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91834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必修五第I卷(共48分)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1、下列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 岑寂(cn) 切削(xio) 拮据(j) 模棱两可(lng) B. 玷辱(din) 投奔(bn)下乘(chng) 不落言筌(qun) C. 拱券(qun) 迤逦(l) 毗邻(p) 气喘吁吁(x) D. 处置(ch) 漆黑(q) 讥诮(qio) 天理昭然(zho)2、 下列字词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赍发 央浼 流弊 遵徇 感恩戴德B.通宵 仓廒 譬如 逻辑 战战兢兢C叫嚣 讫今 押韵 沮丧 富丽堂黄 D.涵义 付梓 坍缩 絮烦 不落巢臼3、 对下

2、列加点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憎恶(讨厌) 善善恶恶(坏事) 恶乎待哉(什么) 恶了高太尉(憎恨) B. 强横(粗暴) 妙趣横生(纵横杂乱) 飞来横祸(意外的) 一脸横肉(凶恶的)C. 即景(就着) 非此即彼(就是) 不离不即(靠近) 成功在即(马上)D. 周济(救助) 无济于事(有益) 同舟共济(渡河) 缓不济急(帮助) 4、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整整十五年!“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 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当然这些文学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万事万物,并不是那么真实地表现。 我觉得这种变形、夸

3、张、扭曲 像放大镜一样, 真实地再现了社会某些真实部分。我认为它并没有背离真实原则。”莫言说。A. 控制 绵密 因为/就/从而 B.辖制 细密 但是/就/从而C.辖制 绵密 但是/恰好/更加 D.控制 细密 因为/恰好/确实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A.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B. 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锱铢必较,把每分钱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C. 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

4、回肠,感慨万千。D. 在3月6日举行的临江区干部大会上,张部长指出,干部在无人监督的场所,对于诱惑更要做到秋毫无犯,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石榴被称为“生命之果”。最近,在日本健康饮料的推介会上,石榴得到备受瞩目。B. 西游记即使后来被多次改编,不仅有戏说版、电影版,甚至于日本版和西洋版,还是没能超越六小龄童的“经典”地位。C. 电影冬天投资仅300万,而票房收入达到1400万元,这样的成绩显示了过人的“性价比”。D. 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的势头。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

5、述错误的一项是A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钟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B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8、 下列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御六气之辩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小知不及大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9、下列语句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

6、类正确的一项是悦亲戚之情话 俨骖騑于上路 当敛裳宵逝 幼稚迎门 襟三江而带五湖 宾主尽东南之美 梓泽丘墟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谨拜表以闻 不过数仞而下A/ B/C/ D/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但以刘日薄西山 去以六月息者也A B C D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9分,每题3分)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7、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

8、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

9、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1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

10、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1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

11、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9分,每题3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12、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

13、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 居士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而散亡磨灭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D亦因以自警焉 蒙故业,因遗策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