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91410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南阳中学梁洁敏一、关于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节选了离骚的部分内容(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伤灵修之数化”)作为教材使用。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7首,其中诗经中2首,汉魏晋诗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离骚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

2、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二、关于学情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语言载体。而随着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时间的推移,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等都与学生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词法语法等方面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3、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增进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积累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发展语文素养。我们从学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下列常规预习课文:1、阅读课文以及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自行解决字词音、形、义问题。2、编写阅读提纲:全文主题;各个段落的内容、层次、作用;全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色;3、阅读课后“思考练习”,草拟答题提纲。学生县城的少农村的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加强督促。三、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的教学是高一必修课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目标之二是引导学生学习阅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方法,并激发其阅读鉴赏的兴趣;对于文学艺术的语言、

4、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初步了解。目标之三是对离骚以及本篇课文中节选部分的内容、语言、写法、风格(及其形成原因)、地位、影响,都形成有根有据的审美理解、审美评价。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教学难点:关键词句的疏通。 五、教学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篇课文尽管难度较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大,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上,仍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并做好示范作

5、用。因此,本课的导入和课后作业均要体现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 在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这个问题上,我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关键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六、教具、学具、教具:课本,粉笔,黑板、学具:课本,自备参考书。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要求学生列举自己掌握的诗经和离骚中的名句。明确我国文学“风骚”并举。二、了解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

6、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以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国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投于汩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此外,他还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

7、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三、了解楚辞与离骚(一)楚辞“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想像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二)离骚1.离骚的基本知识屈原离骚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是一篇自叙

8、性的抒情诗。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2.离骚题解“离”通“罹”,意为:遭遇、遭受;“骚”,意为: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感知诗文中的音韵美。1、要求学生参照注释在生字上标上注音。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以及句子的节奏。3、总结朗读注意事项。4、要求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课文。(二)意读课文,把握文意1、引导学生结合参考书,逐字逐句扫除文中理解障碍,疏通文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型等相关文言常识。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第一部分:述怀,揭示“

9、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第二部分: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鉴赏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手法和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理解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1)比兴手法,作者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都表现了作者对美德的追求,表现了作者人格的高洁。(2)对比和夸张:对比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了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诗人以香花异草象征自己的品德,已富有优美的形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更把诗人的形象刻画得崇高、伟岸、挺拔,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异

10、样的光芒和色彩。 (3)值得注意的还有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试从内、外部两个角度把握。(1)着装衣饰方面:用香蕙作佩带,有秀美的蛾眉,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瓣做下装,加高那本已很高的帽子,加长那长的佩带,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菲菲芬香更加显著。(2) 内在品格方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宁溘死以流亡

11、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二、进一步指导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三、引申、拓展赏析屈原名句如: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四、总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美政”的理想是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理念,更在于他为此“九死不悔”的执着。屈原是一位崇高的人,他的崇高在于他一生追求品性的完美,而且追求的执着与方式感天地、泣鬼神。八、教学反思教师备课,主要是查找资料。随着备课的深入,查找的资料越来越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得以提升。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呢?不一定。课前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只能是一个大体的教学方向,不可能“预演”教学实践。在这份教学设计中,本人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说“非常简单”,但更多的,却恰恰是反映出了实际教学的“不简单”。在常规、简单的教学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才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