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91276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一. 单选题 (共5题) 1. 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太阳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2. 太阳能量来源于 A.核裂变 B.核聚变 C.其它恒星 D.银河系中心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3. 在莫霍界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4.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银河系 B.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5. 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

2、确的是 A.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线 B.位于地下100千米深处,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C.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 D.是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二. 多选题 (共5题) 1.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 2. 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指与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指包括人类在内

3、的所有生物 C.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D.生物圈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 3. 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错误的是 A.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 4.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不会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标准答案:C,D 考生答案: 5. 在莫霍界面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 三. 填空题 (共10题) 1. 地球成为太阳系的一颗既

4、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1. 有生命物质; 考生答案:1. ; 2. 利用地震波带来的信息,我们将地球内部氛围、和三个部分。 标准答案:1. 地壳; 2. 地幔; 3. 地核; 考生答案:1. ; 3.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标准答案:1. 河流水; 2. 淡水湖泊水; 3. 浅层地下水; 考生答案:1. ; 4. 岩石圈破碎成为7个大的部分,它们叫做。 标准答案:1. 岩石圈板块; 考生答案:1. ; 5. 太阳能量来源于。 标准答案:1. 核聚变; 考生答案:1. ; 6. 臭氧层在大气层当中的。 标准答案:1. 平流层; 考生答案:1. ;

5、 7.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标准答案:1. 1.5亿千米; 考生答案:1. ; 8. 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最主要因子是。 标准答案: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考生答案:1. ; 9. 大气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 标准答案:1. 百万分之一; 考生答案:1. ; 10. 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标准答案:1. 电磁波; 考生答案:1. ; 四. 判断题 (共2题) 1.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2. 磁场是星球的脉搏。脉搏停止,从演化角度来说,星球就接近死亡了。 错误

6、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五. 名词解释 (共5题) 1. 平流层 标准答案:对流层上高于海平面500m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 考生答案: 2. 重复发生周期 标准答案: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 考生答案: 3. 生物圈 标准答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考生答案: 4. 自然灾害 标准答案: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

7、、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考生答案: 5. 水圈 标准答案:水圈是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 考生答案: 六. 简答题 (共5题) 1. 灾害频度与灾害大小间存在什么关系? 标准答案:成反向关系,既灾害越大,发生频率越低。 考生答案: 2.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自然与社会属性。 标准答案:自然灾害:自然属性:自然环境异变;社会属性:必须对人产生影响。地震:若发生在无人区,只是自然事件、现象;但若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对人产生影响,则成为自然灾害。 考

8、生答案: 3. 地球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是如何进行循环的? 标准答案:从太阳光辐射、碳循环、长波辐射、火山、地震等角度来阐述地球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的循环方式。 考生答案: 4. 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标准答案:答:水(液态、气态);气体(适合生物生存的气体如氧气,和适当保温作用的温室气体);离太阳合适的距离和轨迹(适宜的地表温度和日温差年温差);地磁场;星球自身内部能量等等。 考生答案: 5. 是什么力量驱使地球内部产生高温,地球通过什么方式和外部进行热量交换? 标准答案: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称为地球内部的能量,内部能量在地球内部产生高温;从辐射、

9、对流等引起全球气温、气候变化等观点来阐述地球与外部热量交换。 一. 单选题 (共5题) 1. 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运动 B.天体引潮力 C.海水的密度差异 D.海平面的高低差异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2.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行星是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水星、木星 D.火星、金星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4.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A.96405万千米 B.5.1亿千米 C.94605亿千米 D.1.5亿千米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5.

10、 二氧化碳增多能使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 A.会增强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 B.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C.强烈吸收太阳可见光 D.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二. 多选题 (共5题) 1.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2. 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指与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C.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

11、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D.生物圈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A,B,D 3. 在莫霍界面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D 4.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不会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D 5. 太阳能量不会来源于 A.核裂变 B.核聚变 C.其它恒星 D.银河系中心 标准答案:A,

12、C,D 考生答案:A 三. 填空题 (共10题) 1. 是所有自然灾害的共同特性。 标准答案:1. 突发性; 考生答案:1. ; 2. 根据大气的不同特点,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和。 标准答案:1. 对流层; 2. 平流层; 3. 中间层; 4. 热层; 5. 外大气层; 考生答案:1. ; 3. 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叫做。 标准答案:1. 岩石圈; 考生答案:1. ; 4. 莫霍界面是和之间的不连续面。 标准答案:1. 地壳; 2. 地幔; 考生答案:1. ; 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标准答案:1.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考生答案:1. ; 6. 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它。 标准答案:1. 地震波; 考生答案:1. ; 7. 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标准答案:1. 电磁波; 考生答案:1. 发射电磁波; 8. 地球约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