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84225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与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与开发.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规划与开发1. 旅游开发规划的原则1) 个性原则2) 市场导向原则3) 成本最优化原则4) 保护为先原则5) 三大效益相统一原则6) 综合开发原则7) 符合美学原则2. 旅游规划的分类按照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的层次分为:全国规划、区域规划、地方规划按照规划的时间分为:近期(35年)、中期(510年)、远期(1020年)3. 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1231工程,吴必虎提出)1一个目标总体目标、分目标2两个分析市场分析、资源分析3三个发展模块前位模块:狭义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中间板块:提供旅游服务后位模块:旅游区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1一个支持系统管理和支持保障措施:政策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4

2、.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重点)课本第一章第五节系统科学论、消费心理学论、区位理论与空间布局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分工理论、市场营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5. 旅游规划的工作目标(课本171)研究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解决发展问题、制定发展战略、规避发展风险、保障持续发展6. 怎么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编制旅游发展规划(P26)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对一个地区或景区的旅游规划中,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统一:经济上要保证旅游地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环境导致生态失衡;要兼顾社会文化因素,保证在外来人员进入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本地区文化的消失,不会使本地区固有的民俗、传统文化遭到破坏。7. 区位理论(

3、1) 中心理论:旅游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它的市场吸引力范围来进行的。高级旅游中心地是指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而低级旅游中心地是指其提供的旅游服务为较小范围内的市场所消费的中心吸引物。(2) 环城游憩带(吴必虎):指的是产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关顾 的游憩设施、产所和公共空间 随着距离的远近,主要旅游功能也会出现差异距离城市较近的游憩地依托城市以休闲和康体健身为主导功能距离城市较远的依托依托自然生态,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为主要吸引点 a.旅行成本b.地租8. 区位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1)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区域经济背景好的地区应优先开发(2)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

4、好、区域经济背景差的可动用国家扶贫资金开发(屏南)(3)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的应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待时机成熟再开发(如西藏)(4) 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好、区域经济背景好的可利用地区经济和优势人造资源或恢复历史的名胜(如深圳、上海)9. 增长极理论(看看)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会均匀的相互现在任何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具有优势条件的地区。如沿海地区 主要城市 交通要道 资源丰富地等增长极的选择:资源价值大、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景区和中兴城市,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开发使其对区域的旅游发展起推动作用,然后通过旅游线路向外扩散,并对整个旅游经济产生影响增长极

5、理论适合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10. 什么是旅游资源调查(P48)旅游资源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11. 旅游资源调查的功能(1)描述功能:数量多少,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等(2)诊断功能:回答“为什么”,解释各类资源成因(3)预测功能:以调查为基础,以信息数据为依据(4)效益功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5)管理功能:由传统经验向现代管理不断转化,为有关规划部门提供具体的资料信息!12. 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一)按资源调查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1)旅游资源普

6、查(综合性调查)优点:资料全面、准确性标准化程度高、结论带有普遍性 缺点:消耗大、缺乏深度、难以反映本身细微的差别方法:比例尺,卫星导航,摄影(2)旅游资源概查(概略性、探索性调查,初步调查)(3)旅游资源详查:在前2次的基础上,获得详尽的微观资料(二)按旅游资源调查的不同对象划分1、典型调查,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访问当地居民、看老照片等2、重点调查,调查标志单一,在数量上集中于少数单位3、抽样调查,有较强的时效性、准确性、经济性,省时省力13.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旅游资源调查内容(1)区域概况 (2)旅游资源概况 (3)环境状况 (4)旅游景区开发利用条件 (5)客源市场调查14. 旅游

7、资源调查的步骤1) 调查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确立调查目标、搜集二手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准备相关设备、制作调查工作计划)2) 调查实施阶段(确定调查路线、选定调查对象、填写景区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3) 整理分析总结阶段(资源汇总分析、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绘制、编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5.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笔记第一章第三节,课本P62)(一) 旅游资源质量:是指旅游资源的特质对于特定的旅游活动的适合程度、价值高低,具体表现为客源市场的感知或认识。旅游资源对于旅游活动适合程度越高,资源质量就越高。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对旅游有较大的吸引力。包括: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特色,旅游资源的节律变化以及旅

