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90007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 主讲人:林毅夫 时间:2001/12/27 14:00 所谓当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不过如此而已。(听众笑)这次如果我讲得不好,大家觉得不过如此而已,那么这句话就有点功效。有人说:“他都可以称得上是著名经济学家,那么将来我努力一点的话一定可以超过他。” 我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一些我对理论方面的一些看法。很多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最近在倡导一个观点,就是二十一世纪一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但我认为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它也是中国社会学家的世纪。为什么要这样说,原因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理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理论事实上是在解释现象,理论是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的一套简单的

2、逻辑体系。在这套逻辑体系当中保留下几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即何为“因”何为“果”。实际上理论的贡献并不在于逻辑体系的复杂性,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它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我在观察一个现象时归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是学经济的。 大家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创立是在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国富论之后。从亚当斯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出自英国或在英国工作。例如:亚当斯密、马克思,一次世界大战至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经济学家开始逐渐出现在美国。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会有这种相对的时间、空间性呢?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以后直到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是英国。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经济

3、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经济理论是在解释经济现象,但是一个理论的贡献的大小不是从它数学和逻辑的复杂性来判断,而是从它解释的经济现象的重要性来判断。什么叫做重要的现象,我想是发生在最重要的经济体制中的经济现象。以前在美国经济最强的时候,国际上有这样一种比喻:只要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经济就要痪重感冒了。事实上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当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国的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时。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基本上也都开始衰退。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那么它的贡献是最大的。 通常一种理论是如何提出的呢?很多现象大家都看到了,例如美国经济的衰退。但你怎样把这个现象提升为理论呢?不能太复杂

4、,只能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保留几个简单的重要社会经济变量,提出理论的关键是必须生活在所处的经济圈子中,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现象。但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解释中国的改革,可能我们听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的。原因是他在提出这些理论时,不能把握住一些看起来很细微但影响到这个现象的重要因素。那么这样讲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当然将来如果有时间我还会专门来谈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增长。我相信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这种速度,那么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会变成世界最大、最强的经济体系。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会成为发生在全世界重要的

5、经济现象之一。 美国曾经有一本杂志专门办了一个讨论会来讨论我的一篇论文。这对一个初出茅芦的学者来说确实是很少有的,但这并不代表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也不是我的理论很有说服力。归根结底是中国的经济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这个道理不能仅仅归纳于经济学范畴,仔细想一想这对任何社会科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想看,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出自英国和欧洲。现在著名的法学家、制度学家都出自美国。虽然做为经济学家为了鼓励我的学生我说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前提是中国经济必须成为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系,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法学界、社会学等等也一样适用。 这些对未来

6、的预测,可以说对我们教师和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从目前学科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本人是研究制度经济学的,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发现各学科之间有很多方面能够交融在一起,而且彼此之间吸取养份。例如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外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从法学和历史学中吸取了很多养份。当然我个人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候我刚刚回国,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研究地大部分都是与改革发展有关的现实问题。因为我个人比较偏好理论,因此在研究现实问题时难免把它抽象化为理论。在工作期间,我个人吸取和总结了一些东西。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另外,如果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去研究是

7、否能对中国法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我今天想讲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是什么,用什么理论去研究更好。相信读过本科的人都学过政治经济学,政经包含一套无论在国内、国外大家都普遍接受的理论。但我仔细分析后,觉得那不是最好的理论。我想先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提出一种理论并不是做逻辑游戏。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并不是为了逻辑而逻辑,而是为了让这种理论更有生命力、更能解释一些重要的现象。 另外,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是否能更好的解释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关于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形成,我记得教科书上是这样说地:从中国来讲,计划经济体制是在49年建国以后。从工业方面是照搬苏联的经验而

8、来,那么苏联的经验又是从何而来?苏联是在斯大林领导之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就是所谓社会主义按比例、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制度。一般来说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出发来制定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这是我读书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这套理论可能不是最适合的理论。不适合的原因是从这个理论的逻辑本身来讲看不出什么毛病,我对这一理论产生怀疑是在1988年到印度开始的。印度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到印度后奇怪地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知道,中国一般大学的校内设备,好像除了殡仪馆之外什么都有。印度也是这样,更有趣的是我还被安排去和印度纪委进行座谈,然后印度纪委的代表问了很多中国纪委的情况,结果发现

9、基本上都是基于同一个样板。当时我在想如果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传统计划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体系。那么像印度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的体制方面、资源配置、纪委的投资等等为什么都和中国一样。 经过仔细的考虑,我发觉我们传统的计划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在资金非常稀缺的农业经济中去优先发展资金非常密集的重工业而必然形成的一种体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我们知道,在六十年代前还没有信息产业的情况下一个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是重工业。我是在台湾出生、成长的,在我小时候就听说大陆要建设新中国。当时在我的印象里建设新中国就是所有的工厂的烟囱都冒着黑烟。另外毛主席讲过: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要挨打。

