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84636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第一讲。中考化学能力型试题例析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国家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这一要求已反映到中考中来,现对有关这方面的中考试题举例加以分析。一、信息给予题这类习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定向解决未知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图1 乙炔发生器例:电石是灰色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焊接金属(水焊)时使用的乙炔(C2H2)气体,就是由电石发生下面反应生成的:CaC2 + 2H2O = Ca(OH)2 + C2H2通常使用图1所示简易装置。(1)根据上述推断乙

2、炔有哪些重要性质?(2)若在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可采用制取氧气、氢气中哪种装置?采用哪种收集方法?(标准状况下乙炔的密度为1.161g/L)分析:根据信息,发现反应物有水,显然生成的乙炔难溶于水,且能在空气中燃烧。因为两种原料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反应生成一种气体,所以可以用制氢气的装置,根据其密度、溶解性可选择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试题图2 浮力问题这类习题将已有的课内和课外知识或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横向渗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例: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2所示 。往烧杯中加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

3、大(假设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FeBCuCBa(OH)2DBa(NO3)2分析: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部分受到向上的浮力,对于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浮力的大小恰好与物质所受的重力相等。当木块不变时,浮力不变。木块排开液体体积越大,该液体的密度越小。加入某固体后引起木块下沉,即液体的密度变小,在液体体积不变时,密度减小就是溶质的质量减小,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确定应选C。三、培养创造能力的试题例:要验证Fe,Cu,Ag三种金 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应选用哪些试剂?进行几步操作?设计一个可行方案。思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的相对位置为Fe,(H

4、),Cu,Ag要验证该顺序须证明:(1)Fe比(H)活动性强;(2)Cu比(H)活动性弱;(3)Cu比Ag活动性强。对此解题思路,可行方案不止一种。解1:选用试剂:铁片、铜片、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步骤:1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并验证为氢气。2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3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铜表面是否有银附着。解2:选用试剂:铁片、稀盐酸、Cu(NO3)2溶液、AgNO3溶液。解3:选用:铁片、银片、稀盐酸、Cu(NO3)2溶液(解法2,3步骤略),比较上述方法,方法2,3都需要反应产物铜参加下一步实验,操作步骤多,因此,解法1最简单、最理想

5、。这类习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创造能力。四、应用试题这类习题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的一类试题,如环保应用题,工业生产、生活应用题等,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图3,在河边有A,B,C,D四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若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该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D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E处河水澄清,经测定pH为7。图3 河流示意(1)试推断B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污染物是_。(2)F处河水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分析:此

6、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试题。D处产生大量气泡,由题知C,D两厂排放的废水各含HCl和Na2CO3中的一种。它们反应后生成NaCl,CO2和H2O,而A处河水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A工厂排放的废水中一定含NaOH,而B处出现浑浊,说明B工厂排放的废水含MgCl2,它们反应后产物为Mg(OH)2和NaCl,但E处河水澄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NaOH有多余,而F处河水澄清且Ph=7可知C,D两厂废水反应后HCl多余且与NaOH恰好完全中和,反应后产物为NaCl和H2O,由此推断F处河水中主要溶质是NaCl。第二讲.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一、物质的分离和除杂1下列各组物质中

7、,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除去(只要求写所加物质的名称或方法及化学方程式)(l)CO(CO2) ; (2)KCI(KCIO3) ; (3)KNO3(KCI) ; (4)NaCI(Na2CO3) ; (5)FeSO4(CuSO4) ; (6)NaOH(Ca(OH)2) ; (7)CU(NO3)2(CuSO4) ; 二、物质的签别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l)BaCI2 NaCI K2CO3 (2)NaNO3 MgCI2 (NH4)2SO4 (3)CaCI2 NaNO3 H2SO4 (4)NaCI H2SO4 Ca(OH)2 三、综合实

8、验装置型试题(1)装置对答型试题3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 4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l)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制取

9、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 ,原固是 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 ,现象是 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5利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灼热的氧化铜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由A、B、C、D组成(氢气发生装置省略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某学生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制取氢气,他用装置A、B是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在装置A中通常放 溶液,其作用是 ;在装置B中通常放 溶液,其作用是 。(2)若实验前后,称量结果如下,装氧化铜的玻璃管的质量减少6、4克,

10、装氯化钙的U型管的质量增加了7、2克。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质量比的原始计算式 (3)在装置D中,将CaCI2改换为 ,才能检验出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6如下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在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2)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3)若用来收集气体,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能收集到的气体可以是 。7实验室用含有少量碳酸镁杂质的块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l)通过长颈漏斗向放有块状碳酸钙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在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

11、反应完毕,欲从反应液中制取少量纯净的氯化钙晶体,拟进行下列几项操作:蒸发 过滤 加入适量的X溶液 加入足量的氯化钙X的化学式是;上述几项操作正确的是 (3)在下图所示的仪器中,进行蒸发操作要选用的有(填仪器编号) ,其中,(填仪器名称) 是进行过滤和蒸发时都要使用,但使用目的各不相同的玻璃仪器。(4)过滤时,某同学向漏斗倾倒液体,不小心使漏斗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这时,该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连接型试题8实验室仅提供下列五种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1)将上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写在横线上。 (2)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用装置 ,制取氧气应选用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 (3)实

12、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生成的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在全部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装置有 ,导气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依次为 。10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现有以下装置:(1)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装置对应的字母号,下同) 。(2)证明并同时除去氯化氢气体,应选 装置;证明并同时除去水蒸气,应选用 装置。(3)所选的几种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是(填导管序号,下同) (4)如果要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各装置的导管连接

13、顺序是 第三讲. 实验装置设计习题课专题学生基础知识: 已复习过实验的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做过一些综合性练习,对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够系统化,不够完整,也不够深刻。 教学内容选择: 仪器连接综合练习,通过习题练习将知识互相联系,融汇贯通,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广度、难度要求: 题型面广,能基本涵盖仪器连接相关知识,但难度又不能太大,层次展开,由浅入深。 题型设计: 采用一题多变的题组教学。实战感受中考实验题型。从精讲精练的原则出发,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挖掘习题中的练习要点和潜在联系对习题进行适当延伸、改造、扩展,形成一系列题组。 教学方法: (1)场景构建知识发现 (2)讲练结合,以练为主(3)不上成简单习题评课,将理论知识贯穿于习题讲评之中,通过解题深化系统知教学研究课题 实验题型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层自主、协同共振教学模式研究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引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的高低是同学们化学学习水平的一个标志。本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复习基本仪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的习题讨论使综合实验的能力有所提高。倾听,思考。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复习提问】 这是一个装有稀硫酸和锌粒的简易发生器,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操作制氢气并叙述该仪器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讲解】 这个仪器的巧妙之处是:装有固体的部位就是气体发生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