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99085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办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临潼中学办学理念心得体会 临潼中学在自己艰苦卓绝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日趋成熟的办学理念,她提出“品学兼融”以及“适合学生发展”的理念,“品学兼融”语境宏阔、语意深远,遵循了学生成长规律,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逐渐内化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临潼中学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学校应该坚持把品学兼融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

2、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 要贯彻这一办学理念,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

3、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 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为此我校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各位教师要以德修身、以德润才、做到德才兼备。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教育改革,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

4、学习质量标准,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临潼中学的办学理念还有一层意思“适合学生发展”,要找到与之适应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最起码要推动家校融合统一思想,才可能取得成功。教育子女历来是一个家庭乃至国家的大事,纵观历史看那些历史名人先贤无不把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家庭之首任。曾国藩著有家书千篇,王守仁(王阳明)成材的成功得益于家庭先知之家长。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学问,一个事业有成品学兼优的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因素存在。好的学习环境、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让子女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最大心愿。有的家庭为孩子

5、教育问题付出大量心血,甚至对孩子付出了一家人生活的全部。但是好多事情事与愿违,并不是你下苦功夫教育孩子就会成材的。在接触很多的孩子家长中有为孩子学习好、品学兼优而高兴的,更有费尽一切心思孩子却不争气而难过的。有的家长有很高的学识甚至是教授,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是无能为力,有 2的家长文化不高甚至不识字孩子却有很大的成就。教育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教育必须与每个学生的家庭具体结合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路,所以制定某个学生的教育发展规划首先要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制定和落实他的学习生活计划。 总之,学习和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我校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品学兼融不要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 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