10、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重工业有三个特性:1、重工业建设周期长;2、如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重工业发展早期机器、设备、原材料基本上都要从国外进口;3、一次性投资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他的国民经济也有三个特性:1、资金非常稀缺;2、农业剩余少导致资金稀缺;3、农业剩余不但很少而且分散。我想这些是在一个农业国家普遍反应出的特性。可是政府要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建设周期很长,如果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利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它无法介入建设周期长的产业。我们简单算一算,首先如果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月利是2.5%,那么年利就是30%。一个时间为十年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从现在开始借一元钱每年收

11、30%的利率。十年以后建成投产连本带利要还将近14元钱。我相信全世界没有获利这样高的项目,这样来看重工业是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第二、进口机器设备如果在外汇非常短缺的情况下,那么机器价格就会很贵。每一次投资规模都非常大,可是剩余很少又非常分散,如何来动员资金呢?将资金投资在一次性投资很大的领域。在这种状况下,这种项目是没有自生能力的。我是如何定义自生能力的呢?自生能力的概念是这样的。在一个开旷的、竞争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如果不需要政府的扶持就可以获得市场上允许的利润率,那么这样的企业和项目就具有自生力,反之就不具备。 事实上社会主义体系的根源就是要解决建设项目的自生能力而去运行。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地

12、呢?这当然是要靠行政力量。首先,如果你的建设周期很长就不得不实行高利率。政府基本上要人为的把资金价格压低。第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怎么办?扭曲汇率,抬高本地价格。第三、如何解决资金动员的问题。有些经济学家提出运用税收的手段,因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是在农村,因此主要的剩余在农民手里,可以采用税收的方式。但税收的方式遭遇到一些困难,第一、税收有一个收税能力的问题。如果农民是千家万户那么政府派人去收税的成本就太高了,这个成本不可行。第二、反弹情绪非常大。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当初有种说法: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开会可以、交钱不行,在这种状况下用收税来动员、集中农民手中的剩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其实不

13、仅是中国,我在研究国际贸易时发现有很多同样的情形,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很少使用价格补贴的方法,基本上使用的是扭曲汇率。 那么怎样来克服项目巨额资金的问题,当时提出的办法基本上是压低已建成项目的投入要素价格。如果这样做,这个企业就会有很大的利润和剩余,然后再把这些剩余集中起来做为下个项目的资金。投入要素包括原材料及工人的工资,但如果压低工人的工资又会连带另一个问题,给工人定工资前提是必须能够保证他们的生活。那么接下来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必须品的价格都会普遍降低,其中包括房租、医疗保险、粮食等等。这样就形成了宏观政策环境。这种宏观环境是一种体系,它是解决没有自生能力项目问题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压低利率、汇率

14、、投入要素价格、生活必须品价格等方式来动员资金。 如果把刚刚提到全部扭曲,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就必然会出现资源短缺的状况。为什么?我想大家都有一点基本常识,如果把利率压低就不单是重工业需要资金了,这样就会使资金的需求量加大。但问题是把利率价格压低后利率的利润就减少了,资金的来源就相对减少了。一方面资金需求多了,另一方面资金来源少了,这样就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在这种短缺的状况下如果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又怎能保证这些资金被用在优先发展的项目上。同理压低汇率也会造成上述情况,如果压低外汇价格那么进口设备的价格就会相对低一些,但怎能保证这些稀缺的外汇被用在进口设备上。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就不能让市场进行配置

15、。这就是说第一必须先由国家计划,把这些产业按照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排成等级。然后再用行政的方式按照国家优先计划的顺序把这些资金、原材料等分配到这些产业中。事实上整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被计划、行政所取代了。详细分析后大家会发现计划经济就是把价格扭曲后,为了保证这些稀缺的资源用到国家战略目标而必然形成的一种经济体系。同样在资本主义国家压低价格也是这样做的,二战时英国把战时经济的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压低采用了计划分配这种方式。 为了解决自身的自生能力问题首先扭曲宏观环境,然后再用计划、行政资源配置的机制来取代市场机制。事实上不仅是这样,它还会影响到微观经济。为什么呢?在前面所讲的宏观政策环境与

16、资源配置的这种体制下,已经建成的这些企业如果他们拿到一些廉价原材料,那么利润是非常高的。国家为什么让这些企业有高利润呢?是靠这些方式把剩余集中到企业里。如果这些企业是私人拥有,那么企业就能对这些剩余享有支配权。这些私人资本家即使有支配权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把所有的剩余吃光,因此就采用投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他们投资的目标是轻工业,因为轻工业投资周期短并且在那么种体系下轻工业产品都是短缺产品,在这个领域投资利润比较高。这样看来这些企业就不能让私人拥有。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建国以后实行新民主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之下私营经济的民族资本家至少应该有五十年的黄金时代,但是中国从1953年开始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没过多久就开始公私合营又逐渐过渡到国有化。事实上国有制也不是完全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国有制也是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 不仅是在所有制体系中,在那种扭曲环境的状况下一个企业获利与否和他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没有关系。假如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