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90319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1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纲点击: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产生的原因(2)危害全球性的: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已成为社会公害,并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3)表现及区域分布差异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发达国家。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乡村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成因、对策与分析(名师点拨要点)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其成因与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有关,如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大肆开采和开发自然资源引发生态破

2、坏。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危及海洋生物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腐蚀建筑物对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2全球

3、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自然原因: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分布中亚、西亚、北美和我国西北地区等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对策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对策水体富营养化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4、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海赤潮自然原因:温度高,蒸发量大,降水少,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人为原因: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4.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开源”“节流”相结合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分析成因环

5、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或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

6、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16盐城模拟)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12题。1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 D次生盐碱化2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

7、减少,生态恢复良好解析:1.B2.D第1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第2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1)子系统A社会系统,B经济系统,C生态系统。(2)物质循环E物质、商品、资金等,F生产废弃物,G生活废弃物。3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人

8、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名师点拨要点)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5区域协调发展(

10、1)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3)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016汕头模拟)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解析:1.A2.C第1题,读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我

11、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关系最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第2题,结合图示与上题分析可知,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偏移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讲课堂小结知识构建关键点拨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崇拜依赖自然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天命观、有神论)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2环境问题的三大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子系统: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4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5年全国2年地方考向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

12、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第(1)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

13、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

14、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答案: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2015北京高考)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第3题。3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解析:选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