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90845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木枕洪 石枕是寝具中的一种,也称为“枕头”,躺着的时候,垫在头下使用。许慎说文解字云:“枕,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冘声。”(汉)许慎:说文解字木部,中华书局影印,1963年。刘熙释名云:“枕,检也,所以检项也。”刘熙: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其字从“木”,反映了古人最早应是以木为枕。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比较早的木枕属于春秋时期,在安徽青阳县龙岗春秋墓青阳县文物管理所:安徽青阳县龙岗春秋墓的发掘,考古1998年第2期。中出土,编号为M17,厚木胎,由盖、身两部分组成,黑漆脱落殆尽。底面皆平,背弧弓,盖、身以子母口扣合。体中空,下底内镂有三条内凹槽。素面。长46、两端宽12、中

2、间宽13、厚8厘米(图一)。此枕为盒形,可藏物,而且该墓为春秋晚期的吴越墓葬,与越绝书外传枕中四部备要史部越绝书,上海中华书局据抱经堂本校刊。记载的可藏书之枕相合。该墓为单棺单椁墓,墓内另有陪葬棺和边箱,木枕出自边箱。根据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考古资料,战国时期墓葬中尚未见到单纯的木枕出土,而多出土竹木合制的枕关于竹木枕的研究笔者将另文发表。,而西汉时期这里的西汉包括王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木枕,其中多数髹漆,有的还有彩绘。从目前的统计看,木枕主要出自山东、江苏、湖北,山西、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中以江苏扬州出土最多,木枕的类型最丰富。图一 黑漆木枕(安徽青阳龙岗M17)一、木枕的类型根据枕

3、端、枕面的形态差异,可分为二型。A型:枕端呈马蹄形,枕面呈弧形。根据枕托的有无,又可分为二亚型。Aa型:无枕托。山东临沂金雀山周氏墓群M116,实木枕。为一块整木制成。底为长方形,长29、宽7.7厘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成圆弧顶。高11.7厘米(图二)。简报未介绍此木枕是否髹漆。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分棺室和边箱二部分。简报未介绍枕的出土位置,也无墓葬平面图。墓葬年代为西汉临沂市博物馆:山东临沂金雀山周氏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江苏扬州东风砖瓦厂M910,彩绘漆枕。枕端朱地黑绘云气纹和鸟兽纹,边沿绘几何纹。枕表面髹黑漆,两侧朱绘云气纹,夹有彩绘羽人、小鹿、狐狸、鹤、长尾鸟等;边沿用朱

4、褐色绘几何纹。枕长22.4厘米(图三),从发掘简报中的线图比例尺推算,枕底宽约13厘米,枕高约12.6厘米。该墓为夫妇合葬墓,椁室分棺室、头箱和边箱三部分,棺室内放置两个棺,枕出自头箱。墓葬年代为王莽时期扬州博物馆:扬州东风砖瓦厂八、九号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82年第3期。江苏扬州市郊M6为夫妇合葬墓,两棺内各出1件枕(M62、13)。男棺出土彩绘漆枕1件(M62),枕面呈弧状。枕端髹朱红漆,余髹褐漆。枕端绘青龙、朱雀各一,衬以云气纹,外用四道褐漆线作装饰带。枕面长17.6、宽5.6、高12厘米(图四)。从发掘简报中的线图比例尺推算,枕底宽约9.4厘米。另外,女棺出土漆枕和漆面罩各1件。漆枕(

5、M613),已破碎,剖面呈圆形,髹褐漆,枕端髹朱红漆。枕长约40、径4.5厘米。简报未发表线图和照片。面罩(M68),已破缺。髹漆,无纹。椁室内分棺室和足箱两部分,棺室内放置两个棺,枕均出自棺内头端(人骨朽)。墓葬年代为王莽时期,但男棺未见王莽钱,其下葬的时间似应早于女棺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郊发现两座新莽时期墓,考古1986年第11期。此型枕有1例发掘简报介绍是实木,即实心,其余简报均未介绍,推测以实心的可能性为大。另外,对比下文的Ab型空心的木枕,在枕端有圆形气孔而实心的则无来看,此型枕的枕端均无圆形气孔,也可佐证其应为实心。图二 Aa型木枕(山东临沂金雀山M116)图三 Aa型木枕(江苏扬州

