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85017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画.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是古希腊美术中“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代表作,它是一副陶瓶画,画面是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所以又属于”黑绘”风格的画作。在这幅瓶画中,陶瓶上标明绘制者叫欧克塞基。他是阿提卡有名的瓶绘艺术家。瓶画描绘了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另一位英雄埃阿斯率领12艘战船,在去特洛伊的路上突遇暴风雨,只得停船靠岸休息,休息期间两人玩掷骰子的游戏的情景。图中左侧为阿喀琉斯,右侧为埃阿斯。虽然看起来他们在忙着游戏娱乐,但是手中的长矛说明他们随时做着出发战斗的准备。画面的主体人物被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形象轮廓突

2、出,如同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在这幅瓶画中,我们看到,古希腊人在人物刻画上已趋精细,能够十分熟练地运用线条,修饰画面的图案也非常时尚。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背景故事: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故事背景取自于新约圣经,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

3、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达芬奇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让中心焦点集中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耶稣伸开双手,低垂双眼。他已经把话说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势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启迪人们去内省,去沉思。作品运用了高超的明暗技法,“达芬奇被认为是明暗对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后的晚餐,

4、在较后的艺术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所有人物都被统摄于神秘而宁静的光影之中。亚历山大的胜利 阿尔特多菲尔是德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其画以线条准确和色彩丰富著称。在这幅亚历山大的胜利之前没有任何历史绘画试图描绘出这种看起来无限数量的士兵。但阿尔特多菲尔在这幅画中表现出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对细节的和谐组合,更突出的是其画面布局的宏大轮廓:画家引领我们的视线穿越整个地中海地区!画面中央是东地中海和塞浦路斯;越过狭长的地峡是红海;红海右侧是埃及和尼罗河,尼罗河三角洲被准确地描绘为7块;左侧是波斯湾;而高耸的山峰下是巴比伦塔。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明确的有限空间界限概念相反,阿尔特多弗尔这里

5、试图描绘出一种“全球疆界”。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亚历山大在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布列达的投降布列达的投降又叫布雷达的投降、勃鲁达的投降、枪林,是画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军事胜利为素材创作的历史画。前景中,荷兰布列达城败将正把一串城钥交给代表西班牙军的斯宾诺侯爵;胜利者(右)-高大雄壮的

6、战马、威严的军队和整齐的长枪,与战败者(左)-疏落的旗帜、长枪形成鲜明的对比。远景则是大火渐熄,火焰的反光和清晨的阳光融成的一片灰青色烟雾。在如此复杂的画面上,委拉斯凯兹创造了同时代艺术家难以企及的真实场面。布列达的投降取材于十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殖民军攻克了一个由荷兰军队固守的要塞布列达。这本来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小的军事胜利,并且已经过了十年,但好大喜功的菲力普四世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要求委拉斯贵支将它画出来。委拉斯贵支在画这幅画时采取了刚正不阿的态度。在这幅画上,既没有画胜利的凯旋,也没有画失败者的猥琐,这是一个宫廷画家难能可贵的举动。布列达(Breda)是荷兰的

7、一个小城,在17世纪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中,布列达一战是西班牙唯一的一次小小“胜利”。委拉斯凯兹接受这一任务并不光彩,因为这是在为侵略军树碑立传。画家受命固然是不得已,但另一方面也有一层私人的关系,即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斯宾诺拉,此人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可是在这幅画上并没有宣扬西班牙军队如何“英勇顽强”,对垒的两军充满着和平休战的气氛。显然,画家是把战争双方的矛盾的实际意义掩盖了,侵略军头子斯宾诺拉和荷兰军队的指挥官正笑容可掬地在战场上欢然会面,大有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情调。且不管这个主题是否即国王的意愿,它毕竟构成了历史的虚伪性。委拉士开兹想在画上减弱这种侵略的实质,而画成休战的

8、阵势,只能混淆荷兰革命战争的意义,这就是委拉士开兹在这幅画上的历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的真实,绝不是一种纯技巧的产物。画家的绘画技巧是高超的,这里他发挥了来自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表现功力,构图极富层次。两军交会,并不单调,双方仅以一方长枪直竖,一方枪枝凌乱,作为胜败的标志,而人物形象就如集体摄影一般,木然无情。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保罗三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壁画,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在构思上,最后的审判比以前的壁画简单,它描绘了基督来临的那一刻,他要审判生者和死者,被他免罪的人将得到永生。由于墙壁面积广大,艺术家面

