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91977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

2、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很多诗人作家都在这个季节留下了名诗名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手关于春天的诗。2.走近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3.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

3、情。(重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5.理解词语。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宿:宀要扁,亻的撇稍长、起笔稍高,百字横要长、短撇靠左、日字要扁窄。徐:彳的下撇要长,右边人字要扁宽、撇和捺相连位置靠上,于字下横要长。篱:上下要写紧凑,离字上横要长、上框扁窄、与上横分开,下框要扁宽。疏:首笔横撇要小,止字下横变为一提、右边中间三笔紧凑、下边中

4、间有一竖不能丢。四、品读释疑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来,不茂密,还没形成树荫。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2.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新绿未成阴”和“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笆稀疏,小径深远,树头花落等静态画面。4.儿童急走追黄碟“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5、、跃然纸上。5.飞入菜花无处寻。(课后第2题)“无处寻”三个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6.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先是静态描写,后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作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3.课堂小结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

6、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2.走近作者: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重点)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

7、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理解词语。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杂:上下都要扁,中间一横要长,小字的竖与横交叉、下边撇和点外展有力。稀:禾字要窄、上撇短、下横稍往上拉,希字上边要小、布字要宽、下竖要长。蜻:虫字要扁小、下横往上提,青字窄长、上边宽、三横中下横最长、月字要窄。蜓:两边高中间低,先写壬字、后写廴,廴的横折折要窄、撇稍长、与捺交叉。四、品读释疑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8、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讨论交流: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哪些场景?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诗人从景物的颜色、形状等方面写出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特点。描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的景物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型。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

9、动衬静。5.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课后第2题)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6.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先是静态描写,后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作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3.课堂小结中国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这是一

10、首田园诗,让我们体会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2.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

1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5.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6.理解词语。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茅:矛字上边横撇要扁小、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竖钩的竖稍有弧度。檐:左窄右宽,詹字要紧凑,厂字竖撇要长、下边的八字要小,言字上横最长。翁:公字要扁、撇和捺分开,羽字稍宽、右边习字的折竖稍长、行笔有力。锄:三部分都要窄、要紧凑,钅旁的撇要长、三横都短,力字的撇要长。赖:束字要窄、口字要扁、居中、下边撇长点要小,贝字的撇

12、行笔要轻点有力。剥:扁框上边两横要短、下横要长,下边与水字不同、竖钩左右四笔要紧凑。四、品读释疑1.清平乐村居【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2.你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是词牌名,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

13、家”。3.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4.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样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

14、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5.拓展提升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一、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五、风格一斤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6.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

15、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3.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一)板书设计: 复备栏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遇见,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的遇见,宗璞因为遇见紫藤萝,唤起对生命的信心,海伦因为遇见安妮,她的生命才创造奇迹。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2.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地名。【答案】遇见告诉只是一句对不起,恰若没有云的距离。苒苒时光,亦是散金碎玉。好多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