6、东风砖瓦厂M910号)图四 Aa型木枕(江苏扬州市郊M62)Ab型:有枕托。枕托为马蹄形,斜插在枕的侧面中部。江苏邗江今扬州市。下同。姚庄M101196、242,分别为漆枕、粉彩枕。墓葬为夫妇合葬墓,两棺内各出土1件枕。男棺出土的漆枕(M101196),枕端各有一圆形气孔。枕通体髹褐漆,上饰彩绘云气禽兽纹,菱形几何纹勾边;枕托髹朱漆,绘褐色云气纹。枕长40、底宽10.5、高11厘米;枕托长13.7、宽16.2厘米(图五)。同出的有一件漆面罩,彩绘云气、禽兽、羽人等。面罩内上顶及左右壁各嵌铜镜1面,四角及边沿有鎏金铜乳丁。女棺出土的粉彩枕(M101242),残,发掘简报中报道其形制与男棺内出土的

7、漆枕相同。枕上涂一层灰色粉彩。长38.8、底宽10.7、高9.7厘米。简报没有发表此枕的照片及线图。同出的还有一件粉彩木雕面罩,有鎏金四叶铜饰、铜泡钉。椁室分头箱、侧箱、足箱和棺室四部分,每棺内出土的一套枕和面罩均放置于棺内头端(人骨朽)。墓葬年代为西汉晚期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文物1988年第2期。江苏扬州平山养殖场M461,漆枕。髹褐漆,素面无纹。枕长38、底宽10、高8.8厘米;枕托长20、宽18厘米(图六)。同出的1件漆面罩M454,内髹朱漆,外髹褐漆,素面无纹。长66、宽42、高约35厘米。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内无间隔,棺椁之间有很大空间。枕出自棺内人头骨下,人头骨

8、上有漆面罩。墓葬年代为新莽时期扬州博物馆:扬州平山养殖场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第1期。江苏邗江姚庄M10215、35,分别为漆枕、彩绘漆枕。墓葬为夫妇合葬墓,两棺内各出土1件枕。女棺内出土的M10235,为彩绘漆枕。薄木胎,中空。枕端上各有一圆气孔。枕通体髹酱褐色底漆,上绘褐红色火焰状云气纹,云气纹中间饰有锦鸡、飞龙、狐狸、羽人、獐、鹿、羚羊等鸟兽,枕的周边饰有47颗鎏金铜泡钉,泡钉之间补饰有二方连续菱形纹饰等。枕长35.6、底宽11.2、高10.8厘米;枕托长13.8、宽17.5厘米(图七)。同出的1件漆面罩上也有鎏金铜泡钉,还有精致的彩绘花纹,如凤、羽人、动物等。另外,男棺内出土的漆

9、枕M10215,枕身为马鞍状的长方形。通体髹酱褐色漆,素面无纹。长24、底宽10、高10厘米。同出的1件漆面罩嵌贴金箔和银平脱动物等。简报未发表枕和面罩的线图和照片。椁室分棺室、头箱、足箱、东侧箱、西侧箱五部分,每棺内出土的一套枕和面罩均放置于人头骨处。男墓主卒葬时间为西汉晚期,女墓主卒葬时间为王莽时期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考古2000年第4期。此型枕,有实心和空心之分。实心的枕端上无圆形气孔,空心的枕端上有圆形气孔。图五 Ab型木枕(江苏邗江姚庄M101196)图六 Ab型木枕(江苏扬州养殖场M461)图七 Ab型木枕(江苏邗江姚庄M10235)B型:枕端为兽头形,枕面呈平

10、板状。根据组合方式的差异,可分为二式。B式:联体式,兽头枕端与枕面为一整木雕凿而成。湖北荆州高台M220,髹黑漆地,朱绘纹饰。枕面中间宽、两端窄,中间呈弧形下凹。枕足底部两端向上卷曲,中间内凹,上部作子榫插入枕端的母榫之内。枕身正面与足髹黑漆,枕身背面髹红漆。枕两端内雕成豹头形,并用红漆描绘。豹头突额环眼,长鼻大嘴,口腔内上下各朱绘牙齿四颗,头部及面部尚绘有点状和卷曲状的豹纹。此枕制作精巧,造型别致。通长62.4、面宽16.6、通高16.6厘米(图八)。葬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分头箱、足箱、边箱、棺室四部分,枕出自边箱。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西汉初年至文帝时期)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荆州高台秦汉墓,科

