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87261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逶、迤、磅、礴”四字, 会写“丸、崖、岷”三字。能正确读 “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词卡、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诗句意思。 3、了解长征的背景。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生字

2、、词的含义。 2、理解诗句意思。 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话同学们,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感觉到幸福了吗?那谁能夸夸我们的幸福生活。二、引入揭题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被你们的幸福生活陶醉了。是呀,我们每天都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可以坐在设备齐全的微机室里学习,可以免费地吃着国家提供的美味又营养的间餐,我们吃不愁,穿不愁,是多么的幸福啊。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以前的战争时期,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想坐在教室里读书那可是奢望啊!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的,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万里长

3、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吗?下面就请欣赏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下的七律长征,看看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1、播放课件(七律 长征诗朗诵)2、板书课题:七律 长征三、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2、简介长征路线图,交代写作背景(播放课件,教师讲解)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敌军的四道封锁线,其中血战湘江,十分惨烈,红军由八万人锐减到三万。

4、1935年4月,红军到达贵州的遵义,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飞夺泸定桥,体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爬雪山,过草地,更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35年10月,当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时,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 长征。我们细读这首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

5、命精神。3、再次自由读文(出示读文要求)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要求:注意,初读时要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准确。再读时,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4、指名读诗,读正确、流利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5、范读课文,读出感情课题的味道真不错!同学们,读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要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比如长征这个题目我们就要读出“长”的味道。那该怎样读?(学生读),再听老师这样读“长征”,有

6、感觉吗?所以,一定要敢于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谁也来读一读这题目。诗的味道还有读得更好的吗?对,带着这种感觉请你再读读这首诗。要慢一些。范读,体味感情 (播放课件)下面请听范读,看看人家是怎么读的。老师也来读读,当然,我读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味道。仅供参考!再次齐读,读出味道。我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我们来一起读。齐:四、理解课文1、默读,静思大意。读得好!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请同学们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七律长征,想一想,这首诗每句话大概在讲什么意思。稍后与同学们交流,你读懂了哪些比较难理解的

7、句子?拿起笔,边默读边思考边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研读,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讨论研读,适时播放课件)逐字逐词逐句理解诗句内容(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指导读:(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

8、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这句话的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指导读:那么该如何读好这两句话呢?也就是哪里要轻读,哪里要重读?谁能来读给大家听听?(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能给大家说说理由吗?(“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两句话。(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

9、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这句话的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指导读“云崖暖”和“铁索寒”不是指气侯变化,而是讲述了两场战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是这样的。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更是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一面假装攻打这头,吸引敌军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另一面奇袭,缴获渡船,成功渡江,不费一枪一弹,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了。所以,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喜悦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那么应当用什么的语气读?(高兴、欢快)来

10、,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这样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面上只有几根铁索,对岸的敌人早把木板抽掉了,踏在桥上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更不要说还要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了!所以,这场战役不知道牺牲了我们多少的红军战士啊!因此,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悲伤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寒),那么应当用什么语气读(深沉)。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让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出一喜一悲的味道来!(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1、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这句话的意思是: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五、小结本课这节课我们对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和诗句的意思也有了基本的理解,感受到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那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齐读一遍吧!六、作业1、背诵本诗2、用自己的话,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诗歌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体会全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体会全诗所

12、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律 长征,我相信同学们对诗句意思有了基本的理解,那么谁能把毛泽东的这首七律 长征有感情地背诵一遍呢?2、指名背诵3、展示作业谁能把上节课老师布置的把诗歌改成故事的内容展示一下?4、齐背课文(1)简评作业写作(2)现在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次饱含感情地齐背这首诗吧。二、深入学习1、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老师这有几幅长征的图片,不知同学们能用长征里的诗句对应吗?并给图片取个名

13、字。2、出示课件(长征 五幅征难图,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板书:越五岭 跨乌蒙 渡金沙 夺泸定 过岷山3、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五幅征难图,面对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细浪”、“泥丸”极言山之渺小,这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

14、难;愈小则愈显红军之不怕。更加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

15、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反衬出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夺泸定,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