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992134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及教学计划全册(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教案全集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理解母亲“软中硬”的性格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你们知道是谁吗? 同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

2、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 二、初读一遍课文 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 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落实字词 1.肥美:意指肥沃丰美 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3.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4.出阁:地方语,出嫁 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6.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7.绞脸:用一条线

3、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8.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9.撑持:支撑维持之意 四、精读课文,理清课文每段的内容,找出叙事脉络。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轮流分段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

4、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撑持一家生活的情况,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 明确:对父亲去世后的叙述描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勤俭、耐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 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 体现母亲朴实“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

5、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颂扬母亲为人热情“给亲友邻居帮忙,他总走在前面”母亲的一言一行在作者幼小心灵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爱花,爱清洁,守秩序”以及“好客的习性”。 3.作者在文章中重笔浓墨地写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给作者一生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作者重点写母亲“软而硬”的性格,是因为母亲这种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中国最普通女性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这种性格给了作者以终生的影响。“对一切人和事物取和平的态度”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几大关键之处都做出了不同常人的选择,就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

6、他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的性格。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最动情的是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还有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三、总结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教师,是母亲用血汗和毕生精力养育了我们,是母亲把个性、品质传给了我们,我们也要用真

7、心去爱母亲,呵护母亲,关怀母亲,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学目标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感悟文本 1、从文章中悟出了什么? 明确:冰心与巴金能够超越世俗的男女之情,保持最纯洁的友谊,这实在难能可贵。 2、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 明确:A、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文电文给巴金拍电报。(了解) B、冰心丧夫,巴金写信安慰,冰心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互相关心) C、

8、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珍藏的手稿,完成老朋友的心愿。 D、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 E、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为文为人的品质。 3、小组讨论: 文中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支语中,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请你谈一谈巴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三、小结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一、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推介文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探讨真正的友情 3、案件讨论:“送礼”越贵重便表示着

9、朋友在你心中的地位 故乡的榕树 一、教学目的 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 附:乡愁(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现

10、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 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题可先提问学生,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 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 题中引起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 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

11、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题的相应文字在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 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要点参考 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 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 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 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 这些抒写出作者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 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

12、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 (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页末段头两句。提问学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 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 (教师朗读页末段,让学生齐读与之呼应的页的末三段。) (四)导入课堂练笔。 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事物;或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来写)。 在给一定的时间后请写好的学生当堂朗读,教师进行简要的评价。 (五)教学附记。 课堂讨论应注意渗透的问题。 标题

13、与内容的关系 故乡的景物诸多,但作者为什么如此偏爱榕树呢?原来榕树一旦生长多年后,它的树枝可长成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新树干,这样一株会长成许多株。这在乡民的生活里必然是上苍赐予的聚集场所,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了,一切乡情民俗也必然会在这里荟萃了。 所以标题一则体现出“寄情于物”的写作特色;二则也倾注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情感。榕树正是这些的体现与寄托之物,以此为题也便于景物描写的集中和情感抒发的浓郁感人。 材料的安排顺序与效果 文章先借“榕树”这一事物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通过回忆发生在榕树下的往事来抒发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之情,虽形散而神聚,条理仍有机、分明。 如何看

14、待“驼背”老树的传说、烧纸钱“祈求”树神和折树枝“祭祀祖先的神灵”等细节? 作者正是借写这些来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故乡的乡情与民俗,证明故乡人们的善良、正直,他们的淳朴、可亲之处。正因为如此,才让作者如此梦萦魂牵,对这些不应只从迷信角度片面看待之。 板书设计。 在“驼背”上的“水手”梦 关于“驼背”的古老传说 亲情 令飘泊天涯的故乡的榕树 女人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 友情 异乡游子 农人们酷热时的纳阴乘凉 乡情 眷恋、思念 儿时难忘的夏夜生活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1.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15、。【教学重点】体会诗境之美。【教学难点】意境的营造。【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教学道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前几课里,我们介绍并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这节课我接着运用这种方法,来共同研究、探讨现代诗歌史中的明珠再别康桥,体会其意境之美。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详见课件)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