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资料.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83807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哺乳动物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哺乳动物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哺乳动物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哺乳动物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哺乳动物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哺乳动物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哺乳动物资料.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哺乳动物-兽亚纲-后兽下纲 哺乳动物纲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两个亚纲。原兽亚纲包括现存的单孔目和众多的早期哺乳动物,其中单孔目为卵生,这个亚纲的史前成员可能也是卵生。原兽亚纲也常被分成三个不同的亚纲,其中单孔目保留在原兽亚纲,一些最早期的哺乳动物被列为始兽亚纲,而多瘤齿兽类被单列为异兽亚纲。兽亚纲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现存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及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现存的兽亚纲可分为后兽下纲和真兽下纲,后兽下纲即有袋类,可能兽亚纲的其它早期成员也具有类似有袋类的特征;真兽下纲即有胎盘类,是自新生代以来至今的在大多数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动物。哺乳动物的现存种类在脊椎动物中算是比较少的,平常也不如鸟类等容

2、易见到,但是地位非常重要,占据着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从初级消费者直到食物链顶端,其体型和习性的差别之大没有其它现存动物可以相比,而有些哺乳动物仅一个种类就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哺乳动物虽然在海洋和天空并未占据优势,但却是海洋和天空中不可忽视的成分。哺乳动物的这种多方面的发展,除了中生代的爬行动物以外,还没有其它动物可以相提并论。哺乳动物的史前种类比现存类型更具多样性。 后兽下纲即有袋类,以没有真正的胎盘,出生时幼兽发育不全,需要在育儿袋内抚育后代为特征。这种繁殖习性可能不是后兽下纲特有,而在早期的兽亚纲成员中已经产生。有袋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中期的北美洲,是一些类似现代的负鼠的小型食肉、食虫动物

3、,在白垩纪晚期已经在北美洲非常繁盛,并进入其它大陆。在新生代大部分地区的有袋类由于真兽类的竞争而灭绝,在南极洲的有袋类则由于冰盖的形成而灭绝,只有在大洋洲和南美洲保存了下来并且非常繁盛。现存的有袋类可以分成美洲的负鼠()、新袋鼠(鼠),大洋洲的袋鼬(包括袋鼬、袋狼和袋鼹等)、袋狸和袋貂(包括袋鼠、袋貂和袋熊等)5大类,这5类一般作为总科置于有袋目一个单一的目,也有人将其分为5个不同的目。这5类之上和之下的分类均有不同的看法。过去常将负鼠、袋鼬、袋狸合并成食肉和食虫的多门齿类,袋貂组成主要食植物的双门齿类,新袋鼠独自组成新袋鼠类。近来一般将美洲的有袋类合并成美洲有袋类Ameridelphia,大

4、洋洲的有袋类合并成澳洲有袋类Australidelpha,史前时期其它大陆的有袋类则另形成其它的类群。后兽下纲 有袋目 美洲有袋类 澳洲有袋类美洲有袋类Ameridelphia美洲有袋类现存约有75种,分成2总科3科,其中负鼠总科(总科)Didelphoidea包含负鼠科(科)Didelphidae和小科Microbiotheriidae,新袋鼠总科(鼠总科)Caenolestoidea包含新袋鼠科(鼠科)Caenolestidae。美洲的有袋类比大洋洲的更加原始,其中负鼠非常接近有袋类的祖先类型。在史前时期南美洲虽然和大洋洲一样和其它大陆隔离,但是由于南美洲有一些植食性的真兽类,所以美洲没有

5、进化出大洋洲那样多样化的植食性有袋类,主要为食虫、食肉或者杂食动物,只有一些小型植食性成员。现存的美洲有袋类均是小型的食虫、食肉或者杂食动物,与其最原始的祖先类型多少有些相似,而在史前时期则曾经进化出强有力的大型食肉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袋剑齿虎Thylacosmilus(右图),占据者和北方大陆的剑齿虎相应的生态地位,其发达的犬齿甚至比剑齿虎的犬齿更长些,这与当时南美洲拥有大型的厚皮有蹄动物相适应。在南美美洲重新相连后,大型的真兽类从北美洲涌入,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有袋类随之灭绝,现在南美洲的食肉类和其它大陆一样以食肉目成员为主,而有袋类中只有类似负鼠的小型动物生存了下来,负鼠到现在仍然相当繁

