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99342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作业--城乡人口差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名称我国农村比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高的微观经济学解释邱诗雨 3114354025国商4118论文题目:我国农村比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高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学生姓名:邱诗雨指导教师:李春米摘 要中国一直有着“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在农村尤其明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口增长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城镇和农村的人口增长率存在差异,这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选取1989年-1999年我国城乡人口出生率为因变量,同时期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并引入“农村性”为虚拟变量来代表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探究城乡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性来源。最终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负向影响人口增长率

2、,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人口增长率越低;且“农村性”显著正向影响人口增长率,最终证明农村人口增长率比城镇人口增长率高。本文为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异提供了一个微观经济学角度的解释。关 键 词:城乡;人口;增长率;收入目录1 引言32 文献综述43 相关理论63.1 马尔萨斯对生育行为的解析63.2 芝加哥学派和伊斯特林学派63.3 孩子成本-效用理论73.3.1 孩子成本分析73.3.2 孩子的效用分析94 实证分析124.1 指标选取124.2 数据收集与处理124.3 实证结果124.3.1 平稳性检验124.3.2 协整性检验144.3.3 线性回归144.4.4 格兰杰检验155 结论16参

3、考文献171 引言中国五千年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其中开枝散叶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普及,这些观念被逐渐冲淡。然而不论是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还是之后,我国城乡人口增长率一直有较大的差异,农村的出生率普遍比城市高。一方面,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宽松,监察力度相较于城市也弱一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整体传统观念较强,认为孩子越多越好,家里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来完成农活。对于这一现象,存在许多解释,大多数解释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比如城乡文化素质差异等,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为切入口,来解释为什么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率比

4、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并用实证进行检验。本文希望能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城乡人口增长率的差异,将这个现实问题数字化,剖析其更科学的原因。2 文献综述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学者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也有部分学者从经济学角度给予了分析。杨慧诗和孟晗(2010)研究27 个国家关于人口出生率的9个影响因素的截面数据,在分别用等级相关系数法和方差扩大因子法对最小线性二乘估计法求得人口出生率的回归方程。对回归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逐步数据进行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后,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修正,并用回归法得出反映人口结构的青少年抚养比和反映医疗水平的婴儿死亡率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影响素。贝克尔(Gary

5、 Stanley Becker,1960)发表了一篇见解独到的论文“出生率经济分析”。在此,他批评地运用了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这并不是说其研究方法本身新颖,而是因为它被用来分析出生率,才引起许多经济学者的关注,从而使得经济学者对出生率的研究活跃起来。1965 年贝克尔发表了另一篇论文“时间分配理论”,该论文不同于分析家庭活动的文章,它开辟了出生率研究的新领域。贝克尔 ( G. S. Becker)认为“孩子是家庭自我生产的一种特殊商品”,孩子这种商品有其特殊的成本和效益。西方人口经济学中的孩子成本-效用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数量需求,取决于直接和间接投在孩子身上货币成本的成本效益

6、:如果成本效益为正数,效益高于成本,则需要子女;如果成本效益为零,投在孩子身上的成本与孩子所带来的效益相等, 则对子女的需求取决于随机因素;如果成本效益为负数,父母在孩子身上投下的成本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就不需要子女。所以城乡之间最明显的因素-收入,很有可能是影响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消费观念,传统思想,人口素质等综合因素也对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造成影响。张友干和陈松宝(1997)通过对陕西省咸阳市郊区部分农村孩子成本和效益调查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当前部分农村孩子成本和效益的现状,以及孩子成本效益与生育观念的关系,说明了在中国部分农村尚未形成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的作

7、用环境,但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化,降低或维持农村低生育率,经济发展并不能替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罗丽艳(2003)在西方微观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将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拓展到家庭以外,分析孩子在家庭内的成本效用及社会总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揭示家庭意愿生育水平与社会期望生育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内外部成本效用的不对称。认为生育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从而有效地影响了家庭生育决策。总之,从家庭这一微观角度来讲,家庭结构、功能以及家庭对子女价值的评估都将直接影响育龄人的生育意愿,支配他们的生育行为,也是造成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的直接因素。3

8、 相关理论3.1 马尔萨斯对生育行为的解析 人口与经济的作用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它在所有的国家和社会中始终作为新问题而存。只到最近 50年,随着发展经济学的盛行,人口增长理论才重新进入经济学体系,而此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已衰落了一个世纪。 在人口论中马尔萨斯首先提出了两个公设: (1)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2)男女两性间的情欲是必要的,而且大体上同现在没有两样。 根据这两个公设,人类一方面出于情欲增加人口,另一方面为其人口的生存,必须增加饮食。按马尔萨斯的观点,除非受到食物和其它“生活资料”有限供给的限制,否则人口就会快速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使收入下降时,人们就会推

9、迟结婚年龄、减少婚后性交次数,使少数孩子长大成人。进入 20 世纪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被排挤出经济学体系之外,因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经济状况持续改善使他的理论失去了妥当性。 3.2 芝加哥学派和伊斯特林学派 出生率经济理论引入的新分析方法是价格理论。我们知道,出生率依赖于家庭生育观念,而家庭生育观受消费水平、劳动就业等的影响。但生育行为与其它普通的家庭行为不同,夫妻双方既需要孩子,又要供养孩子。既然对孩子的需要和供给都是同一主体,因此就不存在市场,价格也就不可能形成。然而,出生率经济理论是在需要和供给双方存在价格关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 根据合理生育标准决定生育的出生率经济理论首先是由莱本

