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示例一、 教学任务分析:1. 使学生正确形成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能判断常见函数的单调性,会求简单函 数的单调区间.2.从观察函数图象的升降,到一些具体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再到增(减)函数的定义 表述,每一阶段的活动,都是学生认识上的升华,这是本堂课最有意义的地方. 3.考察函数的单调性,可以从函数的图象、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增(减)函数的定义 等多方面进行,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同异点与内在联系,任一方面的 作用都不能由其它几方面代替. 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仅由函数的图象或一些函数 值的变化加以说明是不够的,最终应根据增(减)函数的定义加以证明. 4.函数的单调性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变量的变化范围(如 函数的最值、值域)的有利工具,因此,应把这一内容的教学视为学生学习数学思 想方法的奠基性活动. 5.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工具性作用 得到充分体现. 可以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功能及数据处理能 力,和抽象符号、定义等表达方式相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重联系表示”, 为学生认识函数单调性提供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成效的学习情境.二、 教学重点:正确形成函数的单调性概念.三、 教学难点估计: 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四、 教具:学生人手一台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教师准备投影设备一台,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各一台,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装有《几何画板》软件.五、教学过程:1.引出课题. (1)让学生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y=x2、y=x3-x的图象. 图1 图2(2)观察图1与 图2的特征(可启发学生观察图象的升降情况).(3)在学生得出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具有特征:“在某些区间上升,某些区间下降”后,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函数的单调性.2.单调函数的“直观定义”.(1)结合学生通过图1与图2所获得的直观认识,给出单调函数的“直观定义”:在区间上,若函数的图象(从左至右看)总是上升的,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区间称为函数的增区间;在区间上,若函数的图象(从左至右看)总是下降的,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称为函数的减区间.(2)与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上的例1,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第1题.(3)结合图1与图2,让学生寻找函数y=x2与函数y=x3-x的单调区间. 学生应该能得出函数y=x2的单调区间,但要得到函数y=x3-x的单调区间是困难的. 由此指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仅凭“直观性定义”是不够的. 以上的过程,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初步认识,又看到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3.让学生获得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1)让学生在函数y=x2的图象(图1)上任找一点,并测出其坐标.(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的“追踪”功能,让学生观察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 “按横坐标(即自变量)x增大”的方式移动时,点P的纵坐标(即函数值)y的变化规律:在区间[0,+∞上,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也增大;在区间(-∞,0上,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减少.(3)由学生总结规律后,导出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在区间I上,若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也增大,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在区间I上,若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减少,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以上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获得“自变量x增大,则函数值y也增大(减少)”这一数量变化规律,从而完成单调函数的概念用图形语言表述到用文字语言表述的“描述性定义”的过渡,但离单调函数的定义还有距离,主要是连续的数量变化关系怎样转化为任意两量的大小定性关系. 4.使学生从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自然过渡到教材上的单调函数的定义. (1)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0开始,每隔一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3 (2)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9开始,每隔0.1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4(3)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10开始,每隔10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5(4)让学生在区间[0,+∞上,任选一个自变量的值作起点,等间隔地取一批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一个表,如:图6(5)让学生结合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观察以上表格,然后自行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期望学生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四个表格都说明,任选两个自变量的值,自变量大的函数值也大.(6)将上述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用适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就得到增函数的定义: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7)让学生自行研究减函数的定义: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5.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并由此总结证明函数是单调函数的一般步骤:(1)在给定的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时规定x1<x2;(2)判定f(x1)-f(x2)的符号在给定的区间内是否不变,并由此得出f(x1)与f(x2)的大小关系;(3)得出f(x)在给定的区间上为单调函数.6.让学生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函数y=x2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7.教师示范完成例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练习第3题,并让学生相互评改. 稍后,教师选择学生练习中较典型的练习,通过投影对学生公开讲评.8.关于单调函数的定义的注意事项:(1)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例如,教材中练习第2题. (2)有些函数没有单调区间,或者它的定义域根本就不是区间.例如函数y=5x,(x∈{1,2,3}).(3)函数的单调区间是不能求并的,即使单调性相同的区间也如此. 例如,函数f(x)=在区间(-∞,0,(0,+∞上都是减函数,但不能说在集合(-∞,0∪(0,+∞是减函数.(4) 对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来说,只要在开区间上单调,它在闭区间上也就单调.因此,在考虑它的单调区间时,包括不包括端点都可以.如本小节的例1,f(x)的减区间可以是[-5,-2),[1,3),也可以是[-5,-2],[1,3];增区间可以是[-2,1),[3,5],也可以是[-2,1],[3,5].9.探求f(x)=x3-x的单调区间. (1)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在函数f(x)=x3-x的图象上找出函数单调性发生变化的点(如图7、图8所示). 图7 图8(2)设x1<x2,则f(x1)-(x2)=(x-x1)-(x-x2)=(x1-x2)(x+x1x2+x-1).由于f(x)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则f(x1)-(x2)在这个区间上符号不变. 易知x1-x2<0,故f(x)的单调区间应使x+x1x2+x-1恒负或恒正. 由x1,x2可以无限接近,易知x1,x2无限接近时,x+x1x2+x-1无限接近0. 通过计算并结合图7与图8,我们知道函数单调性发生变化的点应该是x=-与x=.当x1<x2≤-或≤x1<x2时,x+x1x2+x-1的符号恒正,故在区间(-∞,-与区间[,+∞上,恒有f(x1)<f(x2).所以,(-∞,-与[,+∞均为函数f(x)的增区间.当-≤x≤]时,x+x1x2+x-1的符号恒负,故在区间[-,]上,恒有f(x1)>f(x2).所以,[-,]为函数f(x)的减区间.所以,函数f(x)的增区间为(-∞,-与[,+∞,减区间为[-,].10.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单调函数的概念,要求同学们掌握单调函数的定义,能利用定义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并掌握以下关系:f(x)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 f(x)的图象在区间I上是上升的在区间I自变量大函数值也大;f(x)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f(x)的图象在区间I上是下降的在区间I自变量大函数值小.11.课后作业:(1)习题2.3 第2题、第4题、第6(2)题;(2)补充题: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并结合单调函数的定义,求函数f(x)=x3-4x的单调区间.(3)阅读本节教材的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