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87822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井筒携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孙会来 刘春雨 吴光 文相连 闫伟(采气分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摘要:气井开采过程中,很多原因会造成井底积液,对稳产能力构成很大挑战,也降低了气井开井时率和气井利用率,影响气田开发效果。结合两种临界流量计算模型的特点,采用徐深1区块、升深2-1区块的生产数据,对比气井的动态特征及积液情况,分析两种临界流量模型的适用性。从携液能力评价、油管状态、完井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对积液气井的积液原因加以分析。针对各种改善井筒携液能力的工艺技术手段,调研分析应用中的技术界限,以指导气井生产。主题词:井筒携液 临界流量 积液诊断 排液工艺 技术界限井底积液是指气井中由于气体不能有效携带出液

2、体而使液体在井筒中聚积的现象。气井中的液体逐渐累积导致产量下降,生产时间缩短,甚至停产。无论是高产井还是低产井,积液都可能影响气井生产,具体情况取决于油管尺寸、井口压力及产液量等因素。1 临界流量的计算方法1.1高速气流携带的液滴运动特点高速气流携带的液滴受到速度压力的作用,同时,它又受到力图保持它完整的表面力的作用。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一种是速度压力,另一种是界面表面力。这两种力的比值称为韦伯数,韦伯数临界值在2030之间变化。Hinze认为如果韦伯数超过临界值,液滴就会粉碎。Turner采用大的临界韦伯数30,导出了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流速和临界产量公式。相对于高速气流运动的液滴,其前后存在一

3、个压差。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液滴产生很大的变形,从圆球形变为椭球形(如图1)。圆球形液滴的有效迎流面积小,需要较高的排液速度才能把液滴举升到地面;而椭球体有较大的有效迎流面积,更容易被气流带出地面(如图2)。 图1 在高速气流中运动的液滴形状 图2 预测临界流量的假设液滴模型1.2两种临界流量计算模型的对比对比Turner模型和扁平模型,两种临界流量计算模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见表1):(1)假设条件不同,Turner模型假设液滴形状为圆球形,而扁平模型假设为椭球体;(2)曳力系数不同,圆球形液滴的压力系数为0.44,而椭球形的曳力系数近似等于1.0;(3)计算公式的形式相同,但Turner

4、模型的系数比椭球形计算模型的系数要大很多。表1 两种临界流量计算模型对比表对比内容Turner模型扁平液滴模型假设条件圆球形椭球形曳力系数取值0.441.0最小临界速度公式1.3临界流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收集徐深1区块、升深2-1区块的42口气井的动态数据,气体的比重取为0.6,界面张力取为0.060N/m。用两种模型分别计算出井口临界流量(见表2),Turner模型的计算结果远大于扁平液滴模型的临界流量,为扁平模型计算结果的2.64倍。表2 实例对比分析井号油压(MPa)日产气104m3/d产水量(m3/d)圆形模型104m3/d扁平模型104m3/d是否积液XS118.414.07 5.63

5、 11.66 4.42 未积液XS1-2011810.14 3.85 7.58 2.87 未积液XS1-20325.210.09 3.23 12.82 4.85 未积液XS1-324.911.26 2.48 11.74 4.45 未积液X1-30419.414.28 3.43 7.87 2.98 未积液XS1-410.96.39 2.94 8.38 3.17 未积液XS1-X202186.76 5.68 10.84 4.10 未积液XS6-208129.79 2.94 6.31 2.39 未积液XS1-113.714.36 4.31 6.86 2.60 未积液XS1-10123.813.59

6、5.44 8.27 3.13 未积液XS1-225.88.45 1.01 8.70 3.29 未积液XS6-108166.19 6.68 7.40 2.80 未积液XS511.382.14 3.98 6.26 2.37 已经积液XS623.513.90 3.06 8.43 3.19 未积液XS6-17.92.61 1.31 7.50 2.84 已经积液XS6-262.45 0.95 6.26 2.49 已经积液XS6-20794.25 1.70 5.48 2.07 未积液XS6-20915.35.83 2.10 7.35 2.78 未积液XS6-2105.41.49 1.02 4.20 1.5

7、9 已经积液XS6-211144.78 1.53 7.20 2.73 未积液XS6-319.64.65 1.77 8.32 3.15 未积液XS6-10427.710.88 1.52 8.99 3.40 未积液XS6-105304.83 3.50 9.51 3.60 未积液XS6-10724.39.04 3.62 8.84 3.35 未积液XS6-20528.915.03 3.31 12.45 4.72已经积液XS6-10122.28.42 3.37 12.25 4.64 未积液XS6-102157.41 8.89 10.62 4.02 未积液XS6-10318.25.82 6.17 12.2