6、盛,并且重新进入了北美洲。袋剑齿虎Thylacosmilus 美洲有袋类 负鼠总科 负鼠科 小科 新袋鼠总科 新袋鼠科 负鼠科(科)Didelphidae 负鼠科(科)Didelphidae是有袋类的最大也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科,包括美洲有袋类的绝大多数种类,共约有67种,其分布几乎遍及拉丁美洲各地,其中一种即北美负鼠(北美)Didelphis virginiana(右图)进入了北美洲,最北达到了加拿大南部,是现存分布最北的有袋类。负鼠科虽然属于有袋类,但是只有3个属的成员有清晰的育儿袋,其它种类则无袋囊或只有简单的皮褶。负鼠的习性比较多样,有些种类为地栖,有些种类为树栖,还有一种即水负鼠(水)C

7、hironectes minima为半水栖性,大型的种类大小似猫,小型种类大小似鼠,其中多数种类特别是树栖的类型有可以缠绕的尾巴。负鼠多为杂食性,但也有只食肉和食虫的种类。负鼠寿命短,繁殖率高,是拉丁美洲森林种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之一,但多夜间活动且善于隐蔽而不易见到。北美负鼠(北美)Didelphis virginiana 小科Microbiotheriidae 小科Microbiotheriidae有悠久的化石历史,但现存仅以分布于南美洲南部温带雨林中的南Dromiciops australis(右图)为代表。小只有小型大家鼠的大小,以昆虫的幼虫和蛹为食。小原本被置于科,现在多将其列为独立的

8、科,而近来有些专家认为小不仅和有一定联系,也同时和澳洲有袋类有一定联系,可能处于两大类的中间地位。南Dromiciops australis澳洲有袋类Australidelpha 澳洲有袋类现存将近两百种,是一个非常繁盛而多样化的类群。澳洲有袋类的分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Morris的早期分类方案将其归入3总科6科,后来一些分类方案则多达16个科。大洋洲除了啮齿目和翼兽目以外,没有其它的真兽类,因此有袋类成了这里的绝对优势类群,并且拥有植食性、杂食性、食虫性和肉食性的不同成员。澳洲有袋类不仅习性上非常多样化,形态和体型上也非常多样,有些似鼠,有些似狼,有些似熊,现存最大型的大袋鼠体重超过90公斤

9、,最小的袋小鼠体重仅4克,二者相差超过两万倍,而史前更有体重数吨的巨型有袋类,没有其它的动物类群体型有如此大的差别。澳洲有袋类 袋鼬总科 袋狸总科 袋貂总科o 袋鼬总科Dasyuroidea 袋鼬总科Dasyuroidea代表主要以食虫性或食肉性为主的澳洲有袋类,多数种类体型较小,也有一些较大型的肉食动物,在人类到达澳洲以后,较大型的肉食有袋类趋于衰落,现在已经不再有大型的肉食性有袋类了。袋鼬总科现在一般分成4个科,除了袋鼬科以外,其余各科均只有一两个成员,过去则合并成2个甚至1个科,也有人将袋鼹科单成立袋鼹总科。袋鼬总科 袋鼬科 袋狼科 袋科 袋鼹科 袋鼬科Dasyuridae 袋鼬科Das

10、yuridae是现存有袋类中肉食性最强的成员,种类繁多,约有50余种。袋鼬科成员多数体型较小,与老鼠接近,其中某些种类的袋小鼠体重仅4克,头体长不及6厘米,是最小的有袋类,也是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袋鼬科现存最大的成员是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的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也是现存最大型的食肉有袋类,头体长约60厘米,强壮而凶悍。袋鼬科第二大的成员是斑袋鼬,大小如猫,也是澳洲大陆现存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原本常见与澳洲大陆东部的东袋鼬(食鱼袋鼬)Dasyurus viverrinus现在在澳洲大陆可能已经灭绝,仅存于塔斯马尼亚岛。袋鼬科成员很多为树栖性,也有一些为陆栖,其树栖性成员尾

