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88068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一)正确使用显微镜。(二)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三、实验器材 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一)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图3-1)显微镜是进行细胞、组织研究和实验的重要仪器之一。显微镜可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精密度很高的电子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目镜、双目镜等多种类型。在实验课中,双目镜常用于示教,

2、学生实验多用单目镜。现重点介绍普通单目镜的一般构造。1镜筒:镜筒装接目镜。2旋转盘:接于镜筒下方,嵌装物镜,可以旋转。3镜台:放置玻片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光线可通过此孔,两侧装有压片夹或推进器。4光圈:位于集光器上方,可任意开闭,以调节光线强弱。5集光器:由几片透镜组成,用以聚集光线,可上下移动,以调节光度。6副镜台调节器:转动时可使副镜台上下移动,以调节亮度。7反光镜:为集光器下方的圆镜,有平凹两面。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弱时使用。平面镜只有反射作用,光线强时使用。此镜片可向各方向转动,收集光源。8目镜:嵌于镜筒之顶端,刻有5或l0或15等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9物镜:嵌于旋转盘下,

3、分低倍、高倍和油镜3种,上面均刻有放大倍数,如l0或40或100等。低倍镜放大约10倍,镜头较短。高倍镜放大约40倍,镜头较长。油镜放大约90100倍,镜头最长,有红线或黑线作标记,用时在镜头与玻片之间要加香柏油。10镜臂:位于中部,呈弓形,作支持和握取用。11细调节器:位于粗调节器下方,调节轮较小,旋一圈可升降镜筒0. lmm。12粗调节器:位于镜筒两侧,调节轮较大,旋一圈可升降镜筒10mm。13镜座:在最下部,呈马蹄形,作支撑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 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置于镜筒直下方,放大光圈,适当下降集光器,两眼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注意两眼睁开,勿用右眼),转动反光镜

4、,使镜内视野完全明亮为止。 2装片 用粗调节器升高镜筒,将切片平置于镜台上(盖玻片必须朝上);移动切片使需观察的部分移至圆孔中央,并用压片夹固定(如有推进器时,可先将切片固定,再将标本移至圆孔中央)。 3使用低倍镜 向前转动粗调节器,应从镜侧密切注视,使镜筒慢慢下降至距离玻片约3mm时为止。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向后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慢上升至见到物象。再转动细调节器,将物象调节到最清晰时为止。 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广,能看见较多结构,宜多下功夫观察和寻找组织结构,不要急于使用高倍镜。 4使用高倍镜 在低倍镜下将需观察的结构移至视野中央,再把高倍镜转至镜筒直下方,通常只需转动细调节器调节焦距即可得

5、到清晰的物象,如光线太弱,可开大光圈,升高集光器。在使用非原配镜头的显微镜时,则应先用粗调节器升高镜筒,再调换高倍镜,按使用低倍镜的步骤进行。 5使用油镜 在使用油镜之前需将油镜头和玻片用二甲苯或1:1乙醚纯酒精拭净,将高倍镜下已找到的结构,移至视野中央。接着,将镜头升高约1cm,将油镜头转至镜筒直下方,滴香柏油一滴于切片上欲观察处(注意滴油时切勿产生气泡)。从侧面注视镜头使之慢降至镜头浸入油滴,约与玻片相隔0. 5mm,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细调节器使物象至最清晰为止。使用油镜时,需要更强的光线,用后须用擦镜纸擦净镜头和玻片上的油迹,再用1:1乙醚纯酒精拭净。(三)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

6、结构取细胞模型,观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辨认细胞质的细胞器,分别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思考它们的功能。(四)观察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1取各类上皮组织切片,观察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2取疏松结缔组织与致密结缔组织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特点,取软骨组织与骨组织切片,用低倍镜观察,可见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和间骨板;内、外环骨板由于制片时不能同时保留故不能清晰辨出。用高倍镜观察,可见骨板间有许多呈黑色的卵圆形小腔,即骨陷窝,四周的黑色小支,即骨小管,还可见相邻骨陷窝之间的骨小管彼此相通。3取骨骼肌纵切片与横断面切片,用低倍镜和油镜切片或幻灯片观察,Z线、H带、I带、肌节等,观察骨骼肌细胞的结构特

