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86639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策略【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小学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还将长期存在。因此,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对农村教育事业和关爱下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学习动机 个性心理 焦虑心理 依赖心理 犯罪越轨 自我封闭 情绪不稳 交友困难 内心迷茫 排斥学业 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提高认识 促进健康 落到实处 个别辅导 准入制度 社会帮扶 改善环境 主导作用 留守子女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者被寄宿有亲戚家

2、甚至自己独自在家,与父母较少交流和接触,父母最多间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因此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机不科学,学习后劲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子女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2、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父母均外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子女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3、焦虑心理突出。看到了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

3、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4、依赖心理较强。 留守子女多由祖辈抚养,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

4、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6、自我封闭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祖父母,而祖父母又不能很好的跟这些孩子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每天处在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里使他们总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会变得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焦虑极易使这些孩子养成孤僻、自卑和封闭的心理。7、情绪不稳 农村中小学里的留守儿童基本上处于身心发育最重要阶段,由于这种不同于其他儿童的特殊心理,还有进而形成的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感觉别人对其不够重视、不够关爱,常常对人产生敌意,情绪容易失控。对老师、同学以及监护人的帮助总有种叛逆心理,甚至扭曲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而产生暴力倾向。

5、8、交友困难 留守儿童在情绪上、学业上的问题使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如就参加集体活动而言,很多留守儿童要么不感兴趣,要么别人邀请才参加,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我所带的班级而言,平常开展的一些有益的活动,留守儿童积极性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与沟通,自卑和胆怯心理严重,使他们也相对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9、内心迷茫 留守儿童往往内心很迷茫,他们不知道以后的路该如何走。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并不富裕的家庭也是他们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状况。而他们的父母大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终身发展也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往往也从实际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

6、,要求这些儿童过早的走上社会。但这些儿童本身却对社会缺乏一定的认识,因而在徘徊中迷茫而苦恼。10、排斥学业留守儿童很多排斥学业,排斥老师和同学,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因素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父母外出务工所引起的情感缺失,而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社会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放与交融使我们这个社会发展既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人们对道德认知的下降还有情感价值观的偏离,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影响下,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引导而走向心理的反面。(二)学校因素 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人民生

7、活水平上,在基础教育方面,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学校,资金分配也不公平,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留守儿童又集中在农村中小学,这就直接造成这一部分群体缺乏良好的教育管理与生活补助。没有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对他们学业的进步也会有消极的影响,在受“读书无用论”和枯燥的学习环境以及升学压力下,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三)家庭因素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在思想上和文化上都存在很大的交流障碍,甚至生活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应该说,家庭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三留守儿童心

8、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一) 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务工父母应改变读书无用论有错误思想,不能片面地认为外出务工既能省学费又能挣钱。重要的是父母应对子女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尽量同子女交流,一起商量某些事情,主子女明白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二)放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准入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还是将其与父母不分离。一方面,城市应逐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保驾护航。一方面,城市公办学校应给与这一部分学生相应的优惠措施,摈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心理。(三)重视社会帮扶的作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心

9、理健康问题,还有营养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相生相伴。要解决好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同时解决好其他问题。(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使子女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五)教育者要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

10、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六)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三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四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

11、收到最佳效果,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七)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因此,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子女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策略 颍东区插花镇二学区尹堂小学:许玉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