“点行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作为依据。)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为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因为“武皇开边意未已”。 有以下几层意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把战争的责任加到最高统治者身上(诗人的勇气)。总结: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令人绝望的苦难,而战争又是因为“武皇开边意未已”,悲剧的根源也在于此。作者大胆地把矛头指向统治者,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也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由此可见,本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对统治者的怨愤之情。(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问题探讨杜甫的诗,因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而成千古大家,辉炳万代。兵车行一诗是如何体现“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的? 提示:所谓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杜甫的诗风,是无数篇诗歌共同形成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会在以后的杜甫诗歌的学习中,加深对这一诗风的理解。)诗中体现:、感情基调是怨愤、悲慨的。指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敢于追本溯源,大胆地把矛头指向统治者,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诗中也充满了诗人对于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人民在战争中经受的煎熬,人民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都是杜甫关注的对象,他因而成为封建时代里少有的人民诗人!、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

9、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从押韵上研究:兵车行共用八韵,四平四仄,互相调换。一押萧韵,二押真韵,三押纸韵,四押齐韵,五押问韵,六押质韵,七押皓韵,八押尤韵。转韵时,每逢第一句多半押韵。()从声调上研究:摹声叠词和顶真手法。()从句式上研究:开头三字句、七字句,音调铿锵,错落有致;第三段五字句,申诉转为愤恨。句式由短变长,表现语言急促。、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呼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劳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