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赏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91820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煜《虞美人》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虞美人》赏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煜虞美人赏析【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

2、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3、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

4、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5、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

6、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

7、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

8、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的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泻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

9、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变成了有形的、永无止境的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

10、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学习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

11、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的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 读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

12、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2、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 (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 (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 (满腔愁绪 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喻、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 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愁思绵长 。C、欣赏品味 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13、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1、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2、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14、4分) 3、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

1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还有对国家表现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现的最多如: 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 如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的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