8、1 4.62 未积液XS6-20225.810.58 3.38 13.37 5.06 未积液XS6-X20122.52.70 7.55 8.84 3.35 已经积液XS60325.910.44 3.97 13.08 4.95 未积液SS2-123.712.04 1.02 8.43 3.19 未积液SS2-1218.57.70 1.38 11.72 4.44 未积液SS2-5225.65 1.16 8.65 3.28 未积液SS2-6226.62 2.97 8.44 3.20 未积液SS2-723.86.91 68.847.83 2.96 已经积液SS2-25195.65 0.94 11.75

9、4.45 未积液SS20222.45.48 1.60 8.47 3.21 未积液SSG218.69.13 0.94 4.65 1.76 未积液SS2-1718.58.34 1.16 7.51 2.84 已经积液SS2-1923.28.00 0.93 12.34 4.67 未积液SS2-2123.36.33 0.81 8.51 3.22 未积液如图3所示,采用Turner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流量与气井日产气量的对比来看,近70%的气井,日产气量小于井口临界流量。按照Turner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流量明显偏高,三分之二以上的气井有积液风险,与实际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偏差较大。图4描述了扁平液滴模型计算

10、的井口临界流量与气井日产气量的对比情况。显示有5口井由于携液能力不足,存在积液风险,与实际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符合程度较好(见表3)。图3 Turner模型的计算结果 图4 扁平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表3 气井积液情况表(徐深1区块、升深2-1区块)井号日产气量(104m3/d)井口临界流量(104m3/d)稳产能力(三类)无阻流量(104m3/d)积液原因徐深52.142.37类13.36携液能力不足徐深6-12.612.84类8.76携液能力不足徐深6-22.452.49类10.68携液能力不足徐深6-X2011.491.59类3.99携液能力不足徐深6-2102.703.35类7.59携液能力

11、不足升深2-76.912.96类12.82关井积液徐深6-20515.034.72类88.65关井积液升深2-178.342.84类49.48油套连通2 气井井底积液原因及诊断井底积液的存在对气井产能的发挥造成很大影响。气井生产过程中,很多原因会引发井底积液,如气井自身产量不高,不能满足井筒携液的要求;油管渗漏使得产出流体必须通过油管和环空流到井口,大大降低气井的携液能力,易造成井底积液;出水气井关井时,井储效应的存在使得气、水继续流向井底,造成井底积液。2.1 井底积液的原因(1)自身携液能力影响携液能力不足的5口气井,包括徐深5井、徐深6-1井、徐深6-2井、徐深6-x201井、徐深6-2

12、10井,都属于稳产能力较差的类气井,无阻流量小,单位压降产气量低。投产之后,这些气井的产气量很快就降低到临界流量以下,造成气井发生井底积液。(2)油管状态的影响2009年4月,升深2-17井油压等于套压,判断油管发生渗漏,导致油管与环空连通,大大降低了井筒携液能力,引发气井井底积液(见图5)。 图5 升深2-17井采气曲线 图6 徐深6-205井采气曲线(3)出水气井关井的影响出水气井正常生产时,气井产出地层水。关井后,由于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使得气、水继续流向井底。连续生产的产水气井关井时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容易导致气井再次开井时井筒积液。如徐深6-205井(见图6)、升深2-7井出现的井底

13、积液现象。(4)完井方式的影响分公司所辖气井(直井)均采用油管悬挂在射孔段上部一定位置的完井方式。这种情况下,对于油管底部至射孔段的部分,需要利用井底附近的套管直径进行分析(见图7)。对徐深1区块、升深2-1区块的42口气井进行计算,得到油管底部射孔段上部的临界流量,与实际日产气量进行对比(见图8),油管底部以下无积液风险的气井只有9口,占比21.4%。携液安全区积液风险区图7 油管底部至射孔段临界流量 图8 油管底部射孔段上部携液风险图2.2 井底积液的诊断方法(1)孔板压力峰值法当气井有液体产出而没有井底积液时,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于气体中,呈雾状流特征,并且对孔板压力没有任何影响;而当液体以段塞流的形式流过孔板时,由于液体密度相对较大,会导致孔板压力产生一个峰值,说明液体开始在井筒或管线中堆积,或者液体以段塞流的形式到达地面,并开始以不稳定的流量产出。(2)井口压力分析法井底积液增加了流体对地层的回压,降低了井口油压。此外,随产液量不断增加,油管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