10、斯坦(Harvey Leibenstein)提出的,但由于他的理论过于单纯,因而在 50 年代未能引起经济学者们的关注。 此后,贝克尔的这些理论在近 20 年间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贝克尔的这两篇论文发表之后,使出生率经济理论形成了两个学派。一个是以贝克尔为核心的芝加哥学派(又名贝克尔学派),另一个是以伊斯特林(Richard Ainley Easterlin)为核心的伊斯特林学派。 芝加哥学派又分为两个群体:一是由贝克尔的第一篇论文发展起来的,他们坚持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立场;另一是由贝克尔的第二篇论文发展起来的。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界线不很明显,但从研究者的数量上来看

11、,后者多于前者。芝加哥学派的代表性学者还有波拉斯(Yoram Ben-Porath)、舒尔茨(T,.Paul Schultz)、威利斯(Willis)等。 1966 年,贝克尔批评了伊斯特林的理论并提出了新的理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学派。他认为,出生率是与世代间经济状况的变化相对应的。此外,除了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他同时也重视社会因素。 赞成伊斯特林理论对芝加哥学派持对立立场的学者有戴莫斯李(Ronald Demos)、波拉克(Lee Robert APollak)等。3.3 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最常见的理论就是孩子成本-效用理论。3.3.1 孩子成本分析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将孩子的家庭内

12、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指抚养子女所花费的一切开支,包括衣食住行、上学等费用;后者指父母亲在抚养和照料子女时所放弃的挣钱的机会(谭崇台,1989)。一个新增的孩子除了给家庭带来内部成本外,还会带来外部成本。西方人口经济学家将孩子的外部成本分为自然成本和社会成本,前者指新增孩子对环境资源所形成的压力,后者指社会为新增孩子所提供的社会福利。但笔者认为外部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亲戚、朋友为新增孩子送礼而造成的支出。由于家庭在进行生育行为决策时只考虑其内部成本和内部效用,家庭的生育水平由其内部成本和内部效用共同决定,故孩子的外部成本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下面我将重点分析城乡家庭新增一个孩子的成本差别

13、。 (1)直接成本不同 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生活水平远低于城市生活水平,致使新增一个孩子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其直接消费远小于城市家庭。且农村孩子更接近庄稼,五谷杂粮填肚子是常有的事,农村有句谚语云:“多张嘴巴,加瓢水。”此话原意指多生一个小孩,只须在锅中多加一瓢水。可见,与城里相比,农村多生一个小孩所耗费的很少。 (2)间接成本不同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一般指间接成本为父母亲在抚养和照顾子女时所放弃的挣钱的机会,这主要是间接的货币成本。而间接成本除了间接的货币成本以外还应包括住房成本、生理成本和心理成本。1)间接的货币成本不同 农村妇女在怀孕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在从事家务劳动,哺乳期的大部

14、分时间也在从事家务劳动,只是劳动强度有所减轻。如许多农村妇女在生孩子的前几个小时还在劳动,可见农村妇女在怀孕和哺乳期收入减少并不多。城镇中工作的职业妇女虽然享受带薪产假和哺乳假,但却减少了补贴收入,这种收入的减少要高于农村妇女。而且,农村孩子在抚养期间,家里的老人或左邻右舍可以帮忙照看一下,母亲则可以腾出空来劳动。而城里的妇女则不易享受到这种便利,要么得请保姆照看,要么送到幼儿园、托儿所,要么做母亲的自己照看,这样一来,成本大多了。当然城里的夫妇也有让家里的老人照看小孩的,但由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夫妇不象农村那么普遍,故成本更高。 2)住房成本不同 新增一个孩子,虽不会马上造成住房支出的扩大,

15、但却会使家庭住房更为拥挤,因而在成本约束中应包括住房约束。城市工人家庭的住房约束是硬约束,住房面积不易随子女数增加而增加(虽然在一些单位,家庭人口多,是多分房、早分房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毕竟重新分房并非易事),而农村家庭的住房约束是软约束,当孩子增多使得住房拥挤时,或当孩子成年后需更大的空间来结婚生子时,他们就可以在原来房子两边加盖“耳房”,或直接用土砖盖新房(这些土砖是自己用粘土做的),在北方则是凿一眼新窑洞,这些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且农村家庭可自己筹划它们,但工人家庭分房却是由单位管理者决定的,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多生孩子,并不就一定能多分房和早分房。 3)心理成本不同 由于

16、城里妇女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比农村妇女高。她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农村妇女有更为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更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时间对于她们来说是更为宝贵的资源,抚育孩子需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会有碍她们事业的发展。这种事业和家庭选择两难的矛盾必然给城里妇女带来更大的心理成本。 4)生理成本生理成本指母亲因怀孕期间的不方便和不适感、分娩时痛苦和健康风险以及照料孩子产生劳累等所付出的代价。经产妇由于经验的积累和生理的适应,怀孕的不适感和分娩的痛苦可能减轻,所以随着母亲生孩子数增加,生理成本可能递减。由于农村总和生育率一直远高于城市,因而在边际上,农村妇女多生一个孩子的生理成本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