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90110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意义及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指导的意义(2007-01-0513:37:56)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来几年再三明确指出:“健康不不过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优秀的状态。”所以,中学生健康不不过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并且应包含心理方面的。现代中学生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讲堂,进脑筋是时代发展的必定要求。中小学的心理指导充分表现:1、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人品获取健全的发展,以形成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行,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增

2、强他们此后全面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预防性功能其实不是有了心理阻碍才需心理指导。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生活的经验和必需的心理准备,这一特色,而供给的防患于已然的心理指导,它能够帮助学生度过身心巨变的青春期,能够坚毅的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样考验和挫折,免得出现因为无知和缺乏准备而产生的不用要的失误和精神疾患。3、挽救性功能它是针对学生中已经产生现实问题即轻度的心理阻碍而供给心理咨询,它重在清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恢复学生的心理均衡,重修自信性。而医院的精神治疗,主若是对精神疾病,如分裂症、逼迫症的特意治疗。所以,我们绝不可以认为:“有了心理阻碍才展高兴理指导”;“需要心理咨询的是有了精神病。

3、”学困生的指导2008-09-1515:21:40教育的过程1、“让学困生抬开端来。甲某是一个懂道理的学生,每次和他交流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平时行为和学习习惯不可以获取显然的进步。一次交流,发现他很有长进心,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固然嘴上不认可,但是他内心其实不自信。抓住这一点,我让他从尽量少让老师责备下手。他一有进步,我就实时抓住了他的的“闪光点”,在班上大加夸奖。几周后,他的状态有所好转,不再迟到了,上课也能听点课,除了有时打打盹,讲堂上再也没有其余违纪现象,能够实时上缴各课作业。这样的状态对他自己来讲已经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2、尊敬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实践中,我第一对全部的学

4、生视同一律,同等相待,不冷淡鄙视后进生,而是赐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惜,只需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实时予以鼓舞和必定,一旦他们确实感觉老师在诚心诚心地尊敬他们,帮助他们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必定的心理偏向,自觉接受帮助,从而达到转变目的。“我们极希望获取他人的赞誉,同时我们也极害怕他人的谴责。”教师尊敬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敬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高兴扉,用尽心来接受教师的爱。3、教师协作,同学帮助为了不断敦促甲某进步,我与其余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讲堂教课中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他多发问(依据其能力,设计相应问题),使其注意力一直集中于讲堂,并实时对其进步赐予夸奖,使他

5、对学习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教育同学间要团结互帮。不鄙视跟从留级后的他,要以真挚的态度去帮助他,如:在分座时,把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派做他的同桌,敦促其进步,半个学期的时间,他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比从前较浓,因为自己的进步,他心情比从前快乐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脸。4、与家长交流在教育甲某同学的同时,我还常与他的家长联系,委宛地向他们建议,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比如在我与黄某对于如何与同学相处的话题深谈了以后,我又和他的母亲联系,希望她在家里对孩子也这样教育,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此刻她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的状况,并和教师联系。学生常常担忧老师和自己的

6、家长联系,特别是学困生更害怕班主任给自己的家长打电话,甚至把这个行为成为打小报告。但是经过注意掌握家校联系技巧,让学生感觉到家长和教师在在真实关怀他,教育的成效往旧事半功倍。4、多给他一些“时机”第一因为“学困生”的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阻碍,所以他们出错、发生“事故”的频次是比较高的。比如他每次出错后,我除了必需的责备外都给他供给更正的“时机”,让他将功折罪,并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他也要相信自己。其次,对这种学生,要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时机”、为班级做贡献的“时机”。只管我们说,时机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学困生”的时机几乎极少,管同学、夸奖等各样时机极少

7、、甚至没有。我就让甲某同学担当课代表。因为这任务是一剂唤起他责任感的良药,他也很看重这时机,做得也较仔细。自杀心理指导一、序言回首国内有关自杀研究的文件,多数将焦点集中于危险因子的商讨,目的在于希望能找出自杀者自杀的原由,以鉴识具自杀高危险群的个案,予以实时的介入与处理。在一般人的成长经验中,在生命的某些时段,可能亦曾涌现过轻生的念想,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真实采纳自杀,也不是每一个具危险因子得高危险群个案,最后都采纳自杀结束自己生命,可见在生命中还存在一些能够阻挡或减缓当事人采纳自杀行为的保护因子,使合适事人即便在面对窘境、遭受挫折时,亦能坚毅英勇的活下去。而这些保护因子或生计原由的商讨,对从事

8、谘商指导的谘商员特别重要。当面对一个充满悲伤无望的自杀或妄图自杀的个案时,除了同应当事人内心的失意难过,谘商员如何藉由生计原由的提示,减缓当事人自杀的行动,从而增强当事人求生的勇气。本文即从保护因子中生计原由的看法,商讨对自杀个案的指导。二、保护因子与自杀行为所谓保护因子是只好够减缓当事人采纳自杀行为,从而促成当事人踊跃面对挑战,适应生活的有益要素。比如:和睦的家庭生活、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踊跃乐观的人品特质和正向的认知信念等。保护因子会对危险因子形成赔偿与抗衡的成效,调理或减低危险因子对当事人的影响。故对自杀或妄图自杀个案的鲁导,不单要确认出危险因子,更应踊跃地找出与自杀行为有负有关的保护因

