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82900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根据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按照“预防第 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原则,为切实做好突 发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 造成的损失,确保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预案。一、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组。组长:XXX成员: XXX领导组的主要职责:1、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作好日常监控工作。2、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 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 救灾指挥和下达其它地

2、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3、监督、检查、落实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 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预防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 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分组及职责:1、救灾注意事项:(1)地质灾害发生时,由组长发布紧急预警撤离信号。(2)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 疏导。在上课时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指定线路到指定地点 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师在确认学生完全撤离后最后一个 撤离。(3)任课教师、班主任应按照平时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 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4)紧急撤离时,学生应停止一切其他活动,不得携带 书包,迅速离开现场,

3、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帮助弱小 有病同学撤离。(5)在紧急疏散学校师生员工至安全地点的同时,半小 时内向当地政府、区教育局报告。(6)应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关闭电源,发生漏水现象危及 学生安全的应立即切断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2、各组职责:指挥组:(1)熟悉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清楚学校地质灾害的地点、范围;(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了解电线铺设的线路;(5)了解灾害的走势;(6)确定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救护方案。警戒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当某处发生灾害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避险场所,以便疏导他人逃生;(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灾害

4、现场。救护组:(1)应配备急救箱;(2)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3)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4)根据伤情紧急救护,或送医院治疗。疏散组:(1)利用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迅速报道逃生方案;(2)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班主任有序疏导学 生。二、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及程序学校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落实 安全责任制,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 自我保护意识;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 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 施,确保紧急情况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确保不因自然灾 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向区教体局、当

5、地政府报告初步灾 情,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对灾害成因进行调查。灾情的报送必 须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缓报、不瞒报。报告的主要 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位置、时间、伤亡人数、已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可能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 成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和救助措施等。三、预警发布根据市、区专业部门及教育局发布的预警信息,对出现的 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 段,及时发出预警,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 努力减小自然灾害事故的损失。四、应急措施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经常宣传地质灾害事故的预防 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

6、常检查 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立即 上报区教育局。2、健全应急机制。学校成立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 小组,制定详细的师生避险工作预案,明确责任,一旦发生地 质灾害事故,学校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 统,部署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 工作,有序组织师生安全转移,确保人员安全。3、加强值班巡查。进一步加强雨季的值班巡查工作,随 时应对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4、建立快速反应抢险队伍,做好物质储备。学校要增强 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做到有备无患,提高应急处理能力5、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充分利用黑板报、知识讲座等 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地质

7、灾害事故的知识、防御预案和自 救措施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等时间开展应急演练 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6、在雨季来临前,开展校舍、围墙、水沟、电线、树木等建筑物的安全检查,预防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五、责任追究 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学校校长是本校安全工 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师生安全、学校稳定工作负总责。实行责 任追究制,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自然灾害事故 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附:气象灾害预警标准一、气象灾害预警标准1、1级预警(1)暴雨:3 小时内降水量将达200毫米以上,或者过去6 小时内降雨量已达200 毫

8、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2) 台风:预计未来6 小时我县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出 现平均风力达8 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 0 级以上的大风。(3) 暴雪:过去24 小时内降雪(降水量)已达20 毫米以 上或积雪深度已达40 厘米以上且降雪仍将持续,可能或者已 经对交通、农林业有严重影响。(4) 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 特别重大损失和影响,超出本县处置能力,需要由上级部门组 织处置的,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II级响应但仍可能持续发展 的。2、11级预警(1) 暴雨:3 小时内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过 去 6 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2) 台风:预

9、计12 小时内我县可能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 响,出现平均风力达7 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的大风。(3) 暴雪:过去24 小时内降雪(降水量)已达15 毫米 以上或积雪深度已达30 厘米以上,且降雪仍将持续,可能或 者已经对交通、农牧业有较大影响。(4) 高温: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1以上,且高温 天气将持续3天以上。(5) 干旱: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 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6) 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 重大损失和影响,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III级响应但仍可能持 续发展或影响其他地区的。3、111级预警(1) 暴雨:暴雨:6 小时内降水量将达

10、100 毫米以上, 或者过去12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2) 台风:24小时内我县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出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的大风并可能持 续。( 3 )暴雪:过去2 4小时内降雪(降水量)已达10毫米 以上或积雪深度已达2 0厘米以上,且降雪仍将持续。可能对 交通、农林业有影响。(4) 寒潮: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1以上,最低 气温小于等于01,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5) 高温: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1以上,且高温 天气将持续3天以上。(6) 干旱: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 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7)

11、 大风:3小时内将出现平均风力达7级以上,或者 阵风 8级以上的大风。(8) 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 较大损失和影响,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W级响应但仍可能持 续发展或影响其他地区的。4、W级预警(1) 暴雨:预计未来24小时全县有暴雨,同时安徽省气 象台已经发布包括大别山区在内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或过去 24小时全县10个及以上乡镇累计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 且暴雨可能持续。(2) 台风:预计24小时内我县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 影响,出现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的大风并 可能持续。(3) 暴雪:预计未来24小时全县的大部地区将出现暴雪 天气,可能对交通或者农

12、林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 寒潮: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1以上,最低 气温小于等于01,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5)大风:3 小时内将出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 阵风7 级以上的大风。(6)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 一定损失和影响。5、多种灾害预警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达到不同预警级别 时,按照各自预警级别分别预警。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 害,且均没有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一定影响时, 视情况进行预警。二、名词术语台风是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系统, 其带来的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常引发洪涝、风暴潮、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暴

13、雨一般指24 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 毫米或以上,或 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 毫米或以上的降水,会引发洪涝、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暴雪一般指24 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 毫米或以上,或 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 毫米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 业、交通运输、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寒潮是指强冷空气的突发性侵袭活动,其带来的大风、降 温等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交通、人体健康、能源供应等造 成危害。大风是指平均风力大于6 级、阵风风力大于7 级的风,会 对农业、交通运输、水上作业、建筑设施、施工作业等造成危 害。低温是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低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 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14、。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在35 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 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天气现 象,会对农牧业、林业、水利以及人畜饮水等造成危害。雷电是指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 象,会对人身安全、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冰雹是指由冰晶组成的固态降水,会对农业、人身安全、 室外设施等造成危害。霜冻是指地面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导致植物损伤的 灾害。冰冻是指雨、雪、雾在物体上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会对 农牧业、林业、交通运输和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大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显著降 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运输、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