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992870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相情感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相情感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相情感障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 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 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 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 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 精力和

2、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 狂。双相情感障碍-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 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 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 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相障碍分为: 双相I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

3、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1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因素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 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

4、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 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 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Y -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 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功 能失调。遗传学因素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 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

5、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 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 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 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 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2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

6、。 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 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 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 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躁狂发作症状学标准1. 症状以情绪咼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2. 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 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言语比平时

7、增多,或滔滔不绝;意念飘忽,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自负,自 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轻率任性,不顾后果。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无法进行有效交谈;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 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需立即治疗或住院;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排除标准1. 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怪异行为。“一级症状”。紧张症状群。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抑郁发作症状学标准1.

8、 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2. 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 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 无愉快感,性欲减退。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 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自责或内疚感。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社会能力明显受损;需立即治疗或住院;具有精神 病性症状。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

9、断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过去有抑郁发作, 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双相情感障碍-类似病症鉴别躁郁症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 赖等。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 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 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 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2、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躁郁症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躁郁 症是以

10、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 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 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继发性情感障碍情感障碍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 二者鉴别点如下:继发性情感障碍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 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鉴别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因治疗原则不一样,

11、应加以鉴别。双相抑郁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早, 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气质和循环气质,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既往抗抑郁药疗效差,或治 疗后心境快速变化及诱发躁狂和轻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增加、体重增加,进食 增加,一天中病情变化规律明显,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渐减轻。人格障碍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躁郁症有明显 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周期复发性疾病,尚不能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长期治疗,患者完全 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避免恶化。药物治疗原则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2、

1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 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 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 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 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 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 加用另一

13、种心境稳定剂。治疗药物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 (4)第二代抗精 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3、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羟西泮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 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 精神症药。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 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

14、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 用 4-6 周)、5-HT1A 受体拮 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 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 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 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 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15、。 心理治疗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 变化,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回到宁静平和的情绪当 中。4病人护理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 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 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 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多给予鼓励、 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双相情感障碍-美国调查情况2003年美国的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生活总体结局中,自杀7.8%, 呈现慢性化15.9%,反复发作27%,不完全缓解7.8%,缓解25.5%,康复16%。可以说,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精神健康问题。患者的病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