7、点。4取脊髓灰质涂片,可见胞体与胞突(轴突与树突),选择一较清晰的神经元,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神经细胞质内尼氏体、核仁。五、注意事项(一)使用显微镜 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禁用口吹或手抹目镜、物镜上的灰尘或污物,要用擦镜纸或绸布拭净,以免损坏透镜;严禁拆卸、调换和玩弄目镜、物镜;使用调节器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离座位时,需将显微镜扶直,并推至桌子中央,以免撞翻。收藏:使用完毕,将镜臂转至垂直位,移去玻片,升高镜筒,将物镜转至两侧,不使任一物镜对准圆孔,然后再转动粗调节器,使镜

8、筒下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折回原来的位置,拭净镜座、镜台,最后收回。 (二)观察切片六、实验作业(一)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二)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三)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实验二 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三)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四)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五)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

9、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椎连结的脊柱模型,了解脊柱的整体观、人类脊柱的特征,胸廓的组成与形态特征,熟悉各关节的运动。(六)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二、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三、实验器材(一)人体骨架模型: 人体骨架、人体完整散骨模型、脊柱模型等。(二)人体完整的散骨模型: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模型,关节分类模型,椎连结模型、颅骨模型。(三)人体肌肉模型:全身肌肉挂图和模

10、型,上、下肢肌肉模型,躯干肌模型等。四、实验步骤(一)观察上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二)观察下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三)观察躯干骨、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四)观察颅骨、掌握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五)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用关节类型模型来观察关节类型。(六)观察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关节类型及运动功能以拼接组合人体各主要关节,完成上、下肢各关节运动的实践。观察椎骨的连结,分辨各段椎骨并组合,观察胸廓的形态,完成脊柱的运动实践。(七)观察上、下肢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旋前肌、旋后肌、髂腰肌、缝匠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

11、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运动脊柱的肌肉、腹肌、竖脊肌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确定其运动功能,分组进行活体表面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五、注意事项 注意骨骼的位置和关节的形成。六、实验作业(一)说明抽查部分骨的名称、位置、主要结构。(二)说明人体主要关节结构名称、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功能。(三)说明所指的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运动功能。(四)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三 人体动作的综合分析与实践一、实验目的(一) 运用所学习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深入理解和分析人体各关节和肌肉在各项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二) 为指导体育运动项目的教

12、学与训练、设计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力量与柔韧性练习手段、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二、实验原理体育项目繁多,动作复杂多样,可借助相应的条件,对常见的较为简单的运动动作进行练习和解剖学分析,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肋木悬垂举腿、马步、哑铃侧平举等。通过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关节做什么运动,由哪些肌肉完成,肌肉的工作性质和固定条件是什么等。分析运动动作的发展变化,判断动作技术的质量水平与练习效果。原动肌分析方法:环节运动时所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力可以归纳为肌力和外力两类,根据肌力矩和外力矩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就可以判断环节的运动方向、原动肌及其工作性质。三、实验器

13、材哑铃、单杠、肋木等。四、实验步骤动力性动作分析:(一)直腿仰卧起坐1.动作要领描述该动作要求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图3-2)。2.划分动作阶段仰卧起坐动作可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3.制表分析例: 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环节关节运动环节与外力矩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脊柱腰骶关节屈相反,M肌M外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胸锁乳突肌等下固定克制工作骨盆髋关节前倾相反,M肌M外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等远固定克制工作注: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直腿仰卧起坐动作还原阶

14、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环节关节运动环节与外力矩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脊柱腰骶关节伸一致(慢),M肌M外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胸锁乳突肌等下固定退让工作骨盆髋关节后倾一致(慢),M肌M外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等远固定退让工作注: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且肌力矩小于外力矩,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对侧4.动作综合评价仰卧起坐是发展腹肌力量的最常用的锻炼方法。(二)俯卧撑1.动作要点描述: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2.动作划分阶段:可分为准备姿势、下降和撑起三个阶段(图3-3)。3.动作分析制表:实践后完成。4.俯卧撑动作综合评价(1)发展前锯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和肱三头肌等上肢肌肉的力量。 (动力部分)(2)训练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竖脊肌、髂腰肌等肌肉的控制能力。图3-3俯卧撑实验作业 通过动作练习,完成动作分析的表格填写。俯卧撑动作撑起阶段上肢肌的动作分析环节关节运动环节与外力矩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注:俯卧撑动作下落阶段上肢肌的动作分析环节关节运动环节与外力矩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注:动作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