9、子,才能有效的做好自杀防治的工作。在这些与自杀行为有关的因子中,有些变项是当事人没法控制改变的,如原生家庭经验、父亲母亲的婚姻与修养方式、及生活不测造成的挫折压力等。而心理学家感觉兴趣的是,为安在面对相同或近似的挫折压力下,有些人会选择自杀,而有些人则坚强地度过窘境?此中支持当事人坚毅活下去的原由终究为何?有关生计原由的研究,Linehan于1983年发展出生计原由问卷(ReasonsforLivingInventory),Linehan利用问卷检查法采集当事人各样阻挡他们采纳自杀行动的生计原由,并经由要素剖析概括为六个向度,分别为生计即因应的信念(SurvivalandCopingBelie

10、fs)、对家庭的负责(ResponsibilityofFamily)、对儿童的惦念(Child-RelatedConcerns)、对自杀的害怕(FearofSuicide)、对社会目光的在乎(FearorSocial-Disapproval)、道德的禁忌J(MoralObjection)等,Linehan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不一样自杀意念程度或自杀经验的当事人,其在个其余生计原由上,会有不一样重要性的评估。国内如陈珍德(民83)利用质的研究,访谈十六位癌症病人,咨询支持他们持续生计下去的原由,主要包含:为了家庭的责任、宗教的使命、为了维系亲人的关系、为未达成的事、因死亡害怕等。三、对自杀个案的指

11、导从上述的商讨可知,在自杀的防治与指导上,除了在环境上增强保护因子的作用及减低危险因子的刺激外,当事人的生计原由实扮演一个决定性的重点,此点对于自杀或妄图自杀当事人的临床谘商指导特别意义。以下笔者即针对对家庭的责任与儿童的惦念、对未来的正向预期、r对自杀与死亡的害怕、对社会评论的在乎等主要生计原由,提出谘商指导的建议,以供参照。(一)对家庭的责任与儿童的惦念在笔者从事谘商助人工作的经验中,发现有些个案固然处于极度窘境中,但并未采纳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对家庭的责任,特别是对儿童的惦念。高之梅(民87)的研究亦显示,即便是严重自杀意念组,其最重视的生计意念还是对亲朋的感情,而阻挡他

12、们采纳自杀,支持其活下来的最重要原由是怕对不起关怀我的人及我在乎的人选活着,放心不下他们。可见对家庭与亲人的感情,对减缓当事人采纳自杀的行为,有相当大的保护作用。从另一方面而言,一般自杀或妄图自杀的个案,都把焦点集中于自己的难过与不幸。但是假如在谘商过程中,谘商员除了同应当事人的难过,亦能合时提示其对家庭的责任,唤起当事人对家人的感情与迷恋,则可把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从自己的难过身上转移到对其余人的责任与感情。指引当事人思虑自杀其实不不过个人的事,并不是一走了之、一笔勾销的解决方式,其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带给亲爱的家人无穷的难过与悲伤,反而让家人堕入一个更大的不幸中。经由这样的提示,或可减缓当事

13、人采纳自杀的行动,改以较踊跃、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生活。(二)对未来的正向预期Beck(1979)认为假如一个人对未来感觉无望无助,而不再抱持希望时,是造成当事人采纳自杀行动的重要要素。Frankl(1959)针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曾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但最后生计下来的存活者的特征作研究,发此刻经历极端的难过压力下,对生活的信念与对未来的希望是支持他们活下来的重点要素(引自Linehan,1983)。高之梅(民87)针对不一样自杀进度者所做的研究发现,从无自杀意念组最重是的生计原由是对未来的正向预期。可见对未来怀抱希望与正向预期等踊跃乐观的生计信念,可作为划分能否有自杀企图的重要指标。固然每一个自

14、杀或妄图自杀的当事人,可能皆遭到到特别的不幸与悲伤,以致对未来感觉无望无助,最后不得不选择结束生命以挣脱痛苦。但对于一位谘商员,仍应想法帮助当事人,指引其看到未来希望的可能,此点,对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防治与指导特别重要。依据一项针对中学及高职学生的研究显示,高达六分之一的学生曾有自杀的念想,国内学生自杀的事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向(中央日报,民88)。为何这些年龄轻轻的生命,竟这么早、这样轻易就宣布放弃?在国内一项针对青少年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的商讨会中(中央日报,民88),学者们认为现代青少年最严重的问题是对生活广泛感觉茫然、缺乏目标。为何本应是充满生命力的青少年,竟对生活失去目标?故无论是对自杀青

15、少年的临床指导或一般的自杀防治倡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自我形象、增进生活目标及对未来的正向预期,是自杀防治与辅导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三)对自杀与死亡的害怕死亡给人的印象仿佛是黑暗恐布的,但是为何却有人情愿选择自杀来面对死亡?依据研究指出,青少年的死亡看法遇到媒体报道及社会新闻的影响很大,青少年的死亡看法亦进一步影响其死亡态度,自杀事件有时在青少年同侪间,仿佛存在着某种传染性,甚至被美化。教育部(民84)即指出,青少年正当自我找寻的阶段,比其余年龄层的人更简单遇到同侪与媒体的影响。我们特别担忧的是媒体中有关青少年自我损害的情节,造成青少年误认为那是一种流行趋向而群起效法。故谘商员在指导妄图自杀的当事人时,在关系成立牢固后,可试试咨询当事人准备自杀的方法,或要求当事人想象死亡的过程及死后的世界。比如要求当事人想象刀子划下手段瞬时的痛苦、血流满地的可怕情景及死后孤独未知的恐惧等。以唤起当事人正视死亡的难过与害怕,取消其进一步采纳自杀行为的勇气。)对社会评论的在乎愁闷程度与自杀意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