11、学出版社,2000年。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235,简报中将之定名为木双虎头形器,笔者推测可能为枕。整体呈扁长形,枕面微呈弧形。枕端各雕一虎头,虎口咬住一横木,两前爪亦抓此横木。背面中部有一把手。整器涂黑漆,虎腹与把手上再涂朱漆,虎前爪、额和颈部有朱漆绘花纹。长56、宽10.5、高9.3厘米(图九)。葬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分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枕出自边箱。墓主为老年男性。墓葬年代为西汉文帝前元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图八 B式木枕(湖北荆州高台M220)图九 B式木枕(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235)B式:分体式,兽头枕

12、端与枕面组合在一起。山西省阳高县古城堡12号汉墓,为夫妇合葬墓,其中北棺出土了1件木枕和面罩。枕髹漆,彩绘,并嵌有玉片。在枕的两侧,放置一对木雕涂彩的天禄辟邪,皆面向外放置。枕长34、宽7.5、高约9厘米(图一)。同出的1件面罩,系由厚度为5毫米的4块薄板制成,长约60厘米,宽约34厘米。内外髹漆,外黑内红,并施彩绘。面罩的表面镶嵌着玻璃或玉制的璧、璜、菱形饰片,其表面绘有兽云纹和云气纹。面罩长约60厘米。这件面罩被放置于死者的头部及胸部之上,面罩的宽度为34厘米,与放置于死者头部之下的枕的长度相同。葬具为一椁内放置两个棺,棺椁之间有很大空间。北棺中出土刻有“耿婴”小型铜印章,墓主当系耿婴。墓

13、葬的年代当在西汉宣帝时期,即公元前1世纪中叶东方考古学会:阳高古城堡,六兴出版,1990年。 。江苏东海县尹湾M61,木雕虎头,2件,正方形,浮雕,边宽7、厚2.5厘米,疑原饰于木枕两端。木枕前后镶嵌长方形琉璃片,长34.8、厚7.5、高13厘米简报描述枕的尺寸时称厚和高,没有线图不知确切所指,根据照片图推测,“厚”可能即宽。(图一一)。同出的面罩M63,木胎,内外镶嵌琉璃片及玉璧。面罩为长方形,盝顶,长50、宽41.5、板厚1.5厘米。罩内上下正中各嵌璧一件,下为琉璃璧;上为玉璧。罩内外镶嵌有不同形状的琉璃片,有长方形、猫耳形、环形、半月形、梯形、三角形等。部分琉璃片面上有内凹的纹饰,并填以

14、金箔。其中长方形琉璃片四角有小孔。该墓为夫妇合葬墓,葬具为一椁内放置两个棺,椁外有足箱,枕和面罩均出自北棺内人头骨处。墓葬年代为西汉晚期,下葬时间为元延三年即公元前10年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8期。图一 B式木枕(山西阳高古城堡M12出土嵌玉木枕)图一一 B式木枕(江苏东海尹湾M61)木枕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些个例。年代稍早些的如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M45,木枕,长条形木块,两端上翘,中间凹平。长31.5、宽7.5、高3.5厘米(图一二)。葬具为一棺一椁,棺椁之间有空间,放置一些随葬品,枕出自棺内一端(人骨朽)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

15、秦汉墓群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2期。湖南长沙咸家湖曹墓78号,为漆枕。简报中无文字说明,有线图(图一三)。葬具为黄肠题凑,椁室分外椁和内椁,外椁包括前室、便房,内椁内放置三重棺,枕出自棺内一端。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期武、昭、宣时期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墓,文物1979年第3期。安徽天长三角圩M111,木枕,半圆柱形,内凹,中空,枕面嵌青玉片五块。枕长38.5、宽11.4厘米,笔者根据简报中线图的比例尺推算枕高约11.4厘米左右(图一四)。两端似乎应有装饰物,但简报中没有交代。同出的还有1件面罩,长60、高33厘米,笔者根据简报中线图的比例尺推算枕宽可能42厘米左右。此墓为夫妇合葬墓,椁室内并列双棺,有头箱。枕和面罩的出土位置简报未交代,也无墓葬平面图,笔者估计二者应出土于棺内。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第9期。图一二 木枕(甘肃天水放马滩M45)图一三 木枕(湖南长沙咸家湖曹墓78号)图一四 木枕(安徽天长M111)二、木枕的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