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90700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节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魏俊宝电视新闻写作是指解说词的写作。解说词不仅仅是对画面语言起解说、补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画面有着串联、提示、丰富的意义,使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有机结合,并延伸和深化画面内容,从而拓展视觉的深度和广度,以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画面,加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因此,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重视并提高文稿写作水平,克服电视新闻只要画面摄制好就行了的错误观念。解说词写作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结构方式,决定了解说词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新闻文稿。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它的特性具体在两个方面:解说词和画面是相伴而行的。解说词塑造形象的手段不能仅凭语言自身独立完成,而是

2、要根据电视画面的特点,与画面及其表现手段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对形象的塑造,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不能离开画面而独立存在的,它缺乏独立性。所以,解说词的优劣,不能简单从文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好坏来评价,最重要的是在于其他表现元素的配合协调。(2)解说词是用来播讲的。它是有声语言的方式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因此,它应该同广播文稿一样具有有声语言的特点。 45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一、 为看而写“为看而写”是指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表现元素,也就是常说的“本”,要注意解说词与电视新闻其他表现元素尤其是与画面之间的配合关系。“为看而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解说要紧密配合画面,以加强“看”

3、的效果。解说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待画面无法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解说与画面形式一种呼应,一种默契,不仅解说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而且画面内容也依赖解说得以丰富和延伸,两者紧密交织,互相融通,最终完成对形象的塑造。千万不要造成“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其一,解说词直接解说画面,补充画面表现不了的内容。使画面更精确,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其二,解说词根据主要的需要,提炼画面含义,发掘画面内涵,升华画面内容,既加强了画面的力度又深化了主题。2、 解说词要简洁凝练,为观众腾出理解和思考画面的余地。电视新闻以简约为审美标准之一,解说词写作更是如此。解说词是和电视画面

4、互相配合使用的语言。画面强烈的现场感和色彩多变的特点,使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在对解说词注意力相对下降的情 46况下,解说词必须简洁、精炼、概括,以便能在瞬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那些拉杂啰嗦的解说,不仅破坏观众对解说词的理解,而且也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注意。二、 为听而写“为听而写”就是要求解说词语言要清晰明快、琅琅上口、不含糊、不朦胧、不呆板,让听众易听、易懂、易记。具体要求有两个方面。(1)、通俗易懂、明白晓畅:1、多用口语词;2、避免使用方言、土语;3、少用生僻的行业词、科技词;4、数字的表达应选用合适的视听元素,(宜略不宜精,字幕式强调,采用对比的方法)。(2)、琅琅上

5、口、悦耳动听:1、字数少、段落多、句子短;2、讲究节奏(可以适当使用递进、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解说词与字幕及同期声的关系这三者关系初学者务必要认清并在实践中合理处理。 在电视新闻中,语言符号属于传播部分,究竟是由解说词独立承担,还是配合字幕或同期声综合运用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宏观设计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配合及承接转递关系。 47(一)解说与字幕解说与字幕诉诸于观众不同的感觉器官,因而,作为补充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字幕能弥补解说涵盖不了的重要信息,并与画面、解说构成视、听、读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合理结构。字幕有蓝、红屏定格和透明叠加等形式。字幕除上述的作用之外,还有起强调、提示的作用。 (二)解说与同期声用同期声代替解说,能增强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亲近性和参与性。此外,解说与同声期的相互协调、合理配置运用,能起到相互印证、共同深入、深化主题的作用。解说与同期声的交替使用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 解说与同期声的出现作必要铺垫,设计引入的渠道,为同期声的引出创造时机和语境。2、 同期声之后,解说应给予必要的概括、点化,以承上启下,以便展开进一步解说。总之,在处理解说与同期声交替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两者的承接,解说词要能“递过去”,又能“接过来”,尽可能消除听觉语言形式转换的痕迹,以保证全片结构的顺畅自如。 (以上内容参考电视新闻学朱菁 著)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