8、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二)旅游资源的规模1、旅游资源的密度:景区内可供观赏的景观资源的数量的多少与集中程度,它可以用单位面积内的景观数量来衡量。(景观数量、集中性、布局)2、旅游资源容量:在保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地形适宜性:对地形的倾斜度和活动路线变曲程度40 ,狩猎、攀登、缆车、眺望、游览、滑沙、滑草、升降梯、索道、栈道、蹦极30-40,登山、滑雪、漂流、滑草、荡索、滑翔车、狩猎20-30,徒步旅行、滑雪、散步、漂流10-20,野外赛跑、障碍赛跑、散步、漂流、滑水、溜索5-10,自行车、畜力车、漂流、娱乐、野炊、野餐、野营、溜索、滑板0-5,帆船、滑板、

9、海水浴、沙浴、器材娱乐16. 气候适宜性评价(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影响: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 影响旅游者的活动环境和活动质量舒适指数:指大对数人的感受,把温度和湿度的组合分为11类即舒适指数风效指数:把温度与风速的组合分12类,构成风效指数适合旅游:舒适指数(-1. 0 .1) 且风效指数(-c.-b.-a) 17. 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包括哪些,什么是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保持旅游地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可分为旅游的合理容量和极限容量) 旅游设施容量(社会经济容量):一定时间区域范围内旅游设施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活动量

10、生态环境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承受量 旅游心理容量:指地域在旅游者满足程度最大时的旅游活动承受量 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接待地居民可的旅游者数量旅游环境容量:指旅游地开发在不影响后代对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环境和经济能力、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理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游客量18.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笔记第四章地三节)一、 饱和、超载和旅游污染1、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2、 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3、 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二、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 1、践踏后果 有

11、研究表明:同样的旅游活动量所产生的对林地的践踏后果比对草地要严重的多,1000次践踏对草地损坏约50%对林地损坏近100% 2、对水体的影响 3、噪声 4、对设施的影响三、 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1、 从旅游需求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点之内(一般是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2、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1)景区外分流(进入或高收费) 2)扩建景区(适合游乐型景区) 3)景区外分流(A景区与B景区应呈相似的) 介入机会:指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去乙地旅游在时间和费用的消耗上,比去甲旅

12、游地更节省而总体旅游效果相似,旅游选择乙而不选择甲这样一种现象,利用介入机会新开发的旅游对已超载的旅游地有很好的分流作用。旅游景区容量概念在新旅游地规划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可以及早避免饱和与超载的发生在旅游地的总体规划中,具体的景点修建,景区道路安排,旅游等旅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遵循与旅游地的性质相关联的旅游地容量 19. 旅游资源容量的预测(笔记) 一、 面积法:游人可进入游览空间 C=A/a*D C日资源容量 A可游览面 a人均占有面积 D:周转率 卡口法: C=B*Q B=t1/t3 游路法:适用于游人只能沿山路步行游览观光风景的地段 (1)完全游道:(进出口不在同一位置) C=M/

13、m *D (2)不完全游道(进出口在同一位置,游客游至终点必须按原路返回) C=M*D(m+m* E/F) C:日资源容量、人次 M:游道全长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 F: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D:周转率 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道游玩所需时间 景区容量为所有容量之和 二、旅游设施容量 D=S1+S2+S3+sj D:旅游设施容量 S:某家宾馆床位数 j:宾馆数量 三、生态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的测定,立足于维持当地原有的生态自然系统 第一、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能够消除旅游活动造成的对生态的直接消极影响 第二、自然环境对污染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净化 某旅游地生态容量的大

14、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消化与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尚未有研究)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大的旅游风景区应配备旅游污染物的人工处理系统。 20. 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行为规律 大尺度空间行为中,人们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景点旅游,并力图采取闭 环状线路。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中人们较多采用节点状线路旅游。 农村与城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 从自向型到异向型21. 掌握适用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规律(中心思想是距离衰减)一、 普遍现象:旅游距离衰减(太过近距离很多不属于旅游,是游憩、休闲) 距离衰减:距离越近,流量分布的概率越大。距离越远,流量分布的概率越小 出行阈值: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旅游者不认为他们是在离家出行。不同出行能力的人,其出行阈值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二、吴曲线 城市居民出访率随出行距离变化的曲线 三、由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对二级目的地的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一级旅游目的地级别越高,对二级旅游目的地的辐射范围越大,例如,到北京上海中转的非本市居民对二级目的地选范围在距城远超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