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837822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物质鉴别题解题思路分析初中化学物质鉴别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某些同学对此也颇感头痛。下面我就对物质鉴别试题提出一个系统的解题思路,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一、鉴别的基本思路1、鉴别主要是寻找各物质现象的不同,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反应情况等。2、如果要加入试剂进行鉴别,一定要先取样,不能直接对样品进行鉴别。3、选用鉴别方法时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二、鉴别的方法1、物理方法鉴别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状态、颜色,闻气味、溶于水等情况。例:根据生活常识,选择方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1)白醋和白酒(2)铝片和铜片 (3)镁条和水银分析:根据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铝片和铜片的颜色

2、不同、镁条和水银的状态不同选择方法进行鉴别。练习:(1)如何鉴别食盐和碳酸钡粉末?(2)如何鉴别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2、化学方法鉴别(1)利用指示剂进行鉴别常用的指示剂主要为石蕊试剂和酚酞,而使用范围比较广的则为石蕊试剂。例:鉴别盐酸、蒸馏水和石灰水,可用()A、酚酞 B、石蕊 C、FeCl3 D、CuSO4分析:因为盐酸呈酸性,蒸馏水呈中性,石灰水呈碱性,故利用石蕊可以鉴别之,答案为B。练习:甲、乙、丙分别是NaCl、H2SO4和NaOH三种溶液的某一种。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乙溶液中呈红色,然后将乙溶液滴入甲溶液又变无色,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依次为( )A、NaOH、H2SO4、N

3、aCl B、NaOH、NaCl、 H2SO4 C、H2SO4、NaOH、NaCl D、H2SO4、NaCl、NaOH(2)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常见的用来鉴别的试剂主要有H2SO4、HCl、Na2CO3、CuSO4、BaCl2、Ba(OH)2等,通过加入这些试剂,使物质呈现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来鉴别。例: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2CO3、BaCl2、KNO3三种溶液,可选用()A、盐酸 B、H2SO4 C、AgNO3 D、石蕊试液分析:本题中首先看到Na2CO3就应该考虑加入一种酸用来鉴别,因为含有碳酸根的物质可以跟酸反应生成CO2气体。选用H2SO4后,它与Na2CO3反应生成

4、气体,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与KNO3不反应,三种物质中现象各不相同,故答案选B。练习:(1)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OH、BaCl2、Na2SO4溶液,可选用( )A、BaCl2溶液 B、CuSO4溶液 C、酚酞 D、稀H2SO4(A、Na2CO3、 Na2SO4、BaCl2 B、KNO3、Na NO3 、NaCl C、KCl 、NaCl、 NaOH D、Ca(OH)2 、NaOH 、NaCl(3)有关气体的鉴别例:如何鉴别氮气和氧气?分析:鉴别气体主要是利用各气体的特性,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本题中氮气不支持燃烧

5、,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之。练习:如何鉴别CO和CO2?如何鉴别O2和CO2?三、鉴别题的答题步骤如何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步骤:(1)取样。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2)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少许二氧化锰,观察现象。(3)结论。有大量气泡冒出的是双氧水,无气泡出现的蒸馏水。“初中化学鉴别题应用”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

6、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

7、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

8、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 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

9、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

10、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和以前相比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 一、解题步骤 1. 审题。 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 分析。 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

11、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 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检验。 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 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

12、2(SO4)3(黄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 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3. 以物质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1)分解生成两种或3种物质的反应 (2)单质A化

13、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3)单质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 (4)化合物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5)化合物A 化合物C 化合物D: (6)三角关系 5. 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

14、、C2H5OH等。(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6.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

15、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解题原理:1、 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2、 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种:(1)变色;(2)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3)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解题步骤: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量溶液(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