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92559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摘要:讨论教学法在当前教学改革中被采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和困惑,如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现代中学教学的现状限制了讨论法的实施;教师对讨论法缺乏科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对实施讨论教学的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一点粗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讨论教学法 困惑 对策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为不少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提倡。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就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讨论教学法的并不多见。笔者通过自

2、己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开的讨论课,发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讨论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题和困惑:第一,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现代中学教学的现状限制了讨论法的实施。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学生很难从已有经验和现实生活中得到体会。再加上学生时期本身对社会的接触和认识比较有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规律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其二是中学历史学科知识点多、记忆量大,教学任务繁重,而讨论教学法所需准备较多,使上课受到时间、地点的很大限制。其三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做出了结论,因此历

3、史的课堂讨论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而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较少,这就影响了讨论教学法的实施和效果。另外现在的中学教学中的有些现状,也或多或少阻碍了讨论法的实施:一是从形式上看主要还是实行大班化教育,每个班级的人数在四五十人,由于人数太多,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讨论,许多学生往往是言犹未尽或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同时也使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困难。二是整个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时期)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一门课上花很多的功夫。三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看来是唯一目的)中

4、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不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转变。第二, 教师和学生对讨论法缺乏科学的认识。许多所谓的讨论法实际上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教学法。例如,将简单的问答当作讨论。一些教师在公开课时都将讨论法作为教学方法之一,而实际上整节课只是向学生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国内国际背景如何?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经过怎样?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请学生回答,而学生仅在书上找出相关的内容念一遍,其余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教材,这显然不是什么讨论。另外,将谈话法误解为讨论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笔者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5、成,教学目标是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次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该怎么办?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设想,教师最终把学生引导到通过加紧对外扩张和争夺,来寻找更加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从而解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接下来通过一些材料要求学生谈谈19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学生讨论得出两大趋势:一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二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后要求学生发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看法。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

6、带动教学内容的发展,通过连续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去获得新知识。这种方法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参与,但并不是真正的讨论法,只能算是谈话法。第三, 教师未具备熟练发问、教室管理、组织讨论等技巧;学生未具备收集、整理、讨论、发问、倾听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讲,讨论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疑。而有些所谓的讨论,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简单地提了几个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考或从书上就能找到答案,无法引起矛盾冲突而形成讨论。在课堂管理上,有些教师放任自由,使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表面上很热闹,事实上学生并没有从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另外有些教师无法转变

7、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对学生的观点过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压制了自由开放的讨论气氛,使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让学生发言,只允许他们使用同一种观点,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就不叫讨论。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关于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对比”这一内容时,作了一个假设:在中国明清时期,可不可能出现象伽利略这样的人物,并被社会容纳?大部分小组都主张不能产生、不能容纳,只有一两个小组主张能产生、但不能容纳或能产生、也能容纳。这样本身争论的双方力量对比很悬殊,而教师也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并且在引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使少数派更加势单力薄,被淹没在多数人的声音中,没

8、有形成激烈的讨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是课前和课中的主体,一堂讨论课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参与。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整个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有限的,而讨论法中,要求学生具备收集、整理、讨论、发问、倾听的能力。在讨论法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会查资料,对查出来的大量资料又不能根据自己的观点加以归纳整理。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少数几个学生在唱主角,其余的学生很少能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甚至不会很好的倾听,这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被边缘化了,使他们对讨论课的积极性不高。要真正上好一堂讨论课,就应该尽力克服上述出现的问题:首先、改善客观环境,努力营

9、造讨论课的良好氛围和条件。第一,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点多,教学任务繁重,且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而实施讨论教学法需要学生课前大量的准备,因此只能有选择地实施,目的是通过少数几次讨论,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第二,采用讨论法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必要时要给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的时间,即学生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世界史的背景知识知道的很少,而教材提供的知识又是极其有限和简练的,学生很难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学校和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条件,如学校图书管、计算机网络等,同时教师给学生指导查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第三

10、,努力克服班级人数和上课时间的限制,有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讨论,由组长记录讨论的情况作书面总结,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第四要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努力培养。改变传统教学中形成了学生唯书本、唯教师的习惯,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谈话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要对讨论教学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所谓“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从这段话中,我们应掌握四点要义:(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目的性,体现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师指导”

11、来达到,讨论教学法也不例外。(二)“全班或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师指导下达成一定的目标,并非指通过讨论形成老师或教科书认定的“统一”结论,而是指大家的思维集中到某一问题上,进行一步步深入的探讨,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讨论的结果不一定形成统一的结论,即使形成了统一结论,也不必一定是老师引导的结果,而是自由表达后真正形成的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讨论法的关键所在,也是与谈话法中师生一问一答,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向某一确定结论的做法的区别所在。(三)“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如围绕“罗

12、斯福新政的作用”进行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交谈。(四)这段话中的“相互学习”,是指讨论中应主要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谈,相互倾听,相互提问、解释、争辩,相互启发,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这与谈话法中全体学生面向教师,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是不同的。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丰富的知识积累、科学的问题设计、灵活的课堂管理、民主的教学态度等。1、作为历史教师,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观点十分独特甚至偏激,有的教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如“朝鲜战争到底谁打第一枪?”“社会主义有没有霸权?”“社会主义国家有

13、没有经济危机?”这就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2、历史教学内容中并非所有的的问题都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可以作为讨论题呢?一是开放性的问题,即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出发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以洋务运动为例,组织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各项改革的成败得失;我校历史教研组老师曾经上过“关于辛亥革命成功或者失败”的讨论课,相当成功。一般来说,那种固定的封闭式问题就不属于讨论题,如“这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什么?”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归纳式问题比演绎式问题适合作讨论题。前者如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落后就一定会挨打吗?”

14、等问题,学生需自己收集材料,再分析归纳,可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答案。后者如“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演绎式提问虽在一定程度也能激起学生思考,学生需收集事实来证明结论,也能激起一定的讨论,但毕竟结论已定,学生的思考受到极大的限制。二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讨论:如“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抗金英雄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该不该为秦桧等人平反?”等。三是对教材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一节课只有一两个重难点,教师课前要对讨论内容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对教材作出创新处理,“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问题都去讨论,往往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3、在讨论课上教师应当充当怎样的角色?教师应该是一个灵活的协

15、调者。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既要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观点往往会比较散乱,而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总结归纳,是讨论正常运行的润滑剂。同时教师既要关注积极发言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全体,避免有些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4、教师要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权威意识,树立民主、开放的教学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充分的发挥。讨论并不是要把学生一步步引向教师或是教材的观点,而是围绕某一问题自由自在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尽量少说话,不能暗示学生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答案,否则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教师很快发

16、现讨论变成了自己的独白。教师可有一些鼓励性反应:“有可能”、“我懂你意思了”表明自己的知道了、理解了学生所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将学生的意思重新表述或总结,以使更多的学生清楚、明白。当有的学生不善发言,仅仅表明肯定或否定态度时,教师可启发他作进一步的阐述:“你认为不公正,怎样才会更公正?”“你表示反对,理由是什么?”有时也可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另外,当讨论出现停顿时,教师要忍耐,若每次沉默都由你来打破,学生就会形成对你的依赖,难以发展起学生对讨论质量的责任感。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平等的气氛,使学生尽可能说出心中所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美国学者威廉W维勒姆曾经有过一段对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的总结,他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根据讨论需要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或分成小组、或全班讨论),对讨论时间、能力、空间、内容材料进行合理分配;激发学生思考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收集整理讨论中出现的信息,促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