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传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84985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歌传承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歌传承与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骄傲和秉承的文化遗产。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和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创造了歌舞和歌曲,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便是那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的民歌,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锦延五百多年复杂的社会生活、阶级斗争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 1、起源 多少年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民歌的 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究和挖掘,结合人类 的起源总结出了各种学说,因为歌曲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所以产生了以下 七种学说:模仿说;呼喊说;性欲要求说;劳动节奏说;感情说;语言说;宗教巫术说,因 此民歌的

2、起源也就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哲学告诉我们,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 发展进程中集体创造的,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愿望的一种综合艺术 形式,从中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所以 民歌就成为劳动人民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许多民族的人民群众不仅有平时唱歌的习惯,而且还有一套自己的传统歌唱节日,例 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侗族的 “坐妹”、蒙古族的“敖包会”、回族的“花儿会”、瑶族的“放浪”、哈族的“阿肯弹唱”等 等,每到会期,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就 聚集在一起,他们选择在环境优美的青山绿 水之间,在精心设计的空间里高歌低吟,纵情表达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 的无比向往

3、,歌唱生活中包含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民歌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伴 侣,而且还是人民群众生活中有力的助手,也是人民群众在与生活做斗争的有力武器, 当人民太平的时候民歌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当人民苦难的时候民歌能给自己带来力量。 许多民歌都能反映出人民群众高尚的情操,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劳动实践中民歌又 得到了不断的加工和完善,在人类社会的发 展中民歌成为文艺繁荣的载体之一。 2、分类 号子。号子的起源是原始的劳动,在北方常常称“吆号子”,在南方常常称“喊号子”,有的地区也称“哨子”,这是直接伴随劳 动歌唱的歌曲,在劳动过程中号子不仅起着 调整劳动节奏、统一劳动步骤的组织作用,同时也起着调剂劳动者情

4、绪、鼓舞劳动者热 情的作用,多种多样的劳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号子,例如:打夯号子;大硪号子;装 卸号子;春米歌;车水号子;捕鱼号子;拉纤 号子等等,每一种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的动作特点紧密相连,号子的主要形式是一唱众合,它的实用性表现在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减轻疲劳和组织劳动过程, 它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情感朴实,具有乐观的英雄主义情趣,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 生活气息。 山歌。山歌是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 山野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及普遍 的民歌体裁。山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歌词常 常有即兴的、同时也有固定的,它的歌唱形 式有个人抒发情感的独唱、有表达爱慕之意 的对唱、有寻找幸福生活

5、的领唱与和腔的综合歌唱形式等等。 我国各地的山歌非常丰富,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 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湖北的赶五句等 等。由于山歌多在野外,环境空旷,不受劳动 动作的限制,歌唱者都可以无所拘束地抒发 内心情感,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比较自由, 音调比较悠长。 小调。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是小 调或称小曲,如果说山歌是“山野歌曲”的 话,那么小调则是“里巷小曲”,小调由于广 泛的在城乡不同的阶层中流传,有广泛的社 会性,社会各阶层的的文艺工作者直接或间 接地参与对小调的加工和创作,因此它所反 映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也更为复杂、尖锐 和广泛,小调的题材更多的涉及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

6、包罗及广。旧时期由于广大人民 群众被受压迫、受奴役,他们的痛苦和辛酸、他们的愿望和不平都在小调中有着广泛而 深刻的反映,小调的内容和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例如:银绞丝,五州运动等等。 银绞丝 1=F2/4 3 5 3 21 2 11 6 5 16 -2 2 3 现在哪个时局呀国事乱纷纷锦 53 2 1 6 绣河山 3 2 11 6 5 16 -1 6 5 16 叹瓜分野心肆蚕食强邻 -2 2 3 532 1 6 欲鲸吞危机一发 2 3 1 23 -5 5 6 53 2 1 62 3 重千钧快挽救呀莫做亡国民 1(7 6 5 61 3 2 31 - ) 这首曲子反映的就是当时动

7、乱的社会 现实。小调的艺术形式较多,它的曲调一般 比较流畅,节奏比较平稳规整,结构也比较 均衡和完整,它的歌词不是即兴创作,而且 通过一定的传授关系和唱本来传播的,所以 它比较固定,由于反映的生活比较广,所以 歌词的句式比较多样,其曲式结构也富有多 样性。 长歌。长歌是和小调相对而言的,泛指 一些结构长的大型民歌体裁,它的主要类型 有:风俗性长歌,如孝歌、伴嫁歌、侗族的 大歌和拦路歌等等;长篇史诗歌曲,如云 南彝族的“阿诗玛”等等,此外如十二木卡姆 中的“达斯坦”也是长歌之类。 民歌作为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受 某种专业作曲记法的支配,它是劳动人民群 众口头自发的,曲调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

8、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民 歌不借助于记谱法和其它手段,主要借助于 人民群众的口头流传,民歌不体现作曲的个 性特征,但具有固定的民族风格,旧词旧曲 与新词新曲的相互交融,使民歌在不断地发 展着,变化着,所以研究民歌的风格特点是 研究劳动人民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3、传承在中国发起全国性大规模的普查、发掘和采集中国民族音乐,并编纂“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各省、市、自治区卷次,一共有两次,一次在60年代,一次在80年代。自古至今,中国传统歌曲的传承有四种方法:一是文人的“自度曲”,二是文人的“依声填词”,三是民间艺人的“曲牌填词法”与“板腔行腔法”,四是“口口相传”或“口传心授”,主要是

9、农民、牧民、船工、民歌手所演唱的山田歌、灯歌、秧歌等民歌。4、现实意义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欠缺是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尽快开设较为全面而合理的民族音乐教育课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歌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属性,对于当代大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着无法替代的效果和意义。因此,在普通高校广泛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将富有时代意义的、新颖的、丰富的民歌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内涵和精华所在,从而起到较好的民族音乐教育的效果。5、传承建议(1)政府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2)政策上倾斜(3)经济上支持(4)有识之士赞助(5)组织传授民歌机构(6)组织创作新民歌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要明白一个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仅要做到不与国外的音乐有太多的相连接的地方,而且要做到艺术上的不与之取相似的体裁。中国并不擅长莎士比亚式的长篇诗歌吟唱,对于艺术的理解简单的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中国有自己的艺术哲学,拼盘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作品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由于背景的不同,由于世界观不同,评判的标准很难做到让世上所有人感到一致。正如那句话所说:评论音乐的标准只有一个:简单与复杂。不能用高雅或者低俗来评判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