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84771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教学设计[21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 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品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

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

3、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2、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三、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生字注音:洢皿罔贻 有 奇轩箬糁髯褶 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2、重点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 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不相类似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

4、:尚,还 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3、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通释义:诎右臂船:通释义:右手倚一衡木:通释义: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释义:4一词多义:为:为宫室()中轩敞者为舱( )不足为外人道也()绝:佛印绝类弥勒()来此绝境()群响毕绝()奇: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属:祌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之属()其:其人视端容寂()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5、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2)分小组翻译(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教师重点讲解四、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生字2、朗读全文3、思考与练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