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99423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分子和原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

2、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品红的扩散等)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和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探究活动(氨的扩散)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对分子的性质作进一步阐述。教材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个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首次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

3、界,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创设好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2、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可触摸,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改变探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教材设计了两个讨论。教学中,建议把教材上的P49图39和P50图312和P50图313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理解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像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补充实验: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 3、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的蒸发、水的电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设 问 激 趣(创设情境)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设问、引导探索)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引导实验)教材中实验32:品红的扩散。(设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这些现象。(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撞击脸的感觉。想象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确立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感受分子撞击脸部的画面。通过人类对分子和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的描述,形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教材P48图3-6、3-7。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图像,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让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呢?(讨论)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学生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从熟悉的现象入手,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小结)分子很小。(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1 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全国人一起来数的话,大约要数3万年才能

7、数完。学生思考归纳。让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分子很小的概念。运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式,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建立在具体的数据上,更清楚地理解分子很小的性质。(引导探究)做氨水在空气中扩散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同学们猜测:为什么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测。(小结)1 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2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要求实验;观察现象: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测与假设:可能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讨论与分析,得出结论:是氨分子扩散的结果。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

8、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与类比,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补充实验)酒精与水混合。思考:为什么1+12?(引导思考)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现象:1+12。思考、讨论、猜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练习巩固分析归纳(投影)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晾干?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小结)分子的性质。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发言。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通过设

9、置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后小记_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媒体激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多媒体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归纳)分子的结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

10、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通过多媒体把微观粒子更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分析推理(组织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析在此反应和水的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多媒体演示)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分析、讨论、推理在两种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小结形成概念。使用多媒体,可以把微观世界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总结交流(小结)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作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氧化汞受热分解;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3、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什么不同?小结收获;交流体会;代表发言。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进入微观的化学世界。 板书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 2、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教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