9、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将大约四百个人物安排在这个空间中?必须有一种像旋风一样的主要力量将整个空间结合成一体。最后,画面构图采用了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的复杂结构。画面构图是这样安排的:上方与天顶画相接处两个半圆形画面是一些无翼天使,他们正簇拥著基督受难时的十字架等物,左面一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组抱的是耻辱柱。耶稣下方八个吹号角的天使正在唤醒死者宣示审判开始。画面正中央云端闪电中站着身躯高大、神态威严的救世主基督,他正举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审判开始。耶稣十二宗徒和圣母玛丽亚环绕在旁边,圣母玛丽亚畏缩地抓紧头巾和衣衫,屈身在儿子的右肋之下。左边是基督的门徒和殉道的圣者们;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认为是亚当,

10、后面围红头巾的女人,是夏娃;还有一个体格壮实的老人,被认为是圣保禄。右下方云端是使徒巴尔多禄茂,手中拿着一张殉道时所被割下之人皮,这张皮画的正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画面下部是善恶两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稣的裁决。画面左侧描绘的人物将升往天国的人群,右侧则将打入地狱的亡魂。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挥舞船桨的是地狱的引渡人,冥神“夏龙”,坐上船的亡魂将渡过阿克隆河打入各层地狱。米开朗基罗将他所厌恶的教宗儒略二世绘入了这幅作品,为了表达不满他将教宗画入下方地狱受蛇怪所撕咬。米开朗基罗在描绘地狱风景时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启发。整个构图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形成了一个律动的圆形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统一体。这样,

11、使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显得统一、和谐。梅杜萨之筏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

12、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船长肖马雷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上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毛里塔尼亚浅滩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这使画家无比愤怒,他成了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用画笔当刀枪参加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这时期他创作了表现这一民族斗争的画作。1

13、808年,拿破仑军队入侵西班牙。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举行起义,受到法军的镇压。戈雅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并站在人民起义一边,用自己的画笔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在1808年到1814年间,西班牙人起义反抗拿破仑的侵略。马克思这样写道,虽然西班牙国家是死亡了,西班牙社会还是富有生气的,而且它的每一部分都充满着抵抗的力量。人民的起义斗争鼓舞了戈雅,他创作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画家并没有把人民画成失败者,而是表现为精神上的胜利者。起义者面对死亡,宁死不屈,法军却不敢正视起义者,内心怯弱,正义和非正义形成强烈对比。画家将要被杀害的起义战

14、士置于画面上方的视觉中心,突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右边是一位僧侣,在就义前,正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位农民,看上去有着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神情坚定地望着夜空,无惧无畏;画家着意描绘一位愤怒之极、高举双手的市民,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暴行,这是人类英雄的伟大形象。画家以马德里的夜景作为画面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西班牙。画面聚光于起义者形象,而将法军置于暗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又在地面置一灯笼,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创作背景: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该画即是这一历史事

15、件为背景而创作的。彼得大帝的改良运动,虽然促进了俄国生产力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但它是建立在对农奴极其残酷的压榨剥削的基础之上的,特别在民俗方面的改革,由于实行全面欧化,因而挫伤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心,同时,从欧洲请来的一群享有特权的专家在俄国的为所欲为,到了苏里柯夫时期显得日益严重。而且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知识分子当中,在文化界的各个领域里都存在着对皇家御用的欧洲专家及其追随者的斗争。苏里柯夫参加的巡回画派也正是在这种斗争下形成的。苏里柯夫在1878年着手起稿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为这幅画,苏里柯夫花了3年时间,阅读了相关历史文献,在博物馆研究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画家选取了兵变失败的近卫军在莫斯科红场临刑前的悲壮时刻来作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真实地描绘在莫斯科皇宫广场上处决近卫军的情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忠实地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写生手法,通过对画中人物的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勇敢斗争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该画作中并没有刻意渲染死亡的恐惧,而是着力展现性格的力量,以及这一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时期的悲情。正如作者苏里科夫所说,该画只是表达出最后时刻的庄重,而不是刑罚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