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86498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关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关于心理标识在教育效果方面的重要性试验我想每位教育者都已经熟知,但大家在给学生的差异分类时,往往忽略了我们潜意识当

2、中对学生的称谓,当我们给一个学生戴上一顶标识后,人的惯性使我们不再去发现新的闪光点。因此我们慢慢的将一个坚持进步的学生丢在路上,这时一个真正的学困生便产生了。而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只是我们在教育思想的深处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

3、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三、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从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

4、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般困难。当然由于教材进度、大班额教学等问题我们可能没办法为一个孩子过多停留,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恰恰是这种不关注、齐步走,导致一些孩子中途掉队。学困生的产生就成了必然。四、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

5、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学困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自我生活积累足够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凭借自己的“聪明劲”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在好成绩的后面隐藏的是孩

6、子学习品质的停滞,或者缺少磨砺,这样的孩子如果学习内容复杂,自身积累不够,那么仅仅靠一点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就显现出所谓的“后劲不足”,其实这里所谓的“后劲不足”就是因为孩子缺乏优秀的学习品质,不能正确的看待聪明和努力、勤奋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方面浅尝辄止,寄希望于“一招鲜,吃遍天”。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不同、施教过程当中情况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由于篇幅有限,能力有限,本文只能做以上简单分析。但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我们老师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湖南金海中学,闪光教育,精品初中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定点学校 中央

7、美院附中生源基地 全国首批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 新加坡政府理工大学预科班留学生基地。欢迎教坛俊杰加盟金海,莘莘学子选读金海! 垂询:金海周德明 QQ: 湖南金海中学 金海周德明 等级 光明使者财富 1积分 2029经验 39443文章 1697注册 08-07-23 09:03 发表 2009-05-18 11:15:37 第2楼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一、 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

8、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

9、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

10、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学困生的几种心理: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

11、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三、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

12、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

13、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4)建立学困生个案。 2、教学对策(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

14、性循环。(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

15、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及时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