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8316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共案、个案初备老师:赵雪 集备老师:刘丽岩 付尧 赵雪 课 题 观察物体 课 型 新 授 课时 1/1 上课时间 3月2日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详细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才能,开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2、落 实 核心素养 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共 案 二次备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微调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师:通过刚刚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快乐!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究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师:通过刚刚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多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仅仅根据一个面的形状无法确定立体图形。有趣的

3、摆法。老师真为你们快乐!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究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师:刚刚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究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电脑出示六种根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根底上再进展挪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老师巡视指导。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根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假如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假如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

4、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生摆 假如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考虑:余下的一个正方体为什么不摆在上面,左面或者右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有趣的操作,真实的体验,有效的考虑”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

5、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共案、个案初备老师:赵雪 集备老师:刘丽岩 付尧 赵雪 课 题 观察物体 课 型 新 授 课时 2/1 上课时间 3月3日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课

6、件 落 实 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进展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共 案 二次备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微调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出示教材3页练习题第2题。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小组自主讨论,考虑如何摆这个图形? 3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

7、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一起摆正正方体,首先摆出从上面看的形状。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教学反思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

8、学设计 共案、个案初备老师:赵雪 集备老师:刘丽岩 付尧 赵雪 课 题 观察物体整理和复习 课 型 新 授 课时 3/1 上课时间 3月4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才能。教学重点 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才能 教学准备 课件 落 实 核心素养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才能。共

9、 案 二次备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微调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 欣赏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 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络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生背古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的答复 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给出一个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怎么推断出原来的形状? 侧面分为左侧面

10、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2.观察圆柱体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师: 刚刚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刚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

11、面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共案、个案初备老师:赵雪 集备老师:刘丽岩 付尧 赵雪 课 题 因数和倍数1课 型 新 授 课时 4/1 上课时间 3月6日 教学目的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才能,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互相依存的辩证唯物的观点。_kB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落

12、 实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共 案 二次备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微调 【复习导入】 1.老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15042204184254243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老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 学生口算 在乘法算式中,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他们的积,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商,乘法算式表示一

13、种相乘关系,除法算式表示一种出发关系,在自然数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55 一类。老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老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答复, 2.举例概括 老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

14、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学生答复。 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答复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共案、个案初备老师:赵雪 集备老师:刘丽岩 付尧 赵雪 课 题 因数和倍数2课 型 新 授 课时 1/2 上课时间 3月9日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纯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纯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落 实 核心素养 共 案 二次备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微调 【复习导入】 说出以下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