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9153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的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学习生字,词意。2、 从文中找出诗句对应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3、 初步感受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教学过程:(一) 简介背景,引出题目。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提问:黄鹤楼在哪里?谁送别谁?教师板书:李白孟浩然3、教师简介背景:谈起李白和孟浩然,还有一段故事呢。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别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结成了忘年交。理解忘年交的意思。(不拘年岁备份的差异而交情深厚

2、的朋友)4、出示诗句:李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教师解释。通过这个爱字可见李白是多么的敬重钦佩敬爱孟浩然啊!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这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可真是难舍难分。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出示诗句。2、解释课题。3、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古诗。4、你能试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吗?5、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文包诗有一个特点。通常将古诗的意思、情感、意境隐含在文章中。请同学自读课文,把文中诗意相对应的句子画下来。(三)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昨晚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

3、一课,我们先一起来见证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暮春三月 烟雾弥漫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一江春水依依惜别 一饮而尽 顺江东下 伫立江边 凝视远方 按捺不住(1)指名读词语,相机理解词语意思。(2)你能根据刚刚我们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读出画面读出故事?自己试试。(四)概括主要内容(1)你能利用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指导学生概况故事应该抓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况。(2)交流自读课文之前的一个问题,找出诗句在文章相对应的句子。(3)出示学生句子及诗句。(4)学生自由读。(5)齐读,女生左,男生右。齐读古诗。4、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浓浓的思念。是一杯白白的酒,盛着浓浓的思念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此地此景,他们心情如何?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让我在读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注意读出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感。下节课我们深入的走进文本,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