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87484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塘外中学 王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奉贤区2010年初中数学论文评选登记表论文题目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作者姓名王佳所在学校塘外中学联系电话13611975458邮 编201408通讯地址奉贤区塘外中学合作者姓名1. 2. 3.内容摘要(200字左右):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强调是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广大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应积极探索探究性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在主动

2、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摘 要: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强调是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广大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应积极探索探究性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 探索,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有句名言: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就没

3、有数学的发展。”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 人们日益重视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今人们关于科学教育的着眼点, 已从主张“是为了科学知识”逐渐转向“是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 也就是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现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双向互动, 解决学习中的阻碍, 掌握所学知识。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而数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探究欲望心理研究结

4、果表明: 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 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 这时大脑活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 提出恰当的问题, 然后引导他们展开积极思维, 探求问题的结论, 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状态中积极思维,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红角和蓝角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红角对蓝角说:我的角比你大。蓝角却反驳说:你看,我的两条边比你的长多了,那当然是我的角大。就这样,它们两个人争的不可开交。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学生们都热情

5、高涨,我顺势宣布利用手边的工具,同桌合作,帮它们比比大小。学生动手操作后,有的用三角尺比较、有的用量角器去量、有的干脆把两个角剪下来再比较汇报交流时大家都一致认为两个角一样大。这时可以直奔主题,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水到渠成,就比较容易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以“法官”的身份出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轻松学习,畅所欲言,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主探究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一些新鲜生动、真

6、实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二、小组合作交流, 营造探究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去学习数学, 去研究数学, 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发表独立见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究,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

7、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长方体的元素”是初中数学中几何方面的内容,直观性比较强,所以我想到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橡皮泥和吸管搭一个长方体框架,然后总结长方体的元素。在这节课中搭长方体是个难点,很多同学可能会无从下手,因此在搭长方体框架前,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搭长方体的方法,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的眼、耳、手、口、脑五官齐动,当学生获得了其它同学或教师的信息和思想后,可以使他们的思维畅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一些学困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就是浑水摸鱼,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讨

8、论、操作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工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养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团队精神。三、鼓励求异思维, 培养探究意识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思维点出发,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求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善于指导学生做“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练习。特别是在寻求“一题多解”的过程中,

9、能够让学生巩固知识、活用知识、发展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中”,我曾用了一节课专门讲了一道题目,即用不同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于这节课只讲一道题目,很多同学都觉得很好奇,对他们来说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轻松的数学课,因此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并认真思考这道题的解法。一节课下来,学生想到了一种代入消元法、两种加减消元法以及把“3x+2y”看成一个整体共四种方法。在这节课中,首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让大家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满

10、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习数学,可以充分利用变题, 学会解一类题。在变题中, 学会探索; 在变题中, 学会创造;在变题中, 把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机智。 利用多题一解,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求异思维训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水平,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四、组织探究活动,形成探究风气 数学是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

11、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安排学生探究。首先,给每个小组学生发三组木棒: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试着摆三角形,并量出三组木棒的长度。最后,把学生量得的木棒长度分三块列在黑板上:一块是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数据,一块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长度的数据,一块是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长度的数据。问:“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长度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块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

12、的会用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线段,有的会用两线段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等等,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一一筛选,或者举例否定,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 组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探究的风气。 总之, 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 挑起“问题”, 营造良好的氛围, 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层层推进, 直至达到探究目标。通过探究学习, 学生在努力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参考文献1 徐利志.数学方法论选讲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9.2 刘兆明.中学数学法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3 候敏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 汪杰良.特级教师曾容数学教学探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3):23-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