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86017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离骚》教案(山东省临朐第七中学王法娟).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临朐七中 王法娟教学目标:1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 3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学建议: 1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欣赏诗句。 2这首诗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学生仅疏通文字是不可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和思想的。可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诗歌内在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

2、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诵读。鼓励学牛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4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5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

3、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介绍楚辞。 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形式特点。“楚辞”之所以姓“楚”,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代表着中

4、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2介绍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生活在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他所属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

5、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教师可参考教参上“屈原的政治活动”部分给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经历的政治斗争。)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 400多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代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

6、”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三、新授 1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 3学生质疑。 要求:对自己不能理

7、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老师作出回答。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忳:忧闷。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

8、陆离”形容色彩繁杂。)4学生说出课文意思。 要求:指名35人回答;纠正。5课堂练习:(幻灯打出)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1)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以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纕兮竞周容以为度 (3)虽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作业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4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

9、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二、当堂背诵 三、研讨课文 1理解思想内容 分析、讨论、概括: (1-7):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2赏析重点诗句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幻灯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

10、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四、分析特色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

11、厚的地方色彩。3赋的运用。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 (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 讨论,明确: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

12、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五、课堂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我们的课文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短短的24句,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六、布置作业。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和泽文对照阅读)。 3作文:请以屈原的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