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8851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 学 试 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铅笔芯的原材料为铅,儿童使用铅笔时如果用嘴吮咬能够引起铅中毒B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有物质的变化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滤纸过滤的方法D金属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2 被誉为“太空金属”的钛,在室温下,不与水、稀硫酸、稀盐酸和稀硝酸作用,但易溶于氢氟酸,这是因为 ( ) A氢氟酸的酸性比其

2、它酸强 B氢氟酸的氧化性比其它酸强C氢氟酸的还原性其它酸强 D钛离子易与氟离子形成可溶性难电离物质3总压强为30107 Pa时,N2、H2混合气体 (体积之比为1:3) 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25107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A35%B30% C 25% D20%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mol Na2O2晶体中共含有4NA个离子B01mol 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NA个胶粒C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含有NA个氧原子D电解精炼铜时每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5有下列气体:SO2,H2

3、S,H2,HI,CO2,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 B C D6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不可能是 ( ) ANaCl Na2S04 BNaCl NaBr Na2S04 CNaBr Na2S04 DNaCl NaI Na2S047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C装置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D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8下列离子方

4、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碳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后的气体混合物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SO2+4OH-=SO2-3+CO2-3+2H2O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2HClO+CaSO3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 2NO3-+8H+6I-=3I2+2NO+4H2OD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9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 BNH3 CNO2 DH2S10某炼金厂

5、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BCN可被Cl2氧化成(CN)2C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DHCN的电子式为HC N11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使之充分反应,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与m2关系是 (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小于m2 Cm1可能等于m2 Dm1一定等于m2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则

6、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 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可用水鉴别NH4Cl、NaOH、NaCl三种固体B可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的CuCl2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必须相等14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A、C同主族,而且三种元素原

7、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沸点:A的氢化物低于C的氢化物C常温下,B的硫酸盐溶液pH7 D56 g铁与足量的C化合,转移03 mol电子15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 H1=Q1kJmol1C2H5OH(g)=C2H5OH(l) H2=Q2kJmol1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kJmol1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 )AQ1+

8、 Q2+Q3 B05(Q1+Q2+Q3)C05 Q215 Q105Q3 D15 Q105 Q2+05Q316现取m克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mol/LNaO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molB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molC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LD与合金反应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填空题17(6分)有一无色溶液,含有Na+、Ag+、Ba2+、Al3+、AlO2-、MnO4-、

9、CO32-、SO42-中的许多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在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3)判断沉淀乙成分的方法是 。18(10分)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强酸。根据二者与金属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 A336L B224L

10、C2016L D672L若向上述反应的体系中再加入硝酸钠,有什么现象出现?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2)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成分是 ,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为下列数据中的 。 A01mol B015mol C02mol D025mol19(12分)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B、C同周期,A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大的;B、D同主族。己知D元素的一种单质是日常生活中饮水机常用的消毒剂,C元素的单质可以从A、B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B元素的单质。(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A

11、元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写出C元素的单质从A、B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B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4)和均具有漂白性,二者的漂白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5)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3H2N2 2NH3 H=924kJmol1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 (不改变、和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温度为T时,将2a mol和a mol放入05 L 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O2一定条件反应+O2 一定条件反应+H2O 反应DCB20(12分)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某些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1)若A是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B、C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反应生成一种无毒的气体。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CD ; A和C反应 。(2)若A是金属单质。向AlCl3溶液中滴加D的水溶液,能看到的现象是 ,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继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可看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1(12分)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