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91731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改革见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 页要闻要论政协协商社情民意收藏鉴宝人物生活寻医问药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近年来,随着职教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那么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多赢 委员建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05月19日 07:16 | 来源:人民政协报分享到:编者按: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

2、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最重要环节之一。开展校企合作是一件“多赢”的举措。首先是学校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后期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能得到保障;其次是学生赢,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然后是企业赢,通过校企合作这个过程,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之间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无缝隙对接。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为深化校企合作建言献策。全国政协

3、委员孙太利:打造社会需要的升级版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3届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出19万人,2014届将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将保持在700万人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企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供需的严重不协调,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与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需求不配套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有文凭无能力,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实践。一些老师、学生对待毕业实践的态度

4、很不严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应付,盖章了事。 2.我国职业教育身份尴尬。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地位悬殊,招生录取排在本科后,社会上形成只有考不上大学才上职业学校的状况,造成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佳。同时,职业教育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仿照大学,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发展缓慢。 3.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片面,轻视技能操作,热衷于虚拟经济岗位及管理岗位,面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普遍认为“不稳定”、“薪水低”、“没发展”。 4.民营和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着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操作工。有的后继无人技术断档,有的关键技术岗位如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尽管月工资近万元,仍然不好招工。面对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

5、这对矛盾,必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此建议:政府应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择优提升部分职业大学为本科,与普通大学同批次招录。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上水平,必须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使之与本科教育有同样地位,这样在招生时才能与普通大学平等争取优质生源。政府应明确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关系,使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各有所长。教育主管部门应整理学科门类,职业大学应侧重开设应用型、技术型专业,普通大学应侧重开设科研型、学术型专业,使职业大学、普通大学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政府应把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应提高专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

6、例,专业实习不低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应增设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要由有业界实践经验的老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讲授。 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校企合作,政府部门不能缺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组织指导、管理服务、监督约束等措施缺位,校企合作不规范;二是政策法规不健全,尚未形成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校企合作随意性大;三是由于认识不足、权责不明等原因,企业动力弱、合作渠道少、院校热、企业冷;四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品牌优势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尚未形成。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通过国家立法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高职院校成立统筹全校校企合作工作的

7、专门机构,明确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模式,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建设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优势,建立专家资料库促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员交流融合,进一步利用优质资源努力培育特色专业,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快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政府部门不能缺位。一是构成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教育部门牵头,财政、人社、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同推进工作体系,通过调研摸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关工作目标和措施。二是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开展,检查督导校企合作运行,规范校企合作行为。三是搞好服务,定期发布省、市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协调

8、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纠纷,组织推介经过培训的职校毕业生,打造区域校企合作良好环境。深化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一是及时追踪市场需求变化,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品牌优势,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二是大力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三是改进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模式,突出企业需求导向,增强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企业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搭建好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组织职业院校面向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技术服务、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及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探索完善激励约束制度管理,强化开放竞争合作意

9、识,提升校企双方履约守责和规范合作水平。校企合作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在实践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够更加成熟地运作和发展。钟秉林等委员联名呼吁: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依靠行业企业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但是,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家尚未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省、市也普遍没有制定相应的

10、制度,许多急需的激励政策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制约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 1.尽快启动制订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鉴于职业教育法修订周期较长,而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迫切,建议尽快启动制订和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国务院名义颁布实施,并在全国两会期间将推进情况向社会公布。 2.调动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给予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的法律地位,运用税收减免、金融支持、购买服务等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对于参与程度深、效果好、影响大的企业,应予表彰并推广其经验。 3.注重提升行业指导能力。转变

11、政府职能,把适宜由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如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交给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与监管。 4.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引导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作为重要职责。大中型企业应有专门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全国政协委员李兰:从战略层面建立健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我

12、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或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建议: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政府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

13、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把“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的界限,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

14、不同的向上通道。同时,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校企联合兴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一环,更事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

15、议:第一,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等方式,来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通道,为职业院校学生阶段性成才和可持续发展铺设通途;通过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第二,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快速发展;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和指导,聘请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主管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建议将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给予各级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和程序,对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达到标准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学校,对职业教育办学突出的学校和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第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和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从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两个方面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职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充分调动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