11、部均不具缠绕性,但是有些种类有蓬松的尾毛用于平衡。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东袋鼬Dasyurus viverrinus毛尾袋小鼠Dasycercus byrnei 袋狼科Thylacinidae 袋狼科Thylacinidae仅包括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曾经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近几十年再也没有见到过,据信已经灭绝。袋狼曾经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食肉有袋类,大小和体型均似狼,而身上的花纹似虎,也称塔斯马尼亚虎。在史前时期袋狼和袋獾均曾经分布于澳洲大陆,可能由于野犬到达澳洲大陆相关,袋狼和袋獾均只局限于野犬没有到达的塔斯马尼亚岛,在白人到达以后,袋狼被大

12、量捕杀,最终灭绝。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袋Myrmecobius fasciatus 袋科Myrmecobiidae 袋科Myrmecobiidae仅袋Myrmecobius fasciatus一种,也有人另分出一种应该已经灭绝的赤袋Myrmecobius rufus。袋又称袋食蚁兽,缟食蚁兽,顾名思义,其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身上则有带斑。袋体型似松鼠,前肢有适合挖掘的爪,口中有长舌,牙齿小而数量多,与食蚁生活相适应。袋原分布于澳洲南部和西南部广大地区,现在则仅局限于极西南部的少数地区。o 袋狸总科Perameloidea 袋狸总科Perameloidea与袋鼬总

13、科一样为多门齿,但是后肢的第二、三趾愈合,看似一个脚趾长了两个爪子,与袋貂总科类似。袋狸总科成员均为杂食性的有袋类,体型介于鼠和兔之间。袋狸总科一般分成袋立科和兔袋狸科两科,过去Morris曾只设袋狸一科,而近来研究表明新几内亚袋狸和刺袋狸可能和其它的袋狸亲缘关系较远,有人将其列为单独的科而将兔袋狸并入袋狸科。袋狸总科 袋狸科 兔袋狸科 袋狸科Peramelidae 袋狸科Peramelidae分布比较广泛,在澳洲大陆,塔斯嘛尼亚,新几内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些岛屿均有分布,生活于从荒漠到热带雨林的不同生活环境中,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袋狸的分布区已经大大减少,有些种类特别是一些荒漠种类已经灭

14、绝。典型的袋狸体型似鼩鼱,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跃行走。19世纪灭绝的豕足袋狸Chaeropus ecaudatus则四肢和耳均比较长,用趾尖奔跑。 小斑袋狸Perameles bougainville豕足袋狸Chaeropus ecaudatus 兔袋狸科Thylacomyidae 兔袋狸科Thylacomyidae现存仅兔袋狸Macrotis lagotis一种,生活于澳洲内陆荒漠、半荒漠地带,也是现在仅存的生活于荒漠地带的袋狸。另外一种白尾兔袋狸Macrotis leucura已经于近代灭绝,兔袋狸的分布范围也比过去大大缩减。兔袋狸的外貌与袋狸显著不同,体型较大,有一对长而似

15、兔的耳朵,后肢很长,如袋鼠般跳跃行走,尾长而多毛。兔袋狸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居住在深洞中躲避荒漠的酷热。-兔袋狸Macrotis lagotiso 袋貂总科Phalangeridea 袋貂总科Phalangeridea即双门齿类,包括澳洲有袋类近半数的种类,其中一些澳洲史前和现代最具特色,大家最熟悉的物种均属于此类。袋貂总科最显著的特征是只有一对门齿,后肢的第二、三趾愈合,看似一个脚趾长了两个爪子。袋貂总科包括了一些外表和习性相差比较远的动物,现存的成员可以分成袋貂、袋熊和袋鼠三大类,Morris为每一类单设一个科,现在一般将袋鼠设成袋鼠和鼠袋鼠两个科,而袋貂则设成7个不同的科。袋貂总科多数为植食性,一些小型的袋貂为食虫性或者杂食性,也有些食蜜或者植物的汁液。现代的有袋类中只有袋貂总科拥有较大型的有袋类,在袋狼灭绝之后,现存所有体重超过10公斤的有袋类均属此类,也只有袋貂总科拥有真正植食性成员。在史前时期,袋貂总科中还有以袋狮Thylacoleo为代表的大型肉食动物,袋狮是澳洲历史上最大型的肉食哺乳动物,但是和其它的肉食有袋类关系较远而属于以植食性为主的袋貂总科,其结构也与其它的肉食动物有一定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