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901624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式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 要: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对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学生家庭、班级的教学及教育管理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一个孩子的命运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放弃一个孩子,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意味着一代人的幸福。一个班级,如果不注重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将很难形成“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育人环境。 关键词:学困生;促进式;成长 00G632 000B 001002-76610007-174-01 目前,很多学校都出现了一些学困生,采取传统、简单的教育效果不大,让很多教师头痛

2、,下面就如何以“促进式教学模式” 来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看法。 一、“学困生”的界定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形成学业不良的学生。我们在成功教育研究中将其定义为“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 曾有人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团体智商量表对一百多名“学困生”进行测验,结果为:IQ平均值为95.93,低于上海市常模、但所有被试的智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只不过偏于下限区)。

3、进一步研究发现;成绩最好的前十名学生,井不是智商最高的前十名学生;成绩最差的后十名学生,并不是智商最低的后十名学生。这就意味着、成绩的优劣与智能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比。因此在对“学困生”的界定上必须认识以下几点; 1、“学困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 2、“学困生”不是残疾学生; 3、“学困生”不是弱智学生。 二、“学困生”的形成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一旦学习成绩不佳,倾向于拒绝或否认孩子的一切进步,用简单的批评、指责来教育孩子,造成具有厌学、焦虑、自

4、卑等心理问题的“学困生”。在自卑心理作用下,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在自慰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甘居下游,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老师家长要求、希望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家长不希望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等等表现方式。 三、用促进式教学模式实现对 “学困生”的转化 促进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的自身成长,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体验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种和谐,有利

5、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途径之一。 1、在促进式教学模式下,发现“学困生”闪光点 “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学困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做对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因此,我们家长和教师要始终坚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家长和教师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换个角度去发现每个

6、孩子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学困生”的成功心理,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在促进式教学模式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促进式教学模式下,在教学活动中,我把学生分为主动探究型、被动完成型、逃避厌学型三个层次,其中逃避厌学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时,我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1)认识孔子的图像;(2)说出孔子生活的时代;(3)诸子百家都有谁?(4)孔子主要思想有哪些?(5)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6)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7)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学说对后世

7、的思想文化产生的哪些影响?(8)分别用儒家、道家、法家的学术观点来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现象等等,其中(1)(2)(3)题就是针对“学困生”设计的,在学困生答出简单的问题后,赞赏他,再尝试让他们回答第(4)题。通过促进式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分组讨论环节,我积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只要他们敢于发言,我带头鼓掌,给与高度表扬,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 3、在促进式教学模式下,用“槐”文化来熏陶促进“学困生”的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康的校园文化

8、,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的“槐”文化,是取“关怀”之意,实际上就是要关注、关怀“学困生”,为其提供多种成长的机会和渠道。我们学校组建了文学社、书画苑、舞蹈队、篮球队等十多个社团,每年五月还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节,我动员学困生积极参与诸多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众多的学生展现了他们的风采,积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为学习上,品质上的进步发挥辅助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现代教育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提高。促进式教学恰恰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成效显著,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