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849300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李晓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师李晓娟单位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课题名称钓鱼的启示教材版本人教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

2、,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课设计的重要思想。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情感读等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

3、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教材所处地位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通过旁边。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

4、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3、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

5、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说学法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说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1、

6、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如“涟漪、小心翼翼、皎洁、乞求、不容争辩、诱惑、抉择、告戒”等。(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和学会字词)二、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1、提示阅读: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

7、打上重点号。)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预设:对这条鲈鱼是放还是留?)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做出决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4、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8、(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离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5、启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三、拓展延伸,深入体会拓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

9、惑,这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设计意图: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说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放:正确不放:错误得意急切委屈、难受不舍说其他反思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