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90444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浅析 魏元元 2009078摘要伴随着20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发展,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及旅游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解说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景区及辅助游客体验的手段,解说系统的运用关系到参观者的体验经历满意度,被认为是将游客旅游经历提升至体验层次的必备条件而目前结合游客需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仍是空白点文章通过分析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功能及利用现状,探讨如何基于游客体验需求,规划设计博物馆解说系统。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体验需求;解说系统;规划设计一、博物馆与博物馆旅游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95年18届全体大会上

2、对博物馆作出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为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它包括遗址类博物馆展览中心和美术馆科学和自然类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多种类型。伴随着20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文化正不断朝着商品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博物馆是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地,反映着城市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它不仅是国民历史文化教育机构,还是旅游者了解当地文化最适合的场所,是一种类型多样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博物馆为文化资源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景观

3、,使得旅游业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也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文化旅游者引进博物馆,培养了公众的博物馆意识,促进了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二、物馆解说系统及其功能传统意义上,人们访问博物馆,属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与博物馆和展品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距离。伴随博物馆发展进程的加速,博物馆的角色也已由原来的教育和文化保存逐步转变为影响地区经济与观光推广不可或缺的机构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及旅游的重要场所现代社会的博物馆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比传统博物馆更加丰富,象征主义与实用功能相统一,让更广大公众从中受益。博物馆界 20 年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要共识,博

4、物馆不仅关心物,更要关心人,人的因素是衡量一个博物馆能否实现将藏品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给观众这一终极目标的最基本的标准(安来顺,2001)。 表现为对观众的关注博物馆这种新动向关键在于人物人人的交流,信息传达的桥梁解说服务,便是博物馆实现其功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它主要通过解说系统这一载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旅游解说系统是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博物馆提供的解说服务,目的在于满足游客获得展品相关知识的教育性需求和愉快参观体验的娱乐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管理者向游客传达博物馆设立的宗旨和意义。根据博

5、物馆的特定性质,解说系统包括两大类: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人员解说即由导游员解说员为游客提供的信息服务;而非人员解说则是通过景区图牌示语言解说等体现的非参与性解说。(二)功能首先,从其传统功能方面来看,博物馆解说通过展示有关主题事物,为参观者提供相关资讯,对充实游客体验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有效引化导,能让游客迅速熟悉陌生环境,对博物馆建立完整的认识;而解说服务如果符合游客的需求,将会使游客对博物馆有认同感,并将其作为一种增长知识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解说系统还可以对博物馆进行间接的管理,对参观者进行引导和主动而隐性的管理,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总之,博物馆所承担的功能与

6、角色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断拓宽。在与公众更加宽广的交互环境之中,博物馆的休闲娱乐游览功能正不断凸显出来,渐渐营造成为一个供学习、 研究和社会交往的地方。 三、以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设计(一)以游客为导向的解说系统存在的必要性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 2007年,我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已达1722座,如加上其他部门和民间兴办的博物馆,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 2400座。各地兴起“建馆热”。由于思想未能完全转化,国内闭门造展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我国博物馆从规模管理展陈方面来看,整体水平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因此,现今国内博物馆虽然遍地开花。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并未随之高涨。大数游客不游览博

7、物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博物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联系,或者是不喜欢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方式,游客早已厌倦传统平面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而大多数博物馆却不愿意改变自身,迎合普通大众的游览需求即使人们有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需求,也诉诸一些较新的媒介,而不是诉诸藏品陈列和文化表现手法显得陈旧的博物馆从更深层次来说,博物馆缺少与游客进行信息交互的空间与平台这种交互的平台更多要凭借着解说系统来完成由于旅游消费特殊的时空规定性,解说系统被认为是游客将旅游经历提升至旅游体验层次的必备手段,游客的游览必须依靠完善的解说系统解说系统的运用关系到参观者的体验经历满意度对于游客来说,成功的旅游解说系统是达到高品质旅游服务的必要条

8、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形态的演变及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使得顾客需求从以理性为主,转向以感性为主,人们对体验及其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大众文化旅游的本质在于体验性的文化旅游,更注重经验的累积而非学问的堆砌,它寻求的是一种游览中的领会,而非类正式教育一般的理解形式上逐渐转化为大众化旅游的博物馆。也是如此博物馆的参观者强烈希望从博物馆得到更多层面的经验,而不仅仅只是期望能看到在博物馆中的珍贵展品或参加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李瑛,2004)然而,目前的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绝大多数从规划专家的角度,以旅游地特征为依据设计,忽略了游客的兴趣及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差异若能对游客需求有预先的认识,并了解游客对解说

9、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更好地进行,更有利于解说系统规划。(二)构建以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解说系统1营造“以人为本”的体验型场所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往往以展品为中心,过于关注展品的物质形式,而忽略了展品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没有考虑到参观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解说系统规划中应改变以物为中心的认识,以人为本,通过增强游客体验来规划设计解说系统。由于体验完全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经历知识身体情况精神状态都不同,即使在同样的体验环境中也会获得不同的体验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其本身对于解说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若能了解不同游客对解说系统的需求将更有助于解说活动的进行,更有利于解说

10、系统规划。此外,因为游客的体验源于外部的刺激,但它并不是外部刺激本身,它是由刺激引起的在人脑中留下的值得回忆的令人惊喜或恐惧而难以忘怀的经历印记因此,加强以人为本的体验型规划设计理念的最高目标即是让游客对博物馆产生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2优化博物馆空间解说线路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对博物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对博物馆展品历史进行时间上的梳理,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减少展品过于集中或分散设施布局不合理及线路单一呆板所造成吸引力弱的情况。此外,通过在空间上延伸附加服务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参观者休闲需求,同时亦能对客流合理分流如国外不少博物馆设有书店工艺品店等。通过提供这些服务项目延长了游

11、客的停留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3提高人员素质,强化个性化人员解说由于博物馆自身具有较强的十分有益的目前,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酒店餐馆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等都有自己的五星级酒店,学校还规定学生专业实践要达到 (800C小时以上,足见旅游管理专业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应当突出对实习基地建设综合性和先进性提出要求,尽可能利用旅游业的场地设备客源管理等资源优势,建立起一批以四星级以上酒店AAAA级景区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为主的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为培养学

12、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证。综上所述,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与实施过程当中,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 课与实践课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结构,完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配套环节,把握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将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对接,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将走向成熟。参考文献邹宏霞4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4云梦学刊2004 25(1)申秀英7阳琴4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4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 (2)郭清霞7马勇7刘名俭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4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7)4黄磊7吴长清4高等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4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